3月29日─什麼是最好的社會服務?
從西方的觀點來看「社會服務」與「社會救助」,是指民衆參與醫院、孤兒院、老人之家或弱勢團體等工作。
一直以來,有些佛教單位的志工們會放下內部工作,而去從事一般的「社會服務」。更有許多人不認爲參與佛教相關單位的工作,屬于社會服務的一部分。
讓我們思考一下,在佛教單位工作是不是一種「社會服務」?從最單純的功能來說,佛教單位是讓社會大衆接觸佛法的地方。這與其他慈善團體所強調的,有意義的工作內容來看,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在臺灣就有佛教團體轉型成慈善機構)。
然而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即使得到接濟,如果不修持佛法,仍無法去除苦因、煩惱和業。跟隨而來的問題是,他們會無止境地在輪回中受苦。因此除了溫飽、醫療以外,他們還需要佛法──唯有佛法可以止息他們無始以來的輪回苦。而佛教單位提供大衆接觸佛法的機會,讓民衆能夠學習佛法、了解佛法,這是其他社會服務機構永遠都無法提供的「服務」。
另外,佛教相關單位擁有許多免費的佛教書籍與光碟;還會舉辦佛法課程、修行活動(包括放生、忏悔、供養等等);並且也積極投入社會救助工作。所以,在佛教單位工作才是最好、最殊勝的社會服務,對自己及有情最有利益。
當你在佛教單位工作時,應抱持奉獻自己的心態,而你的態度,也要如同服務一般需要援助的人們(孤兒或小孩等對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