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福德日記3月19日─有叁種菩薩發心

  3月19日─有叁種菩薩發心

  發菩提心的強弱來自于菩薩的願力,是自己先成佛,再幫助衆生呢?或者是與衆生一起成佛?還是先使所有有情成就,最後才成佛?因此,救度衆生有叁種模式:

  第一種是國王發心:

  猶如國王有大勢力,可以爲人民百姓造福。國王以武力來調伏惡者,以種種方便來支持善者。這是爲了利益一切衆生而先發願證悟成佛的願心。首先希望自己成就佛果,然後帶領他人達致佛果。

  第二種是船夫發心:

  船夫在船上連同所有乘客一起到達彼岸,船夫渡河不會獨行。這是一種願與一切衆生同時證悟成佛的心,期望自身和所有衆生一同成就佛果。

  第叁種是牧者發心:

  牧者會先照顧羊只,確保它們找到水、草,又不受野獸侵襲,將羊群驅趕在自己前面,最後自己才回家。就是願叁界所有衆生都能先證得等覺,自己反因照顧他們而最後成佛。

  所以在這叁種發心當中,第叁較爲崇高,因爲需要最大的勇氣和慈悲。實際上叁種發心沒有差別,能力也沒有差別,這是爲了使有情理解成佛先後情形所作的說明。

  

  如國王之發心被稱爲「廣大願力之發心」,是叁者中心力較低的一種。

  如船夫的發心被稱爲「殊勝智慧之發心」,彌勒菩薩便是發了這種菩提心。

  如牧羊人之發心被稱爲「無與倫比之發心」,是叁者中最殊勝的一種,這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所發之菩提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