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如何使內心平靜
一般人,在平常的時候,內心大多是不平靜的。我們的心裏充滿著擔心,充滿了追求各種事物的欲望,充滿了焦慮,更充滿了喜愛、討厭等等不平衡的情緒。我們的心裏充斥了這許多東西,缺少的,卻是那份由內心平靜而形成的平和與從容,因此無法感受到平靜的喜悅。
我們必須培養讓內心平靜的能力,否則難以應付周遭環境帶來的幹擾。當內心不穩定的時候,情緒便容易受到波動,對人、事、物的想法也會比較偏狹,而言行缺乏耐心,判斷力也會變得薄弱。讓內心平靜下來,爲自己找一個心靈歸依的安靜處所,便是治療以上症狀的良方。
達到內心平靜的方法有很多種,有些人聽心靈音樂,有些人則是看宗教書籍……等等。
內心平靜的狀態又分爲很多等級。從程度來看,有的層次淺、有的層次深;從時間來看,有的持續很短、有的維持較長。
內心平靜的狀態有所差別,主要和內心安定與否有關。而內心是否穩定,則與煩惱的多寡深淺有關。煩惱的輕重,又與自己當下或過去所造的業有關。因爲心理上的毒害——像執著、瞋恨、傲慢、貪欲等等,容易製造惡業,使得身心痛苦。這些不好的惡業是內心甯靜和諧的大敵。
佛教提供許多方法幫助人獲得內心的平靜,可分爲治標與治本兩類法門。
「治標」方面──例如誦經、持咒、禮拜、忏悔、坐禅、念佛菩薩聖號等,是比較迅速且容易的修行方法,但都只是暫時壓抑煩惱,不令現起而已。
「治本」方面——只有斷除貪、瞋、癡叁毒,徹底消滅無明之外,才能獲得真正快樂與內心平靜,然而這需要投注大量時間與努力。爲了達成永遠的安樂與平靜,它是非常值得投資的事業!
佛法上,想要超越愛著與瞋恨的主要方法,就是培養平靜、平等之心。
學習各種知識、技能、德行,有各式各樣的方法。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關鍵都在于要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專心一意。保持內心平靜,做什麼事都會有更好的效果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