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選擇本願念佛集》第一講:法然上人發現念佛解脫道

  《選擇本願念佛集》第一講:法然上人發現"念佛解脫道"

  主講:純祥法師

  《選擇本願念佛集》是淨土宗開宗的聖典,彙集了淨土宗叁經一論要文而成。學習之前先介紹作者法然上人。

  法然上人是誕生在西曆1133年4月7日,也叫源空大師。誕生在日本岡山縣,依一些資料記載,他是大勢至菩薩示現的。因父母深信佛法,曾向大勢至菩薩求子,因此命名爲“勢至丸”。

  他降生到我們這個世間,作爲一個人,有父母、也有種種的苦樂因緣。法然上人九歲時,父親被突襲受重傷,馬上就要過世了。當時他年紀小,卻安慰父親說:“請父親鼓起勇氣,好好療傷,相信很快會痊愈的,待我長大成人後,一定會爲父親報仇的”。他父親聽後便著急的說:“不行,你不可以去報仇!”。法然問:“爲什麼不可以?”他父親說:“如果你去殺他報複,以後他的兒子也會來殺你報複的,如此冤冤相報,永遠都是無止期的”。即使是菩薩示現,也有人的情感,他熱愛父親,無法了解他父親的勸告。他父親就說:“我要你進入佛門出家修行,來超度我死後的心靈,解脫最爲重要”。他說:“還有你出家以後,千萬不可追求名利、榮達之道。”

  法然上人想去報仇(嗔恨),他父親說不能去,要去出家追求解脫道,另外讓他不要追求名利(貪心);面對這水火兩條河,你邁進去的話就無底無邊了。他父親囑咐:你要出家,脫離此充滿罪惡苦惱的迷途世界,以達到解脫之道,你一定要去找,說完之後就逝世了。

  法然失去父親之後,遵守父親的遺言,不久前往觀覺和尚處出家,立志修行。這出家的引導者是他舅舅,教導他經過四年,13歲的時候,他發現法然智慧卓越,對佛法有驚人的理解力,爲了使他將來有所成就,把他送到比睿山。這是日本佛教天臺宗的根據地、學府,到那裏的源光和尚處學習。

  過了二年,源光和尚也覺得他才能卓越,爲了他將來成就,就把他送到皇圓和尚處學習,他那時15歲。他在這裏研究天臺叁大部,天臺宗是以《法華經》爲主的,與淨土教相比,它是聖道法門。叁年之間他讀完了60卷經典,驚動了周圍的許多學生。天臺宗的經典通常的學習與研讀要用很長的時間,而他很快的學完了,所以別人就懷疑他的目的,向他問:“你是否要追求名利榮達才如此精進?”法然上人說:“我從來就沒有想追求榮達之道。”衆人又說:“那你爲什麼要如此精進呢?你叁年就讀完了天臺叁大部經60卷,我們要讀完一卷要花費一年的時間。”法然回答:“我精進讀經的目的,就是爲了要追求解脫。”

  他就是爲了追求解脫,免除在世上所受苦惱,達到無憂、清淨、光明、自在的境界,但是讀了那麼多的經典,裏面並沒有找到如何才能達到此境界的方法?他用了很多精力去學,外緣也很好,但還是沒有找到。他對懷疑他的人說,如果你們知道這個道理的話,你就教導我。他沒有得到,他就很謙卑,結果沒人能回答他。法然漸漸的覺察到這裏雖然是佛門中有名的最高學府,但是學生都把學問當成是追求名利榮達之道。

  (我們今天學習法然上人,從這裏對照自己,他的學習不是爲了讓自己多有知識、多有學問,去當別人的老師,而是爲了解決實際問題,得到真正的解脫之道,而不是榮達之道!我們是有選擇的,你在什麼樣的環境跟你的願望有一定的關系。按照真正追求解脫的願望來講,我們現在的佛教信衆,追求解脫的很少。)

  他發現環境是這樣,所以離開這裏進入比睿山西塔的黑谷別遁迹求法。這裏有放下一切名利,專心探究佛法,求生光明淨土的聖者居住,但人數不多。他前往拜見了這裏的指導者慈眼睿空和尚,向他說明求法所經曆的種種事情,並決心要在這裏隱居修行,睿空和尚聽後表示非常感動,歡喜的接納他,並給他命名法然源空。

  他後來前往南部求學,祈求願望(找一個解脫道)能早日實現,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就下山前往清涼寺,當時民間最信仰的佛教中心之祈禱所——釋迦堂禮拜釋迦牟尼佛七日祈求他所發的願望能夠早日實現。

  親鸾大師也有這種類似經曆,一些高僧都有連續的祈願。這時法然24歲,這期間他發現到許多民衆向佛訴說他們的苦難,祈求佛陀能拯救他們以獲得解脫,法然看到有這麼多的人過著如此痛苦的日子,憐憫之心油然而生,發願以後一定要找出能使萬民解脫之道。

  後來又去拜訪許多高僧,向從中國留學回來的高僧請法,之後回到黑谷繼續探求所有的經典。他讀大藏經,並且讀過五次,他是很有智慧的人,所以讀經很快。他讀經並不是攝取知識,而是要在裏面找到一個解脫方法,什麼方法能解決生死問題?怎麼樣能用到自己身上?要對機。結果他無法發現解脫法門的要義。法然上人願力堅固,不欺騙自己,經過20年之後,他才發現中國唐代高僧善導大師開闡淨土經典的《觀經四帖疏》散善義一文。當他看到“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他心上的石頭當下自然落下來了。法然上人看後便大聲說:“我終于找到了解脫之道!”

  (這句話很重要,念佛就是信心,一心就是信心念佛,不問時間長短,都念念不忘,念念不間斷,如此便是正定之業,因爲與阿彌陀佛本願相應,便能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脫生死、輪回之苦報。

  我對這一段也是很有感觸,我出家的第叁年第一次讀到《觀經四帖疏》,當時是在念了叁個月的佛號之後,但是說實在話,我不知道這裏面有這麼殊勝的意思。當時我的感覺是善導大師的解經跟其它著作有明顯不同,他更接近普通人。其他人的著作多顯露智慧性,特別是禅師,說法都是自性流出,“心”如何、“空”如何、“禅”如何,一看就感覺很精彩。而善導大師解釋《觀無量壽經》一段一段很平實。其實善導大師是把自己的智慧全部隱沒下來,以信心來聽佛的話,依經解經,自己的智慧、慈悲都隱藏起來了,反而不容易看出來。

  我那時一遍讀下來很快,覺得這書看起來很爽快,但是什麼意思呢?不懂,完全沒有法然上人的感覺。所以如果你自己去讀一下,你有過這個經曆你就知道,這個東西是個寶藏,給你拿過來了,你看了也沒有用,因爲你不知道它是寶,不知道拿過來就可以解決問題。

  法然上人也是讀了好幾遍《觀經四貼疏》,他在沒有師父的情況下,以他內在的善根和智慧力,追求解脫的願力,積累多年,左找右找,終于到這個時刻,一下就相信了。

  不但是法然上人得到了這個方法,實際上是所有的跟此有緣的人,一下就打開了這個法藏。阿彌陀佛發願就是要把這個方法給我們,釋迦牟尼佛出世也是要給我們這一真實利益。問題是我們學佛的人很多,佛經也很多,那麼多佛經,你看了都瞢了,好象進了百貨公司,不知道要買哪個好?法然上人就發現了總持,一個大因緣開顯了,輪回之苦從此就可以結束了,所以就大聲的說:“我終于找到了解脫之道!”。

  大家聽後便問:“你找到了什麼呀?如此開心!”法然向大家說:“我發現善導大師所著的經釋,有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淨土的要義。” “我們都是苦海中的凡夫,單靠自力解脫,實在是非常困難,所以要依靠阿彌陀佛的大誓願力,才能達成,因爲阿彌陀佛在過去無量劫中發出此種大願,要來救度我們。”

  (他找到了救助!他找到了歸依處!誰到底能夠幫助我們呢?我們尋找過歸依處沒有?我們沒有找過,所以人家送來的我們也不要。)

  大家聽後表示無限歡喜,自從他來黑谷隱居探究解脫之道要義以來,已有25年,當時他43歲。

  (這麼有智慧的人,獲得一個寶藏多不容易,付出25年的努力)

  此後他往京都東山吉水開始立教,開創了淨土宗。對居住在東京的民衆說:“只要能專門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便能消災轉福,到了臨命終時,便能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脫離此一充滿痛苦的世界,享受永遠的幸福。”

  (他是把阿彌陀佛的本願(18願、19願、20願)合起來說)。

  有一些女人問:“我們是女人之身,也能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法然上人回答說:“在阿彌陀佛的心目中,根本沒有男女老幼,貴賤及罪業輕重之差別,只要有緣肯念佛,真心求生西方淨土的話,不論是任何人,阿彌陀佛都會來接引的。”他們從來沒有聽過這種道理,因此表示萬分的感激,生出無限的信心。

  (我們現在天天聽反而覺得沒什麼稀奇,老想靠自力的修行,很多人會想:往生哪裏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我好多的業障,就憑我這個沒有戒律,沒有智慧,什麼也沒有的人能往生淨土嗎?自己給自己設置了很多障礙。

  但是法然上人一打開就說:“行!”這是有信心的體現,這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的內心本來是悲哀絕望,立刻轉爲光明,阿彌陀佛的大願力打開了。但是打開也沒那麼容易,也有很多人有意見,有懷疑的。)

  京都聖林院顯真法師發起一場佛法問答聚會,參加的有許多佛學名僧,300名聽衆,各自向法然上人問了許多問題。有人問“你說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淨土,沒有任何的困難,這事經得住考究呀?”有人問:“如何修持才能超脫生死輪回,達到成佛的境界?”法然上人說:“要達到成佛的境界非常困難,唯有專修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才能容易成佛!”“那麼僅以專修念佛,就能往生西方嗎?”法然上人非常肯定回答說:“當然會的!因爲阿彌陀佛有過去無量劫所發的救度衆生的大誓願力,使一般凡夫也能乘著這強大助援之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問答持續了一日一夜才告結束,在場的所有人都因爲聽了法然上人的說法而對修持念佛法門生出了無比的信心,非常歡喜,立刻大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聖號,念了叁日叁夜才告結束,可謂法緣殊勝。”

  (因爲有大智慧力與大慈悲力才能夠降魔服怨、解疑去惑,如果你智慧力不足、信願力不足、方便力不足,你很難去應付這些場面的。)

  法然上人智慧第一,他有這個能力,從此法然上人的聲名很快傳播到全國,以至來歸依、修持念佛法門的信衆越來越多,其中也有貴族、武士等,當時法然上人54歲。

  不久,有一位現任太政大臣九條兼實也歸依于他的座下,《選擇本願念佛集》就跟九條兼實有很大的關系,兼實一直跟法然上人學法,懇請上人著作,法然上人在他的懇請下撰述了《選擇本願念佛集》。

  (《選擇本願念佛集》的內容是以善導大師爲主依,同時引了淨土叁經一論的內容。《教行信證》的體裁與《選擇本願念佛集》相近,它們都是由四部分組成,引文、經文、祖師的注釋文和作者自己的釋文。淨土教的特點是忠于佛經,以佛經爲綱,提綱挈領,再加上祖師的解釋,最後把義理闡明出來,綜合而成。)

  《選擇本願念佛集》法然上人只寫了“選擇本願念佛集,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之業,念佛爲本”,僅此21字爲法然上人親筆所寫,其它內容都是由弟子代筆,當時法然66歲。

  法然上人是叁昧的成就者,境界非常殊勝,在1198年正月的第一個七天他念佛看到了光明,阿彌陀佛是無量光,那時他60多歲;第二日是水想觀(《觀無量壽經》淨土的水想觀)的境界,自然成就,到了第六日的後夜,看到極樂世界的宮殿,2月4日早晨又看到了琉璃地,其像分明,從正月初一至2月7日,37日之間,一個多月,看到很多極樂淨土的景象。他說:“凡上來種種,顧我平生念佛六萬遍,不退勤修”,他並沒有作觀想,光是念佛,就見到了如此殊勝的景象。善導大師和法然上人都成就了叁昧,跟後代的人不太一樣。

  (他著作的智慧力是非常大的,總持力非常好,跟《教行信證》的風格不同,《教行信證》難看懂的,《選擇本願念佛集》相比就更容易看懂。)

  1204年(元久一年)延曆寺僧徒,以法然別樹一幟,訴于天臺座主真性,要求停止專修念佛。時以法然爲天臺宗之僧侶,議定應由本宗處理。是年十一月,上人于京中集合門人實行“自肅自戒”,製訂“七個條之製誡”,門下包括親鸾(綽空)等,由一百九十人簽名(原件現存京都小倉山之二尊院),申述對阿彌陀佛以外的佛、菩薩之輕謗,對念佛以外的修持聖道門諸余行者之方爭論,對淫酒食肉之勸誘,將守持戒律者目雜行等,皆所禁製,將此進上天臺座主,以證實無違背之意。

  雖然是這樣,1205年(元久二年)九月,南都興福寺僧徒,將“九個條奏狀”上訴于院,告發上人無敕許而立念佛之新宗,專修念佛與日本諸神相背反等“過失”。1206年(建永一年)末之時,上人門徒住蓮、安樂二人,將善導大師的“六時禮贊”譜以哀婉之調,頗流行于一時。當後鳥羽上皇離院巡幸熊野山時,院之女史二人依投住蓮、安樂出家爲尼。于是,當院以興福寺奏狀爲口實,彈壓下來,九條兼實此時亦無能爲力。追究責任及于上人,被判刑配流于四國地方,此時上人已臻七十五歲高齡了。

  法然上人在流放的地方教導那裏的民衆,到了哪裏就教導到哪裏,(在非常顯榮的時候就大衆一起念佛,發配了就發配了念佛,這正是那些地方人的佛緣成熟了,以這種方式來呈現佛法的不可思議。)1211年正月23日寫下遺訓,後來他就往生了。往生時非常殊勝,瑞相好多。

  法然上人、善導大師這一類菩薩善知識,他們的境界裏都有超越性,跟佛比較接近,所以他們的著作能夠幫助我們更正確的理解佛經。《教行信證》則更多從凡夫人的角度,親鸾聖人通過七高僧,來解釋經教,並沒有直接用神通、感應之類來解釋。

  七高僧對淨土的解釋是後代所不能及的,所以我們的學習都歸宗于佛經,或者歸宗于七高僧的解釋,就不會走錯。我們學習淨土叁部經就等于是釋迦牟尼佛加持我們,我們學習七高僧的著作,每學一個就等于跟這個善知識結下了深厚的法緣,就好像他給我們傳法,我們就以虔誠的心來接受教誨,這是我們生命中非常難得的殊勝因緣。

  

《《選擇本願念佛集》第一講:法然上人發現念佛解脫道》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