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除了自己修行之外,我們在關心這個世界,這就是菩提心。佛教徒和其他教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菩提心。
第一個知道出離,知道這個世界是虛幻的,至少知道它是一個極大缺陷,我們應該追求更完美的生命。這種缺陷,這種狹隘心,就像一個牢籠一樣,我們被這狹隘心框住了,在佛的引導下,我們要沖出這個狹隘,這就是出離心。
不僅我們自己要沖出去,佛法像靈丹妙藥一樣,對你靈,對他靈,對我也靈,對誰都靈,誰相信誰按照做,誰做都可以出去。那我們就可以推廣,甚至我們自己修得不好,但是把最完美的佛法推廣給別人。佛說自己未度而度人者,菩薩發心。犧牲自我利益,他去把完美的佛法推廣給別人,這個是很不容易的,很偉大的。所以這反過來也成爲一種菩提心,因爲這種心態好,菩提心的狀態,以菩提心爲修行,菩提心的功德遠遠超過出離心的功德。
但出離心要有,出離心沒有,你教別人幹嗎?那兜來兜去,又再回到世間的名和利,那就不行,要以出離心爲目的。然後告訴大家,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這個世界的狹隘心像一個牢獄一樣的,桎梏了我們的生命,必須要想辦法沖,沖出去。佛已經給我們指引了方向,已經給了我們具體的方法,沖吧,大家沖吧,能沖多少沖多少,否則是死路一條。就像希特勒的這個集中營一樣,蹲在裏面肯定死了,只有沖出去,沖出去還有希望,而且沖出去肯定活,不沖肯定死。這個就是這樣,了生脫死,堅定不移地教大家這樣。
我們有了這個心態的時候,就是菩薩。然後又把更高的智慧,對佛法的本質理解了之後,雖然這是狹隘的世界,但這狹隘的世界,也不出這廣大圓滿世界之外。就是說既可以智慧安住在圓滿的世界,又可以把腳站在狹隘的世界,不相矛盾。就是既在這圓滿的涅磐境界當中,又不出這生死的牢獄,這叫菩薩,真正的菩薩,果地的菩薩。
他告訴別人,對于不覺悟者,告訴他危險性,你不能夠執著這個世界,這就是你所有的人生觀,所有的世界,這不可以的,你要被這種邪見害的。這種是一種邪見,常見和斷見,常見和斷見都是墮落的見,是凡夫的造業,你不能執著這兩個。所以又要讓他們出離的心開發智慧,讓他們往生極樂世界,就是佛的圓滿的世界。
但對于一個大智慧者,對于一個菩薩來說,他們能證到那種境界更高,大智的緣故不住生死,大悲的緣故不住涅磐。因爲對衆生大悲憫的緣故,他又不住在涅磐裏面,因爲他有大智慧的緣故,雖然住在生死裏,但又不住生死,不受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