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觀心

  如何觀心

  

  對初學者作心的教導時,念頭生起時,首先要教他研究觀察“那念頭是怎麼産生的?”例如心中剎那觀想金剛座時,要審察“是金剛座從那邊來到了這裏?還是自己的心去了那裏?”這當中就說到有個所觀想之境。

  

  就初學者而言,還沒有學到這之後的口訣,也就是漸次地觀察:首先,“當念頭顯現時,看著念頭的本質。”然後,看“念頭去向何處?”但沒有談到接下來“念頭是否自然消失?”除了說到“念頭一顯現,看著念頭的本質。”之外,還沒有談到觀察“在那之後,念頭消散”。

  

  而當熟稔大手印口訣時,自然地,顯現不會擾害安住,安住也不會擾害顯現。證悟“轉變、化現、分別叁者,住、動、覺叁者,全部都是大手印的同一體性”時,念頭顯現和體認二者便會同時生起。念頭開始顯現,如果受持實相堅固之地的話,念頭顯現和念頭解脫會同時,就是所謂“顯解同時”(顯現和解脫同時)。這點非常重要,和大圓滿所說相似。以此而說“無修”。

  

  因此無論任何好壞的念頭顯現,不要對念頭做好壞的分別想。從念頭顯現起認識念頭,了達念頭本身,念頭的累積與消散是無意義,沒有真實本質的。念頭沒有最初由何而生起的根源,沒有現在住于何處的住處,也沒有最後滅于何處的滅處,像這樣審察生住去叁者時,找不到這念頭。如是找不到時自己就能夠掌握這念頭、攝回這念頭,能自主的懾伏了念頭。

  

  然後到了某一時刻,瑜伽行者無論有多少妄念顯現,這些念頭也會如顯現次第般而解脫,那就稱爲“顯解同時”。當達到“顯解同時”的時候,無論瑜伽行者有多少紛亂的念頭,都會成爲那樣多的法性助伴,所謂“法性的缤紛”就是如此。

  

  未達到這樣的體認時,無論多麼多的念頭顯現,都會變成希懼、憂慮與執著,而成爲“障礙的神變”。變成“障礙的神變”時,對瑜伽行者就會成爲修道上的中斷障礙。先前已有的些許覺受會喪失,也會障礙未來好的覺受或證悟的生起。因此,想要責備念頭的過失時,必須了解念頭是法性的激勵,或者念頭是法性的力量,念頭是法性的化現。有多少對法性的體認,就有多少的了知念頭是法性的化現,所以說“念頭是成就”。

  

  對“念頭的意義是法身”具切信,以及確信法性是最重要的根源,因此念頭就轉變爲成就,成了瑜伽行者的助伴,念頭成了瑜伽行者法性的缤紛。

  

  ——摘錄自尊貴的桑傑年巴仁波切的第一本中文著作《恒河大手印》

✿ 继续阅读 ▪ 無常與慈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