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知全解》灌頂開示3——佛陀並不希望你成爲佛教徒,而是希望你成佛,我們必須要實修

  《一知全解》灌頂開示(3)——佛陀並不希望你成爲佛教徒,而是希望你成佛,我們必須要實修

  精進與智慧是必要的

  因此,我們一定要了解密勒日巴祖師這一珍貴的教授,我們要記在心上。這對于每日的修法都很重要,這樣我們才不會失去修法的方向。如果修法不知正確的方法,修行上有缺失,這是由于對修法本身缺乏了解,不能應用所教授的指示。所以我們對于這些重要的教授要緊記在心,避免在修行上犯錯。我們大家來到這裏參加灌頂,並不只是爲了與本尊結個緣。如果是這樣,那給予咒語的口傳就可以了。灌頂是更爲深入的,我們是在請求本尊幫助除去我們的無明,二元對立和煩惱情緒。

  金剛乘更爲快速。並不是說你躺在那裏什麼也不做,就只等著法門爲你工作。行者必須結合個人的精進、智慧以及所得到的教授指示,使個人的修行進步快速。這是金剛乘的意思。否則把它當成一種魔術,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即刻獲得改變,這在曆史上是從未發生過的。

  我們說密勒日巴祖師能夠象鳥一樣在天空飛翔,象魚一樣在湖裏遊泳,這並不是什麼魔術,這是密勒日巴祖師極爲精進努力修行的成果。你如果也要飛翔,那你得通過勤奮和智慧。沒有經過任何努力,如果你試圖飛翔,只會摔下來,甚至性命不保。因此修行要穩當,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在意時間的長短,以智慧和精進去修行。

  皈依及菩提心

  接下來開始灌頂。首先皈依佛、法、僧,這是意義深遠的,因爲沒有皈依,你就不是佛教徒。同樣的,只是皈依佛、法、僧叁寶還不夠,因爲大乘是金剛乘的基礎,沒有大乘這個基礎,就不能修持金剛乘。爲了進入金剛乘的修法,我們要生起菩提心。沒有菩提心,你就不是大乘的行者。以這樣的了解,跟著念誦。

  觀想

  再次提醒各位,當說到“開始觀想”時,你們要如昨天所講解的,在金剛乘中,你以此凡夫的身、語、意是肯定不能接受到本尊的加持的。這一點是很重要的。究竟而言,我們不需否認我們的身、語、意與本尊的身、語、意本來是無二的。因爲迷惑障礙,我們尚不能親見這一點。通過本尊的加持和我們自身的努力,我們將能夠見到。因此我們參加灌頂。

  有時我們看到本尊的法像有很多手,並持有很多不同的法器,對此我們可能會感到困惑。我們必須了解觀想有兩種,一種是對初學者在開始的時候,只做大致上的觀想,觀想“我是本尊”,自發地覺得自己就是本尊,不須觀想每個部分,因爲這很困難。

  所以開始時,不用急于觀想清楚,慢慢地訓練。另一種是每一部分都觀想得很清楚,全部都清清楚楚。現在我們平靜地看著法像,思維本尊與我無二,我與本尊無二,這樣就足夠了。就只是思維在法界中,空性Shunyata與我們的身、語、意本來是無二的,這樣就可以了。

  叁乘是互相關聯的

  我們都渴望在一生中獲得覺悟,因而進入金剛乘。在叁乘中,小乘、大乘和金剛乘實際上是互相關聯的。沒有小乘爲基礎,淨除障礙,就很難進入大乘;沒有正確的大乘修法,就無法進入金剛乘的修法。所以佛陀按順序轉動*輪,從印度的瓦拉納西的初轉*輪宣說四聖谛開始,逐漸宣說大乘到金剛乘的法教。這些不同的法道,不能一概而論,要按其具體的情況來了解它們是互相關聯的。

  佛陀希望我們成佛

  一些宗教人士把佛教視爲宗教,這是不正確的,佛陀不是這樣想的。佛陀鼓勵我們通過不同的方法獲得圓滿的覺悟。佛陀並不希望你成爲佛教徒,而是希望你成佛。佛陀已經見到每一個衆生都是平等的,只是因爲障礙和迷惑,我們的功德品質不得展現。

  佛陀教導我們如何把佛的功德開展出來,從小乘、大乘到金剛乘,所有的教法都是爲了除去我們暗藏的無明,每一次第的修行都是爲此,沒有哪個修行不是爲了這一點。所以我們要認真地修持,這是非常值得的。

  我們必須除去我們的苦

  我要再次提醒各位,佛陀在瓦拉納西鹿野苑宣說的四聖谛,這些令人非常感動的教言從“知苦”開始,這告訴了我們“知苦”有多重要。如果不明白四聖谛,一切修法都是浪費。因爲你所想的和你所做的是矛盾的,你的想法和行爲不應該是矛盾的。

  佛陀教導我們要知苦,這是第一個訊息。只是知苦,還不夠。下一個訊息是要知道苦因。佛陀的教導是系統而有序的。你總是說你沒有智慧,得忙于生意、忙于家庭,諸如此類的借口,一方面你想要除去痛苦,另一方面又懶惰,你所想所爲是不相符合的。我想佛陀都會疲厭。諸佛菩薩爲我們付出了如此之多,所有這一切都是爲了我們,並不是爲了他們。而我們如此不認真地禮拜、念佛,甚至想自己是不是在受騙。其實我們是在欺騙自己。佛菩薩並不需要我們的尊敬、禮拜和念誦,是我們自己需要累積福報。

  所以不要再浪費生命,不要再虛度時光。我們每年都在一樣的水准,一樣的心態,一樣的平凡,從未改變到。我們需要改變和進步。佛陀已經很清楚地教導我們,但是佛陀無法除去我們身心的痛苦,我們必須除去自己的痛苦。我們已經聽聞到這些法教,了解如何能夠除去痛苦。是你自己要負責,沒人可以幫你除去痛苦。

  觀想

  我們觀想本尊的法像,然後迎請諸佛菩薩以本尊的形象,大的如須彌山,小的如芝麻般,如雨水落入大海般,無量無數融入我們自身,而我們的身、語、意與本尊的身、語、意無二無別。

  憶念法教

  我們常常是今天記得,明天就忘記。持續性是非常重要的。

  頂果欽哲法王在給予灌頂時,指出念誦此文殊咒語會使智慧敏銳,同時增強記憶,能夠憶持不忘。這是我自己的經曆,念誦這個咒語,盡管有一點長,但如果認真地修持,它將幫助使我們心智敏銳,憶持不忘,把領受的教授很好的儲存起來,不會忘失。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對于領受的教導開示我們需要長久地記住,不忘記,這對于我們的修行是非常有益的。

  虔誠、智慧和精進

  這些灌頂來自非常珍貴的傳承,如我之前提醒你們的,是尊貴的第十六世DB法王在隆德寺特別賜予衆多仁波切的。如此殊勝的傳承,而且是不間斷地傳續,能帶來廣大的利益。我們只是領受灌頂是不夠的。所以我一再建議你們,念誦本尊的咒語。法本裏面有本尊的法像和咒語,可是如果你只看這些本尊有什麼功德利益,這並不是個好主意。其實本尊的功德利益已經在那裏,不管你看不看,提不提,他的功德利益是無疑的,但你會不會受益,則取決于個人。

  行者以智慧和精進持續的修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夠如法去實行,那功德、利益、加持、能力和神通都是在那裏的。我們不必期望太多,如果我們能夠以虔誠心、智慧和精進按照教導去實行,功德利益就在那裏,這是一定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