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知全解》灌頂開示2——什麼是灌頂?爲了了悟心的本性而接受灌頂

  《一知全解》灌頂開示(2)——什麼是灌頂?爲了了悟心的本性而接受灌頂

  皈依及菩提心對領受灌頂是必要的

  在接受灌頂之前,皈依是很重要的,沒有皈依,就不是佛教徒;但只有皈依是不夠的,還要生起菩提心,因爲沒有菩提心,就不是大乘的行者。這兩點是一切修行的基礎。爲了領受本尊的加持,我們一定要有這樣的了解而跟著念誦。

  轉化我們的身、語、意

  在正式灌頂時,一個金剛乘的行者以凡夫的形體是無法領受到灌頂的。所以要將我們的身、語、意轉化爲與本尊白度母無二無別的身、語、意。究竟而言我們的本性即是法身、法性。因爲心的迷惑而無法明了,所以我們得領受灌頂並修持本尊。

  什麼是灌頂?

  灌頂的梵文是Abhisheka,無論是寶瓶灌頂或是朵瑪灌頂,我們要了解這一切物質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否則以自己愚蠢的想法去理解是錯誤的,那不是真正的灌頂。

  將心專注,觀想從諸佛菩薩的淨土迎請白度母形象的本尊融入到自身的身、語、意,而自身與白度母無二無別。在此自然狀態中,你有機會了悟或見到本性,這是真正的灌頂。這些寶瓶、朵瑪和法相就不再需要了。

  在還沒有了悟心性之前,這些相對的所依物都是需要的。因爲我們需要借此來了悟究竟的真理。這些不同傳承的本尊在實質上是沒有不同的,是我們需要這些不同傳承的方便道,而不是本尊們需要。

  來自第十六世DB法王的傳承

  這是整套度母的灌頂,所以我不想分開完成。你自己決定,如果能夠念誦咒語是很好的,並不一定得達到某個數目,最好是不間斷的念誦。對我而言,這個傳承是如此的珍貴稀有,它來自第十六世DB法王,這是非常幸運的。如果你能夠按照生圓二次第如法修持,你將不會浪費時間。希望大家對于灌頂有一個認真的態度,而不是把它當成娛樂,這是DB法王噶mb傳承的意願。

  由空性顯現的不同本尊相

  一般而言,我們總會認爲有各種不同的本尊,如寂靜本尊、忿怒本尊以及半靜半忿尊等等。我們最究竟要證悟的是所有這些不同形象的本尊與自心的實相是無二的。我們的心本來即與法界無二,與空性無二。

  空性的梵文是Shunyata,它的意思要比英文的emptiness更深廣。從Shunyata中顯現不同本尊的形象,是爲了幫助初學者有正確的修法方向,這也就是爲什麼在金剛乘中要領受灌頂、進入壇城和接受教導。所有的修法都是爲了引導行者直至究竟真理。

  叁種灌頂

  密勒日巴祖師在他的道歌裏提到有叁種灌頂。灌頂的藏文是wang,梵文是Abhisheka。梵文的意思比藏文更爲深廣,意思是轉化,把你的身、語、意轉化爲本尊究竟形象的身、語、意。因爲缺乏了解,不管我們直到現在修了多少本尊,念了多少本尊的咒語,我們尚未了悟真理,我們見到真理的機會還很低。

  灌頂有叁種,即外灌頂、內灌頂和究竟灌頂。對于有興趣學習金剛乘的行者,這是很重要的課程。要領受灌頂,重要的是要對這叁種灌頂有所了解。

  外灌頂是名義上賜予加持。從寶瓶灌頂到本尊的圖片或塑像、甘露、可以吃的美味水果和糖果等,通過這些物質給予你灌頂,這是外灌頂,並不是真正的灌頂。但是爲了能夠領受內灌頂及究竟灌頂,外灌頂是需要的。沒有外灌頂,就無法得到內灌頂和究竟灌頂。對于初學者來說,外灌頂是蠻重要的。

  一旦我們獲得外灌頂後,我們就可以進入內灌頂。如之前所講到的,我們將身、語、意轉化爲特定本尊的身、語、意。通過修持生起經驗覺受,證悟到在究竟上,本尊的身、語、意與自身的身、語、意是無二的,是沒有不同的,這就是內灌頂。

  最後是究竟灌頂。昨天有講解爲什麼我們要領受灌頂。現在我們觀想從諸佛菩薩的淨土,迎請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以本尊的形象降臨融入到你的身、語、意之中。此時,你離于散亂,在自然狀態中有機會能夠見到真理。見到真理的一刻即是究竟的Abhisheka灌頂。證悟到心的本性,或稱爲大手印、大圓滿、大中觀。

  爲了證悟心的本性,我們得領受灌頂。一旦我們了悟心性,則不再需要這些物質如朵瑪、寶瓶等的灌頂所依物。所以灌頂並不是指用物質性的朵瑪碰觸你的額間、喉間和心間才叫灌頂。爲了證悟心的本性,我們領受外灌頂而至獲得究竟灌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