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華亭船子德誠·河上禅人
禅人求道,多居深山,少居市廛,而接應四方,以操渡船隱身者尤少,所以華亭船子德誠禅師,稱之爲河上禅人。
船子和尚示法詩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叁十年來海上遊,水清魚現不吞釣。
釣竿斫盡重栽竹,不計功程得便休。
全詩所顯示的,是求道的境界,但這位船子和尚,確實是以魚比喻道。
船子和尚偈詩
有一魚兮偉莫裁,混融包納信奇哉。
能變化、吐風霜,下線何曾釣得來。
無名禅師
藏身無迹更無藏,脫體無依便厮當。
古鏡不磨還自照,淡煙和露濕秋光。
圜極嶺禅師
沒蹤迹處莫藏身,看來端是眼中塵。
全機打破系驢橛,棒頭敲出玉麒麟。
船子和尚,僅傳法于夾山一人,與禅門宗師的大轉*輪,途轍殊異,是是特立獨行之士。
第二十八章 黃檗安名
黃檗希運,上承百丈懷海,下啓臨濟義玄,留下了有名禅門的傳法心要。
在傳法心要中,最寶貴的兩點,一是自性妙體的明白界說,一是無心合道的闡明。
諸佛與一切衆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自無始已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無相,不屬有無,不計新舊,非長非短,非大非小,超過一切限量名言蹤迹對待。當體使是,動念即差,尤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測度。
這一自性,“一心”的界說,不啻是禅宗本體論的宣示。
又黃檗論“無心”的要決道:
無心者,如如之體,內外如木石,不動不轉,內外如虛空,不塞不得,無能無所,無方所,無相貌,無得失。趣者不敢入此法,恐落空,無棲泊處,故望涯而退。文殊當理,普賢當行,理者真空無礙之理,行者離相無量之行。
希運與裴休的“命名”公案:
公(裴休)一日拓一尊佛于師前跪曰:請師安名。師召曰:裴休。公應諾,師曰:與汝安名竟。公禮拜。
佛印元禅師
裴相當時忘卻名,被人喚著又惺惺。
不知未具胞胎日,誰敢糊塗此性靈。
草堂清禅師
不是心兮不是佛,黃檗喚出是何物?
裴公從此認虛名,天下衲僧跳不出。
湛堂清禅師
裴公悟處絕跷訛,尺水能翻萬丈波。
霹雳機中反活眼,鋒芒句裏罷幹戈。
峰頭路、暫經過,濃綠萬枝紅一點。
動人春色不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