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無量壽經第十二講▪P2

  ..續本文上一頁,時時刻刻在鼓勵我們修行,我們能看到這些非常殊勝的好處。行者身作紫磨金色,我們往生的人身體也象阿彌陀佛一樣,全身都是金色的。腳下所踩的是七寶蓮花。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同時放光,這種光明照耀到往生者的身上。目即開明,慧眼時時刻刻能顯前,諸法無我的空慧。所以在生的時候是這樣,我們往生的時候因爲在生時候的練習,所以往生所普聞衆生,水鳥林泉都是在講往生利益。能聽到聖僧利益之後,禮拜佛,合掌贊歎世尊。身口意叁業,贊歎世尊有這樣的智慧。我們今天叫你贊歎諸佛,叁言兩語沒說的了。等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聽到聖僧第一義谛之後,就會贊歎了。得到究竟不退轉了,一直向前。當下就能神通自在,飛行遍至十方。你再也不用坐汽車了,自己隨心所欲,起心動念就到了。所以十方世界你都可以自在的,來供養諸佛,親近諸佛,在諸佛面前修行佛法。過了一個小劫之後才能到無生法忍,現前受戒。這是往生之後的功德利益。是名上品中生者,這就是上品中生的修行人就是這樣。修因感得殊勝的條件,往生了之後有這些利益,我們要向這些人學習。念佛功夫裏有多種差別。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與諸菩薩,持金蓮華,化作五百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贊言:法子,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見此事時,即自見身坐金蓮華。坐已華合,隨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寶池中。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于衆相好,心不明了。于叁七日後,乃了了見。聞衆音聲,皆演妙法。遊曆十方,供養諸佛。于諸佛前,聞甚深法。經叁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輩生想,名第十四觀。

   這是上輩下生。我們從修因感緣利益給大家剖析。上品下生者,你沒有理解諸法空義,般若智慧照樣可以往生。最低限度你要深信因果。連因果都不信的人沒有辦法。第一個條件要信因果。第二個條件,不誹謗大乘佛法。你不要誹謗大乘經典。你雖然不理解,不知爲不知,知知爲知知。我們現在很多人不理解,卻在隨便批評。衆生常常是這樣,他不理解他要隨便批評,這就是衆生的誤區。我們現在沒有大乘的般若智慧,但對于佛所說的我不誹謗,有信心。諸佛所說的一定有他的道理,我現在沒有這樣的智慧理解不了,等我將來有了智慧之後,我自然就能領會。不因爲自己不理解而誹謗大乘佛法,第一個是信因果。要相信善因善果,相信的人就能斷惡修善。對于大乘經典自己不誹謗。但發無上道心。

   什麼叫無上道心?就是究竟成佛的心。我們人世間是重智慧的人,我們今天學佛就是追求圓滿的菩提心。要發無上菩提之心,要追求覺悟,追求智慧,雖然我還沒有得到,但我發心要得到無上的智慧,你要求菩提。如果你不求圓滿的覺悟,不要說利益衆生,自我利益也辦不到。要發心。你不要不發心,你今天成就不了不等于你將來成就不了,很多人他不願發心。所以說就是自己還做不到,但自己可以做到。自己時時刻刻要發願,那叫無上道心,我們平時所說的發菩提心就是無上道心。以此功德回想願求生極樂國,這是上品下生的修因,因爲做這樣的行爲修行這種功德,臨命終的時候所感得的殊勝緣份。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與諸菩薩持蓮花,阿彌陀佛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與諸菩薩都來了。蓮花和上品中生不一樣。化作五百佛來應此人。五百化佛,五百個變化出來的佛同時伸出手來接迎臨命終的人。不要去造新的業了,來慚悔過去生的業,就因爲你相信因果,你身口意叁業清淨。又發了求無上菩提之心,阿彌陀佛來接迎你。

   到西方極樂世界幹什麼?幫助你成就這種,成就一個西方極樂世界。以西方極樂世界來幫助衆生成就智慧。不是叫你去享福。而是叫你去增長智慧,成佛的學問。你只要願意成佛,阿彌陀佛接迎你。你相信因果,願意成佛,你願意到寺廟裏去。這一輩子清淨他就可以接你去,臨命終的時候殊勝的條件。我們見到了大菩薩來接我們了,我們就看到自己坐于金蓮花當中。是大菩薩拿來的。坐上去之後,蓮花就合起來了。蓮花跟在阿彌陀佛之後,我們就到了七寶池中,往生之後的利益。

   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七天之後才能見到佛。雖見佛身,于衆相好,心不明了。我們看到阿彌陀佛,但對阿彌陀佛八萬四千相好,心是看不清楚的,不明了。就是在生時候的智慧不具足。

  

   于叁七日後,乃了了見。經過二十一天之後,能清楚地看清楚阿彌陀佛的相好莊嚴。聞衆音聲,皆演妙法。才能經過二十一天之後才能聽到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講經說法。

   遊曆十方,供養諸佛。十方諸佛的世界裏都能去供養諸佛。于諸佛前,聞甚深法。能親近諸佛,聽聞甚深微妙的佛法。經叁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經曆的時間更長,要叁個小劫。前面是經一個小劫得無生法忍,這裏經叁小劫才能得百法明門。一百種世初世間的法裏剖析一百種般若智慧,就是行住坐臥起心動念,很多。你經過叁小劫之後能得到百法明門,能産生智慧,進入佛法之門。能夠破除無明,能夠住初地,能正得初地。經過叁小劫之後才能夠破一品無明而正得初地菩薩位。那是上品下生者的境地。是名上輩生想,名第十四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衆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衆過患。以此善根,回向願求生于西方極樂世界。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贊歎出家,得離衆苦。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華臺,長跪合掌,爲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蓮華尋開。當華敷時,聞衆音聲,贊歎四谛。應時即得阿羅漢道,叁明六通,具八解脫。是名中品上生者。

   釋迦牟尼佛叫住阿難尊者及韋提希夫人,我們要求中品而修行。第一個要受持五戒,第二個條件要持八關齋戒。除了五戒八戒外,還要努力地求受其他戒。求受了之後要老實按照那樣的戒法去修,不要做五業重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不要做這五件事情。五業重罪一做了,這一輩子往生就成問題了。無衆無患,不要造心業。把前面受持五戒八戒不造五逆這樣的功德回想求因。所感得的好處呢,阿彌陀佛與其他的比丘眷屬圍繞在修行人面前。阿彌陀佛放出來的光是金色的光,到人臨命終的地方,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說的苦法,世間是苦啊。諸佛來勸化你。阿彌陀佛來勸化你,世間之苦,你不要貪戀了,好好求往生。諸佛來勸化你,人世間是無常的,你趕緊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無我,我這一輩子所正的愛業買個汽車房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是無我的。你要敢于放下。臨命終時講說苦空無常,無我之法。你今天臨命終了,你能跳出叁界,頭還沒有擡起來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蓮花呢,慢慢地就會綻開了。中品上生的人一往生了花開。能跳出叁界了,能斷除間思二惑了。叁明六通,這裏就成就了叁明六通。對自己過去未來你都能知道,自己沒有煩惱了,所有的煩惱全部究竟起來。智慧就圓滿了,這叫叁明。平時所說的六通,他心通,天眼通,神足通,在這種過程當中就是智慧。神通是什麼?神通實際上就是智慧的顯現。如果說把智慧一開了,神通自然具備。

   八種解脫,什麼叫解脫呢?就是我們自由自在,那時候才能得到真正的大自由大自在。你在世間上的自在不是真的自在,就是八種解脫的方法,第一種是有色相觀外色解脫。我們外在有色相,但我們對內在的色相我們不管。我們管外在的色相。第二是內無色相觀外色解脫。裏面的色相也能放下。用智慧來解脫。第叁是當我們身心清淨下來,自然就能得到這樣的利益,這就是中品上生人的境界。

   中品中生者,若有衆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華,至行者前。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贊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叁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行者自見坐蓮華上,蓮華即合,生于西方極樂世界。在寶池中,經于七日,蓮華乃敷。華既敷已,開目合掌,贊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中生者。

   你在生的時候一天一夜持八關齋戒都可以。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出一天家來持沙彌究竟不犯。哪怕是你在生過程當中,你持了一天一夜的比丘戒,比丘尼戒,這種威儀當中不缺少。以此功德回想衆生往極樂國。中品中生的人修因要求就是這樣。雖然你沒有做比丘,你出家當沙彌一天一夜不犯,清淨不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可以。你沒有出家,我們短期出家,你能持戒,你做居士,一天一夜持八關齋戒。你把這八條做到了,你以此功德回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中品中生。以這種回想願求生極樂國,憑借我們一天一夜持戒的功德來修我們自己。臨命終時能看到阿彌陀佛,很多菩薩,蓮池海會的同修們都能放出金色的光明。七寶蓮花,到臨命終人的面前,行者自聞空中有聲,他自己能聽到。

   前面是法子,這裏是善男子。能夠發心做善事,能發心向善。你有這種發心就稱爲善男子。雖然你現在修行不具足,但你有求生的心念,贊言善男子,像你這樣的善人,能聽釋迦牟尼佛的教導,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能順于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你今天能求往生,是叁世諸佛教故。最重要的是你有信心有願心。因爲你有這樣的信心。阿彌陀佛說我來接你。自己能看到自己坐在蓮花之上。你坐上去之後,蓮花就合起來了,我們就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在寶池中,往生後,經過七日蓮花就開了。花既然打開了,自己睜開眼睛,自己擡掌合起來,能贊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中生者。到臨命終這種境界來的時候有驗證。這叫中品中生。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爲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經七日已,遇觀世音,及大勢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過一小劫,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輩生想,名第十五觀。

   見到別人有困難了,能去幫助他,不要去損傷衆生。能孝養父母親。能以仁慈之心待人接物。到了臨命終的時候,遇善知識。你要發願,不發願臨命終很難遇到這樣的善知識。他們給你講西方極樂世界如何的好。勸說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能聽到這樣的,不久他的命就終了。就像有力量的人,一聽說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一聽說阿彌陀佛因地當中所發的四十八大願,願願度衆生,他有非常堅強的信心,非常猛烈的往生心,如有力量的人,他的信心能生起來。當有這種信心,就像手臂曲起來打開,很快,一念相應一念就往生。看你臨命終的時候信心能不能生起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功德是什麼?經過七天還見不到阿彌陀佛,只能見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聽他們講經說法。我們見阿彌陀佛是我們自己的業障,你只能見到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講經說法你能得歡喜,也能得初果。能破去間或,過一個小劫之後你才能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下生者,要具足智慧成佛,究竟利益衆生。讓人人都有圓滿的智慧,才能普度衆生,真正爲人民服務,要趕快發願往生。

  

《觀無量壽經第十二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