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部151經 淨化施食經

  漢譯經文中部151經/淨化施食經(六處品[15])(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栗鼠飼養處的竹林中。

  那時,尊者舍利弗在傍晚時,從靜坐禅修中起來,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世尊對尊者舍利弗這麼說:

  「舍利弗!你的諸根明淨,膚色清淨、皎潔,舍利弗!你現在多住在什麼住處呢?」

  「大德!我現在多住在空住處。」

  「舍利弗!好!好!你現在確實多住在大丈夫住處,舍利弗!這大丈夫住處即是空。

  舍利弗!因此,在這裏,如果比丘希望『要多住在空住處』,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在爲了托缽進入村落的路上、在爲了托缽而行之地方、在爲了托缽從村落返回的路上,在那裏,關于能被眼識知的色,我的心中有欲、貪、瞋、癡、嫌惡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在爲了托缽進入村落的路上、在爲了托缽而行之地方、在爲了托缽從村落返回的路上,在那裏,關于能被眼識知的色,我的心中有欲、貪、瞋、癡、嫌惡。』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于舍斷諸惡不善法。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在爲了托缽進入村落的路上、在爲了托缽而行之地方、在爲了托缽從村落返回的路上,在那裏,關于能被眼識知的色,我的心中無欲、貪、瞋、癡、嫌惡。』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在爲了托缽進入村落的路上、在爲了托缽而行之地方、在爲了托缽從村落返回的路上,在那裏,關于能被耳識知的聲音……(中略)關于能被鼻識知的氣味……關于能被舌識知的味道……關于能被身識知的所觸……關于能被意識知的法,我的心中有欲、貪、瞋、癡、嫌惡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在爲了托缽進入村落的路上、在爲了托缽而行之地方、在爲了托缽從村落返回的路上,在那裏,關于意所識知的法,我的心中有欲、貪、瞋、癡、嫌惡。』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于舍斷諸惡不善法。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在爲了托缽進入村落的路上、在爲了托缽而行之地方、在爲了托缽從村落返回的路上,在那裏,關于意所識知的法,我的心中無欲、貪、瞋、癡、嫌惡。』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舍斷五種欲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舍斷五種欲。』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于舍斷五種欲。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舍斷五種欲。』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舍斷五蓋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舍斷五蓋。』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于舍斷五蓋。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舍斷五蓋。』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遍知了五取蘊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遍知五取蘊。』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于遍知五取蘊。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遍知了五取蘊。』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修習四念住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修習四念住。』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于修習四念住。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修習四念住。』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修習四正勤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修習四正勤。』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于修習四正勤。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修習四正勤。』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修習四神足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修習四神足。』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于修習四神足。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修習四神足。』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修習五根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修習五根。』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于修習五根。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修習五根。』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修習五力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修習五力。』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于修習五力。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修習五力。』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修習七覺支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修習七覺支。』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于修習七覺支。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修習七覺支。』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修習八支聖道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修習八支聖道。』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于修習八支聖道。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修習八支聖道。』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修習止與觀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修習止與觀。』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于修習止與觀。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修習止與觀。』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作證明與解脫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作證明與解脫。』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爲了明與解脫的作證而精進。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作證明與解脫。』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舍利弗!凡過去世任何沙門、婆羅門淨化施食者,他們已全都像這樣觀察、再觀察後淨化施食;舍利弗!凡未來世任何沙門、婆羅門淨化施食者,他們也將全都像這樣觀察、再觀察後淨化施食;舍利弗!凡現在任何沙門、婆羅門淨化施食者,他們也正全都像這樣觀察、再觀察後淨化施食。

  舍利弗!因此,在這裏,『我們將觀察、再觀察後淨化施食。』舍利弗!你們應該這麼學。」

  這就是世尊所說,悅意的尊者舍利弗歡喜世尊所說。

  淨化施食經第九終了。

  「問訊,接著……」(abhivādetv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對……表示敬意;行屬臣的禮儀」(pay homage to)。按:「問訊」(abhivādeti),另譯爲「敬禮;禮拜」。漢巴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空叁昧禅住(SA)」,南傳作「住在空住處」(suññatāvihārena……viharāmī),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住在空中」(abide in voidness),並引注釋書說這是「證得阿羅漢果的空」。《增壹阿含經》在「空叁昧」外續說到「無願叁昧」(無作叁昧)、「無想叁昧」(無相叁昧),參看《雜阿含567經》、《增壹阿含214經》(AN.3.183)。

  「上座禅住(SA)」,南傳作「大丈夫住處」(mahāpurisavihāro),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在了不起的人的住處」(in the abiding of a great man)。「大丈夫」(mahāpurisa),另譯爲「大男子;大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