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部80經 偉柯那色經

  漢譯經文中部80經/偉柯那色經(遊行者品[8])(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那時,遊行者偉柯那色去見世尊。抵達後,與世尊互相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後,遊行者偉柯那色在世尊面前自說優陀那:

  「這是最高的光澤,這是最高的光澤。」

  「迦旃延!但,你這麼說:『這是最高的光澤,這是最高的光澤。』迦旃延!什麼是那最高的光澤呢?」

  「喬達摩先生!那是沒有其他更上或更勝妙光澤的最高光澤。」

  「迦旃延!但,什麼是沒有其他更上或更勝妙光澤的最高光澤呢?」

  「喬達摩先生!那是沒有其他更上或更勝妙光澤的最高光澤。」

  「迦旃延!你或許能長長地擴展此,你說:『喬達摩先生!那是沒有其他更上或更勝妙光澤的最高光澤。』卻不安立那個光澤。迦旃延!猶如男子如果這麼說:『我欲求、欲愛這地方上的美女。』他們會這麼問他:『喂!男子!你欲求、欲愛這地方上的美女,你知道那位地方上的美女是剎帝利或婆羅門或毗舍或首陀羅嗎?』當被像這樣問時,如果他說:『不。』他們會這麼問他:『喂!男子!你欲求、欲愛這地方上的美女,你知道那位地方上的美女是這樣的名字或這樣的姓嗎?……(中略)高或矮或中等;黑或褐或金黃色皮膚……(中略)在像那樣的村落或城鎮或城市嗎?』當被像這樣問時,如果他說:『不。』他們會這麼問他:『喂!男子!你欲求、欲愛那你不知、不見者嗎?』當被像這樣問時,他會說:『是那樣。』迦旃延!你怎麼想:當存在這樣時,那位男子所說不就成爲無意義的嗎?」

  「喬達摩先生!當存在這樣時,那位男子所說確實成爲無意義的。」

  「同樣的,迦旃延!你說:『喬達摩先生!那是沒有其他更上或更勝妙光澤的最高光澤。』卻不安立那個光澤。」

  「喬達摩先生!猶如美麗的、出色的、八個切割面的、作工細致的、放在黃毛布上的琉璃寶珠,輝耀、照亮、照耀,這樣的光澤是死後自己無損傷的。」

  「迦旃延!你怎麼想:這美麗的、出色的、八個切割面的、作工細致的、放在黃毛布上的琉璃寶珠,輝耀、照亮、照耀,或在黑暗的夜裏的螢火蟲,這兩者的光澤哪個光澤較超越、較勝妙呢?」

  「喬達摩先生!這在黑暗的夜裏的螢火蟲,在這兩者的光澤中較超越、較勝妙。」

  「迦旃延!你怎麼想:這在黑暗的夜裏的螢火蟲,或在黑暗的夜裏的油燈,這兩者的光澤哪個光澤較超越、較勝妙呢?」

  「喬達摩先生!這在黑暗的夜裏的油燈,在這兩者的光澤中較超越、較勝妙。」

  「迦旃延!你怎麼想:這在黑暗的夜裏的油燈,或在黑暗的夜裏的大火聚,這兩者的光澤哪個光澤較超越、較勝妙呢?」

  「喬達摩先生!這在黑暗的夜裏的大火聚,在這兩者的光澤中較超越、較勝妙。」

  「迦旃延!你怎麼想:這在黑暗的夜裏的大火聚,或在晴朗無雲天空夜間將亮時的太白星,這兩者的光澤哪個光澤較超越、較勝妙呢?」

  「喬達摩先生!這在晴朗無雲天空夜間將亮時的太白星,在這兩者的光澤中較超越、較勝妙。」

  「迦旃延!你怎麼想:這在晴朗無雲天空夜間將亮時的太白星,或在十五布薩日晴朗無雲天空中半夜的滿月,這兩者的光澤哪個光澤較超越、較勝妙呢?」

  「喬達摩先生!這在十五布薩日晴朗無雲天空中半夜的滿月,在這兩者的光澤中較超越、較勝妙。」

  「迦旃延!你怎麼想:這在十五布薩日晴朗無雲天空中半夜的滿月,或在雨季最後一個月的秋天中午時,晴朗無雲天空中的全日,這兩者的光澤哪個光澤較超越、較勝妙呢?」

  「喬達摩先生!這在雨季最後一個月的秋天中午時,晴朗無雲天空中的全日,在這兩者的光澤中較超越、較勝妙。」

  「迦旃延!此外,我了知更多天衆[的光明]是這日月光明不能比的,但,迦旃延!我不說:『那是沒有其他更上或更勝妙光澤的最高光澤。』而,迦旃延!你說:『那個比螢火蟲更卑微、更次等的最高色澤。』卻不安立那個光澤。

  迦旃延!有這五種欲,哪五種呢?能被眼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貪染的色;能被耳識知,……(中略)的聲音;能被鼻識知,……(中略)氣味;能被舌識知,……(中略)味道;能被身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貪染的所觸,迦旃延!這些被稱爲五種欲。迦旃延!凡緣這五種欲生起的樂與喜悅,這被稱爲欲之樂。像這樣,欲之樂從五欲[生起],但有高于欲的樂,在那裏,可以認爲最高的。」

  當這麼說時,遊行者偉柯那色對世尊這麼說:

  「不可思議啊,喬達摩先生!未曾有啊,喬達摩先生!這被喬達摩先生多麼善說:『欲之樂從五欲[生起],但有高于欲的樂,在那裏,可以認爲最高的。』」

  「迦旃延!你以不同的見解、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喜好、不同的修行、不同的師承,這是難了知的:欲,或欲之樂,或高于欲的樂。迦旃延!凡那些煩惱已盡、修行已成、應該作的已作、負擔已卸、自己的利益已達成、有之結已被滅盡、以究竟智解脫的阿羅漢比丘,他們能了知這個:欲,或欲之樂,或高于欲的樂。」

  當這麼說時,遊行者偉柯那色生氣、不悅,他斥責世尊,輕蔑世尊,數落世尊[而說]:「沙門喬達摩將是惡的。」他對世尊這麼說:

  「這樣,這裏,有某些不知過去、不知未來的沙門、婆羅門自稱:『我們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回]的狀態了。」』這裏,他們所說變成滑稽好笑的、無意義的、空無的、空虛的。」

  「迦旃延!凡那些不知過去、不知未來的沙門、婆羅門自稱:『我們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回]的狀態了。」』者,他們[會]被如法地折伏,迦旃延!且請停止[談]過去的,請停止[談]未來的,令有智的、不狡詐的、不诳僞的、正直之類的男子來,我教誡[他],我教導[他]法,當依所教誡的那樣實行時,不久,他將親自知道、親自看見:這樣,確實有從束縛正確地解脫者,即:從無明的束縛。迦旃延!猶如愚鈍仰臥的幼兒,會被以頸部爲第五綁緊綁著,隨著他的長大,諸根逐漸圓熟,那些束縛會脫離,他會知道:『我已自由。』不再有束縛。同樣的,迦旃延!令有智的、不狡詐的、不诳僞的、正直之類的男子來,我教誡[他],我教導[他]法,當依所教誡的那樣實行時,不久,他將親自知道、親自看見:這樣,確實有從束縛正確地解脫者,即:從無明的束縛。」

  當這麼說時,遊行者偉柯那色對世尊這麼說:

  「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中略)請喬達摩尊師記得我爲優婆塞,從今天起終生歸依。」

  偉柯那色經第十終了。

  遊行者品第叁終了,其攝頌:

  白蓮花處、連同火、名爲交談,長爪又婆羅墮若姓,

  散達葛、巫大夷、木地葛之子,水瓶,像這樣迦旃延爲品之最後。

  漢巴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欲樂第一(MA.209)」,南傳作「高于欲的樂」(kāmaggasukhaṃ,逐字直譯爲「欲+最高+樂」),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高于感官快樂」(a pleasure higher than the sensual),並引注釋書的解說,這是指涅槃。

  「緊綁著」(suttabandhanehi,逐字直譯爲「線+束縛」,或「睡眠+束縛」),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監牢地綁著」(stout bonds)。

  「光澤」(vaṇṇo),參看《中阿含208經》「金精」比對。

  「無損傷的」(arogo,原意爲「無病的」),參看《中阿含208經》比對。

  「可以認爲最高的」(aggamakkhāyatī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被宣說爲其中最高」(that is declared to be the highest among them)。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