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04 壽命無常▪P3

  ..續本文上一頁稀少。也許現在死亡就會突然降臨,誰也無法確定明天會不會轉生爲頭上長角的傍生(有些濕生、化生的有情死後立即投生),所以應當誠信死期無定、生處無定的道理。

  思維猛厲希求而修無常

  于時時刻刻唯一觀修死亡,並且觀想行、坐、臥等一切行爲都是此世最後的行爲,口中所言、心中所想也是如此。如果去其它地方也觀想將客死他鄉而沒有重返故土的機會。走路或者在臺階上休息時也想可能死于此處。無論坐在何處也都應觀想可能死在這裏。晚上睡覺時也要想今晚會死在睡覺的地方,無法確定明天是否還活著。早晨起床時也要想:在今天當中也許會死,無法確定今晚還有睡覺的機會。當誠心殷切地觀修死亡。從前,噶當派的格西們在晚上睡覺之前常思維:不知道明天早晨還用不用生火。因此他們常不蓋火39並且碗也是扣放的,一切時分中唯一對死亡生起信解。我們也應象他們那樣修行。

  但僅僅修習死亡不定還不夠,因爲臨終時只有正法有益,所以應當恒時不離正知正念,並了知輪回一切事物皆是無常、無有實義而應策勵修持正法。本來身心的暫時組合就是無常的,所以不應該把假合的身體執著爲我。路上行走爲無常,故當如理如法行(《彙集經》雲:唯看一木轭,行走心不亂);所住之處爲無常,故當意念爲淨土;飲食受用無常故,當以禅定爲食物;床上睡眠無常故,迷亂修爲光明夢;財物珍寶無常故,應依聖者之七財;親友近鄰無常故,當于靜處修出離;名譽地位無常故,應恒處于低劣位;言談話語無常故,當勤念咒與誦經;信心出離心無常,故應堅定立誓言;思維分別念無常,應具賢善之人格;驗相證悟無常故,當至法界之盡地。此時了脫生死已,獲得欲死之把握,已獲無死之堅地,如鷹翺翔于虛空,死亡到來無所懼,自彼時起無需修。如米拉日巴尊者說:“吾初畏死赴山中,數數修行死無定,已獲無死本堅地,此時遠離死畏懼。”無等塔波仁波切說:“初時害怕生與死,需如鹿子逃出籠,中期死亦無遺憾,當如農夫勤耕田,最後內心得安樂,應如偉人成大事。最初無暇思余事,應如箭中人要害,中期無散中修行,當似死獨子之母,最終了知無所爲,如敵趕走牧童牛40。”在未生起如是定解之前應唯一觀修死亡無常,世尊也說:“若多修無常,已供養諸佛;若多修無常,得諸佛安慰;若多修無常,得諸佛授記;若多修無常,得諸佛加持。猶如衆迹中,大象迹最勝,如是佛教內,所有修行中,唯一修無常,此乃最殊勝。”又如《毗奈耶經》雲:“我之眷屬中,猶如妙瓶者,比丘舍利子,及目犍連等,于如是百人,供齋與供物,不如一刹那,憶念有爲法,爲無常殊勝。”

  有一居士問博朵瓦格西:“若專修一法,修何法最爲重要?”格西說:“若唯修一法,無常最爲要。倘若修行死亡無常,首先可作爲進入佛法之因,中間可爲勤修善法之緣,最後也有助于證悟諸法等性。又倘若修行無常,最初斷除此生繩索之因,中間作爲舍棄貪諸輪回之緣,最後也有助于趣入涅槃之道。又最初生起信心因,中間精進作爲緣,最後生慧爲助伴。又若修此無常,且于相續中能生起者,初可成爲求法之因,中間可作修法之緣,最後有助于證悟法性。又倘若修行此無常,並于相續中能生起無常之念,則初爲盔甲精進之因,中爲加行精進之緣,後可成爲無退精進之助伴。”帕單巴41格西也說:“若于相續中,生起此無常,初爲入法因,中爲精進鞭,最終能獲得,光明法身也。所以,相續中若未生起真實無常之念,僅僅在表面上求法、修法,最終將成爲佛教油子42之因。”單巴仁波切又說:“西藏修法者之中,無有一人修死亡,亦未曾見誰留世。身著僧衣喜積財,豈是供養于閻王?收藏一切妙財寶,豈非企圖暗地中,賄賂供養地獄卒?若見西藏修法者,不覺仰天哈哈笑!誰具廣聞我慢高,修行好者積財寶,誰依靜處多散亂,誰離故鄉無羞愧,彼爲形象修法者。彼等喜愛造惡業,雖已見到他人死,然卻不知自將亡,如是此等修行人,首先應當呵責之。”所以,觀修無常是開啓一切修行之門的前行。

  一居士問博朵瓦格西消除惡緣的竅訣。博朵瓦格西回答說:“汝當多思死無常,若心生起定死亡,淨除罪業無困難,修持善行無困難。倘若在此基礎上,汝多修持慈悲心,于自相續能生起,利益有情無困難。倘若在此基礎上,多修諸法實相空,于自相續能生起,清淨迷亂無困難。”如果于自相續中能對無常生起定解,則能夠徹底舍棄對今生世間一切事物的貪執,猶如嘔吐症患者不願取油食一樣。我的至尊上師(如來芽尊者)也再叁說:“我雖看見世間上的那些最高貴、有權威、極富裕、具美貌的人,但對他們不起羨慕之心,而注重前輩高僧大德的事迹,這是自己的相續中生起了少許無常定解的緣故。因此,我除了無常以外沒有其它更殊勝的教言傳予別人。”

  那麼在相續中對無常生起定解的界限是怎樣的呢?應象喀喇共穹格西那樣。格西在後藏的覺摩喀喇山修行時,岩洞口有一荊棘叢,常常刮到他的衣服。開始他想砍除,但轉念一想:唉,我也許會死在此岩洞中,不知能否再有出去的機會,唯有修持妙法爲要。所以一直沒有砍除荊棘叢。再出洞時又想:不知道能否再返回此洞。這樣在此洞修行了多年,最後格西已經獲得成就,仍然沒有砍除荊棘叢。此外持明無畏洲有一秋季七月(藏曆)沐浴的水池沒有階梯,進入時很困難。弟子問他:“是否應在此修一階梯?”他回答:“不知明年有沒有再于此沐浴的機會,那麼費事有什麼用呢?”他對弟子經常教誡無常之法。所以,我們也應如此修持,相續中未生起定解之前,加行發心,正行以各種方便調正自心,乃至在相續未生起真實無常之前反複修持,後行以回向印持。之後追循聖者前輩的足迹,盡力精進修持。

  無常現前反而執常有,

  老年到來反而以爲幼,

  我與如我邪念諸有情,

  相續生起無常祈加持。

  壽命無常之引導終

  圖:寂天菩薩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04 壽命無常》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