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灌頂是什麼

  灌頂是什麼

   藏傳佛教宗派中,常常有灌頂法會舉行,大多數漢族信衆會一窩蜂地湧去參加,總以爲到場坐一坐馬上會得到甚麼好處似的。

   不幸地,很多漢人都只希望在灌頂儀式中得到一些世俗上的益處,例如增長財運、趨吉避凶等等,卻不理解此儀式的真正意義。

  灌頂儀式有數種意義:

  (一)加持:令受灌者得到上師及本尊的加持﹔

  (二)隨許:授權予弟子觀想自己爲本尊、持咒及作本尊手印等之修持﹔

  (叁)授記:令受灌者種下在未來成爲本尊、證悟佛境的意思﹔

  (四)淨化:清淨受灌者之身、語、意罪障。

  在灌頂儀式中,法師必須先把自己觀爲本尊及以儀式驅除法會之魔障等阻礙,弟子則要以甘露水漱口,象征以潔淨的身、語、意受灌,再對法師恭敬禮拜叁次,然後供養「曼達」(代表整個宇宙的供品)求授灌頂﹔儀式中通常分爲若幹部分,例如分出身、語、意各部灌頂等﹔最後弟子再一次供養「曼達」以謝師,師徒雙方同念誦回向文等等。

  授灌頂的法師必須具備特定的資格。除了德行等操守外,法師必須曾如法受過同一個灌頂、通曉灌頂儀式的技朮性細節及曾經作過該部密法之閉關而得到成就﹔弟子方面,亦必須有一定之資格,如必須了悟顯乘法理(出離心、菩提心及空性正見)或至少對其有一定之理解及對灌頂法師與該密法本尊生起信心。

  傳統上,弟子不會隨便參加灌頂(隨許法會、長壽灌頂及某些特別因緣下所舉行的集體大型公開時輪金剛灌頂可說是例外情況),必應首先研修顯乘佛法,至有一定程度後,再謹慎地選擇合資格的明師,從旁觀察一段時間後(傳統上是叁年),才會向法師求請灌頂﹔作爲法師的,亦會觀察弟子一段時間(也是叁年),決定弟子的確有資格接受該灌頂後,才正式舉行灌頂儀式,一點也不能馬虎。

  一旦從某位法師受過灌頂,受者必須終生敬其爲師長,自視爲弟子﹔即使現代的法師可能弟子過萬而不可能認識每一位弟子,作爲弟子的絕不可忘師或生起不敬的心﹔弟子雖然可以另從其它法師學法,但絕不能離棄原來的任何一位師父。由此可見,灌頂並不是一項可以隨便趁熱鬧參加的佛教活動,欲求灌者必須善擇明師及謹慎考慮是否能遵守儀式內所授之戒條,否則很易造成過失!現今不少藏傳佛教中心,爲吸引信衆及維持收入,天天舉行灌頂,變相鼓勵信衆隨便參加而不清楚說明戒條及意義。這種行徑與傳統已偏離遠,只可說是末法惡世的一種可悲現象吧!

✿ 继续阅读 ▪ 口傳儀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