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工作太忙,可不可以等到以後再修行?

  弟子問:工作太忙,可不可以等到以後再修行?

  上師開示:佛陀過去曾講過,在末法時代的娑婆世界,一天受持一個戒律的功德遠遠超過人壽八萬歲時,即燃燈佛宣講佛法時所獲得的功德。在西方淨土五百年的修行,不如在娑婆世界一天的修行。因爲人們在安靜的環境中更容易修行。當與客戶的溝通産生障礙時,您可以將他看做佛菩薩,看做修行忍辱的對境;同理,也可以修行布施,法布施或者無畏布施,比如有人非常恐懼的時候,我們安慰他就屬于無畏布施。所以,在繁忙和有障礙的環境中修行佛法所獲得的功德遠遠超過在僻靜處打坐的功德。佛陀說每一個人都有佛性。佛所具備的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等外在莊嚴,以及他所證悟的內在斷證圓滿,即斷除一切煩惱、證悟一切空性,原本就是存在的,不是心所發生的事情。如果是心所發生的事情,就有從無到有的過程,是一個無常,一種變化,變化當中自然有痛苦,但佛並不痛苦。因此每一個衆生,即使是一只螞蟻,也具有如來寶藏,但由于煩惱和業力的束縛,而不能發現它。因此,在繁忙的工作環境中,應該用佛法的智慧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掘內心的如來寶藏,而不能越來越煩惱,被外在的束縛捆的更緊,或者不敢面對、逃避。工作也是一種修行,當狀況發生時,我們應該面對它、處理它。情緒在未發作時處于睡眠狀態。因此,不是什麼時候叫您生氣,您都可以生氣。但是,當您長時間堵車時,不耐煩或者嗔恨心就會爆發出來。作爲一名在家居士,無論生活還是工作,需要用慈悲和智慧的雙運來處理各種狀況。如果僅僅是慈悲,最終會對環境無奈直至崩潰。比如我們爲對方所做的事情,對方不接受,自己也很痛苦。這就是因爲缺少智慧,沒有使用讓對方接受的方式。因此智悲雙運,不僅能解決問題,也收獲了自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