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露,把自己與一切衆生身上的疾病、魔障、罪業,相續中的貪、嗔、癡、慢、疑、吝啬、尖酸刻薄、損人利己、幸災樂禍、愛占便宜、自私自利等一切的醜陋心態全部都化成黑水、膿血、蛇、蠍等等,從毛孔中、從腳下排出了體外。開始時若不熟練,可以逐步分別進行,如專以皈依心念誦,或安住于菩提心之中念誦,或觀想甘露沐浴身心等等,熟練後可試著練習同時進行。
二、每個咒語在念誦中間不能中斷,也不能夾雜閑談,如密宗《本續》中說:“如是淨穢爲千倍”,淨即專一誦持,穢即念誦時加雜閑聊,兩者的效果有千倍之差。蓮花生大師也說:“一年精進雜誦持,不如一月專誦佳。”蓮師意爲一年中夾雜言談,泛泛而念,尚不如專心致志念誦一月的功德大。
叁、念誦以出聲念爲主,上師法王如意寶教誡:對初學者來說,出聲念最易與本尊相應。在出聲念誦時,應斷除六種過失:1、聲音太高(特殊情況下除外);2、聲音太低;3、速度太快;4、速度太慢;5、吞音;6、加音。在相續上應斷除昏沈、掉舉。並且應注意念誦時要保證質量,爭取句句念得踏實,念一句有一句的收獲,在此基礎上,再追求更多的數量,如此將獲得很大的法益。
下面是回向偈:
吽 此善爲主叁世善 回向爲利無邊衆
願諸一切能速得 金剛薩埵之果位
在回向之前,爲了在解脫道上獲得更多的功德,我們最好還加上隨喜這一修法。隨喜極易做到而利益又極大,是佛陀以及上師法王如意寶等高僧大德一再強調的修法。佛曾在《教誡勝光王經》中說:一切以貪著現世之心或因世間八法而發心所造的善業,不如以清淨之心,隨喜他人所作善業並回向無上菩提後所獲的功德殊勝。《般若攝頌》中說:“叁千須彌秤稱可量取,隨喜善法無能量取者。”佛世時波斯匿王發心供佛,有一貧女見後連續叁天誠心隨喜,故佛在這叁天中都以貧女爲首回向功德,因爲其功德已超過了親自供養的波斯匿王。恰美仁波切也說:“聞他人行善法時,當斷嫉妒不善心,至心欣樂隨喜者,當得福德與彼等。”彌勒菩薩的《現證莊嚴論》第二品中也講述了隨喜的修法。
我們每次在回向善根之前,應消除嫉妒與傲慢,對十方叁世從佛到菩薩、羅漢直至凡夫的一切善根都誠心誠意地隨喜,以此殊勝方便迅速積累福報。
回向是在完成善事之後,願善事的功德如何成熟的一種發願(與發願的區別在于發願是在作善事之前,回向則是在作善事之後),回向與不回向有很大的區別,比如爲父母健康而誦咒後,若作回向,父母能得到這一功德,否則,父母並不能得到這一功德。而且在以後生起嚴重的嗔心和邪見之時,這些善根都會因此而長時不能感果,另外,回向的對象不同,所感的果也會有極大的差異。如果只爲現世的一些利益如健康長壽、消災免難、升官發財等回向,則所感的果極小,而且也只會成熟一次,要想所作的善根能恒久不滅,也有個殊勝的方法,即把功德回向無上菩提,這樣所作的善根能恒久不滅,而且還會逐漸增上。若仍執著于世間利益的一些人可以這麼觀想:我在獲得出世的功德甚至是無上佛果之後,何愁還得不到這些世間小利呢?諸佛菩薩的福報即已極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回向時發心應盡量廣大。
佛陀與祖師們關于回向的開示極多,如在小乘的戒律中,經常遇到佛陀親口宣說的這個回向偈:“此布施善根,皆隨逐餓鬼,消餓鬼惡身,得生善樂趣。”佛在《慧海請問經》中說:“譬如水滴落大海,大海未竭彼不盡,如是回向菩提善,未得菩提亦不盡。”至尊彌拉日巴也說:“山林禅修大修士,與彼給養功德主,同獲成佛之緣起,緣起精華爲回向。”即山林中閉關的修行人,與爲其供養的施主,只要他們誠心回向,都會同等獲得成佛的緣起。噶舉派的覺巴仁波切說:“二種資糧猶如摩尼珠,若不發願亦即不拭淨,所求之果最終不得成,故于回向當勵力修持。”意即摩尼(如意)寶珠若不擦拭清淨,人們便不可能從中求到財物,同樣在積累福慧二種資糧時若不發願回向,則佛果也不可能得到,因此應勵力修持回向。《般若攝頌》與《現證莊嚴論》第二品也都強調了回向的重要性,在上面所舉的貧女隨喜獲福的公案中,貧女因沒有將隨喜的功德回向,而在以後生起了嗔心而失壞了善根。
這個儀軌的回向是:以這個誦修上師金剛薩埵儀軌所獲得的叁千億心咒的功德爲主的叁世中所造的一切善根,回向給普天下一切有情,願他們能迅速忏除罪障,出離輪回,獲得具德上師金剛薩埵的究竟果位。在回向的同時,觀想金剛薩埵微笑著對自己說:“善男子,你失壞的一切誓言,都已經清淨” ,說完之後融入到自己與一切衆生的身中,自己與一切衆生都變成了金剛薩埵清淨佛身。
上師法王如意寶說,在回向時,也可以加念其余的回向文,如《普賢行願品》等經文,或已證聖位的祖師所作的回向文。我們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這時就可再加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發願文。
下面是金剛吉祥偈:
嗡 諸現清淨身莊嚴 諸聲圓滿密咒性
諸念成熟智慧中 盛德圓滿願吉祥
這吉祥偈同時也是極深的修法。包含身、口、意叁個方面,即一切山河大地等色法的顯現本來都極清淨,都是上師金剛薩埵本尊的莊嚴身相;風聲、水聲、鈴聲等一切的聲音都本自圓滿爲金剛薩埵心咒的咒音;一切的六識、八識都本來就成熟爲上師金剛薩埵的無漏智慧。願世界上的一切災難惱害全部消除,佛法興盛,人民幸福,並願地獄等的天下無量無邊衆生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到上師圓滿吉祥的果位。
如果按儀軌如理修持後,淨除業障的驗相便會很快生起。驗相大致有兩種:一是外在的,如夢見自己澡浴、吐黑水、喝清淨的甘露、穿著白衣等等的瑞相;二是內在的,如相續中的煩惱日漸減輕,以前遏製不住的貪心、嗔心、嫉妒、傲慢等也日漸淡薄,自私等惡劣心理很少再生起,人際關系變得融洽,對上師叁寶的信心和對衆生的大悲心自然增長,對聽法、修法的興趣也不斷提高,在修其余法時,也能很快地真實感受到修法的功德等等。
在娑婆世界中,尤其是在末法時代,我們很容易造下惡業,對已皈依叁寶的人來說,最大的惡業有以下叁類,應引起我們極大的注意。
一、對于傳戒的上師(包括傳授別解脫戒,菩薩戒及密乘戒)和傳法的上師都應非常恭敬尊重,但在依止、求戒、求法之前,應先對傳戒、傳法的人作詳細謹慎的觀察。傳授別解脫戒的上師至少應具有出離心,傳菩薩戒的上師至少應具有菩提心,而傳密法尤其是傳大圓滿法、灌大圓滿頂的上師不但應具有上述的出離心和菩提心,而且應已有證悟的智慧。因此不管依止誰,向誰求法、求戒,即使他是釋迦牟尼佛、宗喀巴大師、麥彭仁波切或是法王如意寶,事先都應做謹慎觀察,這樣才不會事後懊悔不已。只要是聖者,就經得起觀察,而且我們越觀察就越能了解他們的殊勝功德,生起的信心也就越不同尋常。在末法時代,諸佛菩薩化身的上師很多,但惡魔化身爲上師形象的也不少,這些邪師在形象上跟上師、活佛、高僧大德一樣,言談舉止迎合大衆的口味,爲了便于搞世間法,往往還自稱或暗示自己是某某佛菩薩、祖師的化身,也有的打著法王等高僧大德的旗號,自稱是受法王之命去那裏傳法,但實際上,他們以貪心做了許多非法行爲,以至最後敗壞了佛法的形象,並且依止他們的人在生活、修行上也産生了很大的障礙。還有的雖然顯現上極象一位高僧大德,講法時口若懸河、頭頭是道,但卻認爲釋迦牟尼佛、龍樹菩薩等講法有誤,而執著他們自己的分別念頭才是正確,這種人只能葬送自他的善根,不能依止。
二、叁寶中的法寶分教法與證法,涵蓋從小乘直至無上密乘的八萬四千法門。我們在皈依法寶時並不是皈依其中一部分,而是皈依的一切法寶。佛法包含了世出世間法,其中有不少我們無法了達的深奧內容,對此我們應該高推聖境,而不能輕易評論,更不能動辄誹謗。有人對高深莫測的禅宗、密法不能理解,但至少有兩條根據可以消除這些疑惑。一、禅宗、密法都是建立在第二轉般若*輪以及第叁轉了義唯識*輪的基礎上。在出離心、大悲心、菩提心、智慧上與顯宗一脈相承,差異在于禅宗密法在見解與修行上更爲直接明了,具有更殊勝的方便。二、印度、漢地、藏地的曆代祖師都同時弘揚小乘、大乘乃至密乘的法,著名的如龍樹菩薩、彌勒菩薩、無著菩薩、月稱論師、一行和尚、蓮池大師、宗喀巴大師、無垢光尊者、薩迦班智達、麥彭仁波切以及我們的上師法王如意寶等,都同時精通顯密經論而著述了許多顯密的論著。當年釋迦牟尼佛宣說《時輪金剛續》、《文殊真實名經》的地方現在依然存在,現在每年都有許多人去這些聖地朝拜、祈禱。
有人因受深重我執習氣的影響,對所學的法也往往也分出個彼此你我,對自己所學的那一部分特別貪執,對其余的佛法則心生排拒,甚至視同外道,如說“我們學密宗的……他們學顯宗的……” ,言下之意已排斥了顯宗,這樣其實連皈依戒也已破掉了,一切佛法的功德都將付之東流,學密法只要謗顯宗法或密宗法中其余的教派便不能成就,學教下天臺、華嚴而謗禅、淨也不會成就,學禅宗而謗其余便無緣證悟,學淨土誹謗他派也不可能往生……這類人已失去了解脫的希望。因此對于內道的一切佛法應生起堅定不移的皈依心,不能以凡夫狹隘的心理去玷汙了聖教。
另外,對于外道的法也不能去接觸,更不能依止、修學,因爲我們初學者的皈依心很脆弱,只要受到一些逆緣的影響便極容易退失。現在傳講正法的法師很少,導致邪法尤其是附法外道的猖獗,因此我們應很小心地辨認,應該往上看曆代的高僧大德如六祖大師、智者大師、宗喀巴大師、麥彭仁波切,現在法王如意寶他們所弘揚的佛法,他們所弘揚的是引導衆生生起出離心、大悲心直至無上智慧的法。法王如意寶在講經說法之外,每年還主持舉行金剛薩埵法會、極樂法會等勸導衆生一心一意祈禱本尊金剛薩埵和阿彌陀佛,以消除衆生的業障,並使衆生脫離輪回,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不能往下看那些沒有傳承沒有深厚佛理基礎的一些人的輕率狂妄的言論,往下看最後只能走向地獄去受無量苦楚。佛在經中明確說過,凡誹謗佛法的人,必是魔或魔的眷屬,今生屢遭違緣,已皈依的人破皈依戒,來世墮落在地獄中。
叁、僧衆、道友間應和合團結,相互間不能有嫉妒、傲慢、嗔恨,不能說長道短。這就象一家中的兄弟幾個,如果互相不和合團結,互相攻讦,可以肯定他們道德水平低下,也必會受外人譏笑。尤其是密乘的金剛道友,如果發生矛盾而不忏悔,即已破密乘戒,必將帶來許多不良後果。因此大家應切記!
時淪末法,誠心學道人少,真誠希望大家能認真守護好叁乘戒律,常憶念上師叁寶的功德和恩德,觀察衆生的痛苦,以培養自己的信心與悲心,並經常觀修金剛薩埵與阿彌陀佛的儀軌,盡力使自己成爲一個真正的修法人。
補記
在農曆5月27日(藏曆4月13日),金剛薩埵法會進行到第6天下午6點鍾,各地所報念誦金剛薩埵心咒的總數已超過法王這次所發願的叁千億遍,從這時起,在法王講法用的“叁解脫門”房前的玻璃窗上長時間明顯地顯出了麥彭仁波切的身像(麥彭仁波切現在在金剛薩埵的現喜刹土中示現爲救畏怙主),當時此殊勝感應爲學院數千僧尼所親見,四衆弟子齊集在經堂,同聲高念《普賢行願品》等經文,發願生生世世不離上師叁寶,僧衆彙集成的響亮念經聲久久回蕩在經堂上空。時正值此講解整理行將完稿之際。
附:大鵬金翅鳥像章功德簡介
南無上師叁寶!
此大鵬金翅鳥是叁世諸佛智慧與方便的顯現,也是上師法王晉美彭措如意寶、單哲依伍布美一切事業的象征。密宗中任何憤怒本尊的頂上空中都飛翔有此大鵬金翅鳥,顯宗中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剛座證道時所具的六種莊嚴中,頂飾莊嚴即是此大鵬金翅鳥,這象征著弘法利生事業的勝利。
大鵬金翅鳥下方的山嶺表示法王如意寶的前世伏藏大師列繞朗巴授記法王今世的誕生之地,海水表示法王的母親(法王母親名爲璁玉海),蓮花表示法王的父親(法王父親名爲巴德,意爲蓮花),蓮花上之大鵬金翅鳥及頂上如意寶中間的白色阿字,都代表法王如意寶(因爲法王梵名爲“阿白拉江嘎Ra”),嘴中含蛇表示遣除末法時期佛法的一切違緣,降伏一切的魔障,空中左右之日月表示佛法興盛,佛光普照,使一切無明黑暗中衆生獲得光明。
大鵬金翅鳥上還包含著密宗息、增、懷、誅四事業的深廣的含義,同時也代表叁世諸佛身口意的功德。大鵬金翅鳥可以作爲上師、本尊來祈禱,也可作爲護法空行來供養。
欲領取一枚大鵬金翅鳥像章者,應發願念誦二百萬遍金剛薩埵心咒,望各位有緣者精進念修。此像章有以上的特殊含義,並且學院內所有大鵬金翅鳥像章已由法王如意寶及全體僧衆作了加持,因此加持力非同一般,法王如意寶親谕此像章有護身、祛邪、去魔等不可思議功德,能恒時得到上師本尊空行護法的所有加持。
《金剛薩埵修法如意寶珠》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