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鄉禅師 法語一百則 之一
1,我們常常「忽略」那些記得我們的人,卻總是「記得」那些忽略我們的人。
2,如果有一顆柔軟慈悲的心,則所見盡是純真無邪!
3,看誰不順眼都沒有看自己不順眼來得徹底與深刻!
4,無論外在發生了什麼,你必須從內在來理解這些問題,並且可以看見內在的什麼地方引起這些連鎖反應,這就是智慧。一切問題都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有時問題的本身就是答案。
5,沒有圓滿,也不缺陷,這就是大圓滿!
6,一切事物都自有他的自然律則,強求不來的!
7,堅定,因爲我深信自己「與衆不同」,每一個人都是絕對的「獨一無二」。
8,每一個微笑都有我的大悲!因爲我願意承載無盡的苦。
9,看透一切的人,最終歸于「原始的平靜」,因爲一切「由繁而減」,終止于「零」。
10,凡人就是這樣「拿亦拿不起,放亦放不下」,糾結吖,其實,看看我們此刻又拿著什麼呢?又需要放下什麼呢?就喜歡自己折騰自己罷了!
11,聽說:因爲內心強大,因此做什麼都能夠「忘乎所以」!
12,沒有沈思反省的人生,是輕浮的人生!
13,人,最大的智慧——即:自知之明!
14,說:“什麼都不想要”,其實是“什麼都想要”,因爲“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你說呢?
15,許多時候我們的痛苦來自于對自我的不滿與憎恨!我們恨自己懦弱、自私、貪婪,恨自己不能心無雜念,恨自己不能像聖人一樣無欲無求,恨自己修行不夠好,我們的自我期許最終化成了憤恨,我們爲什麼不能接受自己「就是一平常人」呢?因爲我們還在「好名」,還在「名」裏轉換,這樣只怨恨自己有什麼益處呢!
16,大家都認爲生活是本書,偶爾出現幾個錯別字就表大驚小怪啦!
17,很多人總覺得別人很幸福,而自己才是倒黴的,可其實,別人也差不多都是這麼認爲的。
18,人生十二德:知足感恩,謙虛謹慎,安詳慈悲,恭敬孝悌,節約布施,和氣寬厚。
19,每個人內在的小孩,請時時刻刻照顧,不要讓「他」走失!
20,內在煩惱的淨化之法,佛陀在經典裏有,只是我們總希望外在能給我一顆「萬靈丹」馬上頓息煩惱,這實在是「貪」的直接表現。徹底轉化煩惱非要了悟「無我之教」不可,這可不是容易理解的,但只是簡單的理解,一般來說的煩惱也就因爲「無我」而漸次消容于無形,慢慢深入必能開悟!
21,一般人是沒有能力解決自己的煩惱的,我們可以向外似乎覺得自己可以解決一切難題,但是面對自己內在的煩惱我們卻無能爲力!這就是佛說「戰勝自己的人才是這世最有力量的人」。
22,師的存在,只是觸發你開始覺悟的種子,其余一切皆需自己努力!
23,修行的口訣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放下」,觀察我們的執著,並且了解執著所帶來的傷害及過患!
24,靜坐默觀,身心同參,究竟是誰偷走了你的安然?不外貪婪!
25,任何時候都保持一「素心」!待人接物,淡淡的、慢慢地。
26,局限,因爲你帶著成見!
27,【人生十二敗】:1,驕慢必敗;2,好名必敗;3,貪婪必敗;4,淫色必敗;5,獵奇必敗;6,刻薄必敗;7,不孝必敗;8,忘恩必敗;9,殘忍必敗;10,負氣必敗;11,奢侈必敗;12,狡詐必敗。
28,修行一事,人生大事!切忌故弄玄虛、自欺欺人,必以「真誠」見功,凡曆一人一事,盡其所能平平淡淡「真實誠懇」。
29,「相由心生」-人,叁十歲之前的相貌來自于父母及自己的前世業力,叁十歲後已經不是相貌問題,而是「氣質」說話;氣質,這是可以涵養修煉的,並且氣質是無形的,有些人並不美麗或者帥,但是有一種特別的氣質散發,讓人覺得「美麗」,彌補了相貌的不足。這就是「相由心生」的道理。
30,逢苦不憂,處驚不變;得失隨緣,曠達安然!
31,請不要把我期望成聖人,我們一樣,煩煩惱惱的活著,但是我有學些佛法,這如同帶著一個非常好的手杖,讓我在煩惱之路上不至于很快跌倒,就是跌倒了也還可以比較容易站起來,這就是修行!
32,我們一出生即被判「死」刑,沒有誰會例外,我們爭取到最大化的自由,也不過是一個「監外執行」罷了!
33,靜心、靜心、靜心……人,只有沈靜下來,才能看清楚前進的方向!
34,沒有誰可以束縛你的自由,恰恰是你的執著讓你套入牢籠!回頭,或者向左右,一切皆是活路,非要撞個頭破血流嗎?
35,以有爲,欲無爲,終是有爲;以無爲,處有爲,終歸無爲!
36,修行,必須深刻的挖掘自己行爲背後的動機,看清楚這些才是真實的修行。
37,當你執著別人的時候,錯誤的恰恰是你自己!
38,佛曰:少欲知足,無上安樂!
39,真正的道場就是我們每個人的自身,外在道場我們不可能隨身攜帶,但在任何地方,卻都可以帶著這「身心道場」,因此必須莊嚴自己的身心;禅修,是真實的生活,隨時隨地都活在當下的每一個語默動靜上,因此真正的禅修並沒有一定的形式,坐禅,也只是個開始!
40,我們沒時間浪費在生氣、嫉妒、怨恨、不滿、自責、後悔等情緒中,去聽聽那些花開的聲音,學習去享受每一個當下的存在!
41,現在人都叫喊「慢生活」,以爲什麼都不做的休閑幾天才是「慢生活」,其實,我看我們需要的是「心靜」,心靜了,無論閑忙,你都會感覺是「慢」的,現在人太浮躁了,很少有人能給人一種「甯靜的氣質」,從骨子裏透出時時的「從容不迫」與「氣定神閑」。
42,我慈悲的注視你的時候,你可曾慈悲的注視自己!?
43,不要求回報,該到自然到;不要急得到,心靜便無惱。不要怕摔跤,起來是英豪;不要怕阻擾,繼續挺起腰。
44,修行,最怕不斷希望修行上有新的感覺!其實能夠感覺到這些就足夠摧毀一切煩惱:沒有永恒之塔;沒有不死之人;沒有過不去的;只有當下瞬間的存在;「自我執」是輪回的主因,一切苦的製造者;但「自我實在感」卻是來自于意識流對自身存在感的錯覺。
45,苦的真相不一定是痛苦,而是流逝過後什麼都沒有剩下來!一無所有。
46,心一動,淚千行;情一生,必瘋狂。
47,人有時候必須獨自上路,無論有多少人一起行走,你依然會知道自己是「獨自一人」!
48,沒有走不完的路,只有傷不起的心!
49,有時候我們不光需要“Love”,還需要一點點的“Understand ”,理解自己的需要,理解他人的想法,清楚“愛”與“需要”的共通及區別!
50,時光荏苒,我們沒有時間浪費在生氣上,昨天一旦過去,就永不再來,唯有珍惜現在,快樂的活著,並且爲身邊的人們也帶來快樂,而不是悲傷!除了這,你還要在哪裏去找尋修行?
51,沒有秘訣!修行到了,緣分足了,一切就自然出現了。
52,我們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隨順無常~沒有永遠的事物!因此,每一個今天,你必須好好珍惜。
53,古人說「如孩」,什麼意思?就是說要我們像小孩一樣,喜怒哀樂表露無遺,無需遮掩,一任本真。介個,我們做得到嗎?我們做不到!我們太複雜,我們的每一個表情動作都經過精心策劃,我們的每一句語言都帶著目的,怎麼可能做到「一任本真」,怎麼可能會有「簡單快樂」,我們真是太會爲難自己了。
54,師者,傳道,解惑,授業!傳道,即傳其千古道統,不變之格,此其上;解惑,即除其迷惘,開其正解,此其中;授業,即授一伎一藝,養身資家,此其下。能傳其道,解其惑,授其業,叁者皆具,此天師,不可遇;能解惑,人師,亦稀有;能授業,業師亦不可多得!今師道困頓尤甚,幾斷絕哉?!
55,只要還在向外尋求解釋,其實反映了人內心的無力與掌控!是什麼就讓他是什麼,不是什麼就讓他不是什麼。無語默觀,當下安然!
56,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慈悲」更好的心理特質了!如果能夠證悟「空性」,那麼這慈悲將成爲這世上最亮的光,帶領我們穿越無盡的黑暗。
57,無量輪回裏,我們都在追求錯誤的東西,所謂的成功不外乎:我是有錢人,我是某董事長,我是某教授專家,我是某名人、紅人,我是某股份持有者,我是……其實,只要一句就可以總結我是什麼人,只是要到了最後我們才知道,未免有些太晚了!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最後會成爲什麼人啊?"
58,無數生以來,無量衆生皆在受苦,我們卻可以借助這苦,生起大悲!可以如此存心:今天我所受之苦,願爲一切衆生離苦得樂。如是我們則歡喜忍受,一切苦難則不能害!這就是「觀音菩薩普門品」裏所說的"一切諸毒難,皆悉不能害"的道理,爲什麼一切苦難不能害呢?就是因爲有「大悲」吖!
59,做事處人:1)抱持一份誠心;2)但不渴望所有人贊同;3)要有五分隨緣,叁分努力,二分等待。
60,難道,一定要「優雅的撞牆」再「華麗的轉身」?
61,在每一個人的心底,都有一個可愛的小孩,請用心關愛。
62,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自勉,歲月不待人!
63,修行佛法不一定非要知道許許多多修行的知識,有時候只要有信心,佛經裏的幾句話能夠終身行之,受用無窮!比如:一切都會過去;未來不可限量;沒有永恒之物;誰也不能替代你;又如: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終身觀之,必入佛法。只是我們不肯死心塌地,老老實實去驗證爾!
64,「你的人生必須介個樣子"2"」結交2種人:良師,益友;練就2項本領:做事讓人感動,說話讓人歡喜;吃得下2樣東西:苦,虧。培養2種習慣:看書,聽講。爭取2個極致:把潛能發揮到最大,把生命延續到最長。
65,所謂「放…
《雲鄉禅師 法語一百則 之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