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經文相應部36相應第15經/阿難經第一(受相應/處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那時,尊者阿難去見世尊。抵達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尊者阿難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什麼是受?什麼是受集?什麼是受滅?什麼是導向受滅之道迹?什麼是受的樂味?什麼是過患?什麼是出離?」
「阿難!有這叁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阿難!這些被稱爲受。
以觸集而有受集;以觸滅而有受滅。
這八支聖道是導向受滅之道迹,即:正見……(中略)正定。
欲貪的調伏緣于受而生起樂與喜悅,這是受的樂味。
欲貪的調伏受是無常的、苦的、變易法,這是受的過患。
凡對于受之欲貪的調伏、欲貪的舍斷,這是受的出離。
而,阿難!諸行次第滅也被我所講述:入初禅者,言語被滅了;……(中略)入想受滅者,想與受被滅了;煩惱已盡的比丘,貪被滅了,瞋被滅了,癡被滅了。
而,阿難!諸行次第平息也被我所講述:入初禅者,言語被平息了;……(中略)入想受滅者,想與受被平息了;煩惱已盡的比丘,貪被平息了,瞋被平息了,癡被平息了。
而,阿難!諸行次第安息也被我所講述:入初禅者,言語被安息了;……(中略)入虛空無邊處者,色想被安息了;入識無邊處者,虛空無邊處想被安息了;入無所有處者,識無邊處想被安息了;入非想非非想處者,無所有處想被安息了;入想受滅者,想與受被安息了;煩惱已盡的比丘,貪被安息了,瞋被安息了,癡被安息了。」
漢巴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患;過(DA)」,南傳作「過患」(ādīnava,另譯爲「患」),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危難」(da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