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真實法的一種,在辨識與超越真實名色之後所證悟到的。當觀智成熟之後就能透視到;它是無我而獨一恒常與寂靜的。不是一個地方(言語無法描述涅槃,因爲涅槃超越言語所依靠的觀念領域之上。)
nimitta-相,禅相:征象。禅修者專注的影像。依靠想與專注的程度而由心産生。
parikamma-nimitta-遍作相:修行的准備相。
uggaha-nimitta-取相:與修行對象完全相同的內 心影像(內心複製的相)。
patibhaga-nimitta-似相:取相經過淨化與清晰化 的變體;當想與專注穩定時出現。
Paccekabuddha-辟支佛:沒有老師指導而自己覺悟的人。他發現四聖谛,但不能教導別人。
Pali-巴利:佛陀所用的印度古代語言。上座部所有的教典都是以巴利文記載;除此之外的巴利文已不存在。
parami-波羅蜜:十種波羅蜜:布施、持戒、出離、般若、精進、忍辱、實語、決意、慈心、舍心。經常爲他人利益而修習的德行。
Parinibbana-般涅槃:佛陀、辟支佛或所有其它阿羅漢的死亡。般涅槃之後不再有生死輪回,不再有名色。
peta-餓鬼:居住于比人界低,但比畜生界高的生存界。人的肉眼無法看見;在禅定之光中可以看見。
rupa / arupa-色 / 無色。
samatha-奢摩他,止禅:甯靜。禅定的修行法門。將心專注于一個對象,並培育愈來愈高的專注程度;心藉此而變得甯靜。
savgha-僧伽,僧團:衆;群集。過去、現在、未來全世界的所有比丘當作一個僧團;或個別的一群比丘,如:住在同一所寺院內的所有比丘。
sila-戒,屍羅:八聖道分當中道德行爲的部份:正語、正業、正命。是所有不同身份佛教徒都必須遵守與培育的。
sutta-經,契經,修多羅:巴利叁藏第二種藏當中的單一部聖典(單一部經)。佛陀就現實層次的教導;涉及世俗谛與勝義谛。
Tathagata-如來:如是而去(或來)之人;佛陀自稱時所用到的一種名號。
Theravada-上座部:盛行于斯裏蘭卡、泰國、緬甸、寮國(老撾)、柬埔寨(高棉)的佛教傳統。(帕奧禅師是上座部的比丘)
(譯者注:不少大乘的佛教徒認爲上座部是小乘。事實上,上座部與小乘是不同的兩回事,理由如下:(一)、根據曆史的證據,在佛教分裂成大乘與小乘之前數百年,上座部就已經從印度傳到斯裏蘭卡;所以在上座部的典籍當中並無大乘與小乘的名稱。在印度後來分裂出來的小乘早已不存在。(二)、在上座部聖典中,佛陀也教導修行菩薩道的一套完整方法。(叁)、盡管大多數上座部佛教徒追求解脫道,但從古至今仍不乏發心真實修行菩薩道的人。基于此叁項理由可知,將上座部認定爲小乘並不恰當。)
vipassana-毗婆舍那;觀禅:辨識真實名色與因果的自性相,以及它們無常、苦、無我的共相之修法。
帕奧禅修中心
緬甸MYANMAR
帕奧禅林(總部)(出家衆或在家衆皆可至此修行)
Pa-Auk Tawya Meditation Centre,
Mawlamyine, Myanmar.
電話:032-22853(國際電話請撥:00-95-32-22853)
信件請寄:
Pa-Auk Tawya Meditation Centre,
c/o Major Kan Saing (Rtd.)
653, Lower Main Road, Mawlamyine, Myanmar.
仰光分部
Thanlyin International Meditation Centre
( Pa-Auk Tawya Branch )
Silawah Road, Phayagone Thanlyin, Yangon, Myanmar.
電話:056-21927(00-95-56-21927)(辦公室) 056-21830(00-95-56-21830)(住宿處)
仰光聯絡人:
1. U Thet Tin(通英語)
30, Myananda Lane, Yankin P.O. Yangon, Myanmar.
電話:01-577213(00-95-1-577213)
2. U Khin Maw & Daw Tin Aye Kyaw(通英語)
No.59, 11 Street, Lanemadaw Township, Yangon, Myanmar.
電話:01-224352(00-95-1-224352)
3. U Ba Wan鄭育源老師(通英語、華語)
No.120, 3rd floor, Bo Ywe Street, Latha Township, Yangon, Myanmar.
電話:01-274424(00-95-1-274424)
斯裏蘭卡SRI LANKA
請聯絡:
The Venerable N. Ariyadhamma Mahathera,
Sri Gunawardana Yogasramaya,
Galduwa, Kahawa, 80312,
Sri Lanka.
正 文 索 引
一畫
一切知智 115,123,162
一切處業處 49
一境性;一心 18,21,77
二畫
二十二類遍滿 61
二果 251
二種我想 193
二種最後有者 259
二禅 21
七清淨 27
七種對治昏沈的方法 240
七種對僧團的布施 225
七覺支 16,18,195
八定 46
八聖道分 3,207,213
八不離色(色法) 97103
十一種五蘊 185
十二因緣 181
十六觀智 27247
十四種對個人的布施 222
十波羅蜜 163
十遍 36
十種隨煩惱 182
十種觀的染 182
十種觀察四界法 93
入定自在 20
叁畫
叁十二身分 31
叁十七道品 207
叁十七菩提分法 207
叁果 82
叁明 123
叁相 121
叁遍知 121
叁種十波羅蜜 163
叁種見 194
叁種作意 195
叁種含命根的非明淨色聚98
叁種定 73
叁種修 73
叁種修習五蘊法門者 49
叁種密集 95
叁種禅相 73
叁輪 150
叁學 5,207,214
叁禅 21
上首弟子 114
小須陀洹 116
女根色 100
四畫
不如理作意 78,84
不限定對象的遍滿慈愛 62
不淨觀 52,69,248
不善想 185
五自在 20
五戒 208
五門心路過程 135
五門轉向心 135
五根 14,47,76,207
五淨色 96
五無間業 189
五蓋 28
五禅支 19,35,69
五識 100
五蘊的息滅 178
…
《如實知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