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素食者不遭殺劫。在曆史上我國漢、唐、宋、明各朝,承平之際,人民豐衣足食,都恣心快意,飲酒食肉,在大量殺生食肉之後,都遭到刀兵劫;可是大肆屠城之後,還有幸存者,這便是素食者不遭殺劫的事實證明。一九二七年,歐美蔬食會在英國倫敦舉辦第一次萬國茹素大會,參加的名流學者發心吃素的人,有好幾千。後來又在捷克國新羅瓦市召開第七次國際蔬食大會,這次有中、德、法、美、奧等十叁個國家。(中國代表出席者,爲民初鼎鼎大名的呂碧城居士)在這次大會中,英國的華爾緒博士,發表演說道:“要想避免人類流血,便須從餐桌上做起。”這話意義深長,提倡大家素食,可消弭殺劫于無形。值得有心救世的政治家,深切體會。
素食者不受惡報
殺生和食肉,這兩個都是惡業,有的只造一種,如食肉者未必殺生,殺生者不喜食肉;有的兼而有之,如殺生的屠夫喜歡食肉。有些調皮的人,總是想把責任推給他人,做屠夫的把這殺生罪推給食肉的人,每當宰豬之時,他就念念有詞:“豬呀豬呀你莫怪,你是人間一道菜,他不吃來我不宰,你向吃肉的人去討債。”可是食肉的人,卻把罪過推給屠夫,說什麼:“他不賣,我不買,他不殺,我不食。”又說:“他不是專爲我而宰的。”等語,彼此互相推卸罪責。平心而論,都不能辭其咎,楞伽經說得好:“爲利殺衆生,因財網諸肉,二俱是惡業,死墮叫喚(地)獄,若無教想求,則無叁淨肉,彼非無因有,是故不應食。”殺生的罪報,依華嚴經說,決定墮落地獄、畜生、餓鬼中,叁途受罪完了,轉生爲人,還得受二種惡報,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叁塗是正報,人中是余報。)
“六道輪回苦,孫兒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親鍋內煮”這是唐時寒山大師看到一個俗家人娶媳婦,這新娘原是他的老祖母轉世,同時再看到坐在筵席上飲酒食肉的來賓,原是過去他家裏的牛馬,而鍋裏的豬羊魚肉,都是他們家的六親眷屬轉生。大師看了,可憐六道凡夫衆生,不明因果,顛倒妄爲,不禁悲從心起,號啕大哭,唱出了上面這個偈子。不信佛教的人,也許會巧辯,這是佛教徒勸人素食,假造出來的事故,可是事實勝于雄辯,我國曆史上人死爲畜的紀錄不少。最早的記載爲遠在佛教尚未傳入中國,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夏本紀即記:“帝堯之時,洪水滔天,堯求能治水者,皆曰鲧可。堯曰鲧負命毀族不可。四嶽請試之。鲧治水九年功用不成,舜視鲧治水無狀,殛之于羽山以死。注雲鲧死化爲黃熊(熊讀作能字音,黃熊者叁足鼈也)。此外齊公子彭生死變大豬報仇,見于左傳。趙王如意死化蒼犬,撲殺呂後以報仇,見諸漢史。宋士宗之母化爲鼈,宣骞之老母化爲鳌,見于晉書。我國曆朝史家執筆記事,皆尚翔實,決不虛誕,故我國之史書,號稱信史。又佛教的在家五戒弟子,尚不妄語,何況出家之人,怎敢妄語。由此可見儒佛兩家的聖賢之言,足堪信受。自當從速戒殺素食,若是大家都戒殺素食,就無“人死爲羊,羊死爲人”之因果循環,人世間亦就永無“六親鍋內煮”之業報了。
素食者增長慈悲
素食對我們人類來說,無論是維持身體健康,或者避免因果業報,都有莫大的利益。再由個人擴大到社會國家,能令社會安靖、世界和平,可見素食的利益不可勝計。在許許許多多的利益之中,我以爲素食的最大利益,應是增長慈悲心。這話怎講?大智度論說:“慈悲是佛道之根本”,說明白點,有慈悲心的人,可望成佛,做叁千大千世界的無上法王。所以說素食的最大利益爲增長慈悲心。慈悲的意義,是與樂曰慈;拔苦曰悲。慈悲到極點——大慈大悲,即同如來。
涅槃經和大智度論等都說慈悲有叁種:第一種叫“衆生緣慈悲”。這是在凡夫地修道之人發的慈悲心,因爲是凡夫,他對衆生相沒有空掉,看見衆生在受苦不知苦,反而以苦爲樂,重造苦因,將來痛苦無窮,于是就生起慈悲心。這慈悲心還不夠親切,須再觀想一切衆生,六道輪回,舍生受生,生生不已,故六道衆生,皆是我的過去父母,姻親眷屬,這樣的慈悲心就親切了;既然把六道衆生,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親屬,你給他與樂拔苦還來不及,還能把他宰殺,吃他的肉嗎?第二種叫“法緣慈悲”,這是菩薩的慈悲,法緣就是證得諸法緣起性空之理的菩薩,他本身已證我法皆空,沒有人我相,沒有衆生相,但是他憐愍有情,不知諸法緣起性空,在那裏終日奔忙,起惑、造業、受苦,菩薩爲其生起慈悲心,緣于法空之理,隨順衆生,與樂拔苦,就叫法緣慈悲。第叁種“無緣慈悲”,這種慈悲,惟獨諸佛才有,佛已究竟證得諸法實相,生相無明都斷了,故心無所緣。但是衆生沒有證得諸法實相,輪回六道,受苦受難,佛還是要大慈大悲,救度六道衆生,給衆生與樂拔苦。雖然救度衆生,而不起衆生相,那是佛的大慈悲心,任運自然流露與樂拔苦,這就叫無緣慈悲。
梵網經說:“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衆生見而舍去。”食肉之人,殺生自肥,這就是殘忍的行爲;將這種殘忍之心,推而廣之,可以損人利己,無惡不作。食肉之人,畜類衆生,見到他的身子,聞到他食肉過後身上發出的臊氣,舍之遠避,例如屠夫入村,狗見驚吠。素食之人,心存仁慈,日益增長,推而廣之,一切衆生,皆可喜可愛,皆欲與樂拔苦,這就是慈悲爲佛道之根本的原理。至若大智度論卷十一記載:往昔雪山中,有一仙鴿,生活優遊自在。有一天,鴿見一人,爲大雪彌漫而失道,窮厄困苦,饑寒交迫,在須臾,鴿見此人,大發慈悲心,即飛行求火,聚薪燃之,爲此人烤火取暖;又複以己身投火自焚,以施此饑人果腹。仙鴿以此功德,後來轉世成佛,即釋迦如來。這是慈悲爲佛道之根本的事實。我國儒家有“君子遠庖廚”之說,古時候齊宣王,以羊易牛,孟子許其不忍之心,推恩及人,可以王天下。這和佛教的素食可以增長慈悲,以及慈悲爲佛的根本之說,有異曲同工之妙。東西二方大聖人,世出世法,各臻極至。真使我們凡夫衆生,贊佩不已。
周禮雲:“天子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庶無故不殺犬豚。”而唐朝的顔真卿,白居易等,曾先後奏請建放生池,凡此德政,皆慈悲之道,是故周朝享國八百年,唐朝二百九十余年,此皆戒殺護生之善報,非無因而致也,所以我們要想爲國家奠基業,爲世界求和平,爲自身求健康長壽,爲子孫求累世繁榮,應竭力戒殺茹素。
結論
殺生食肉,實是惡業,必當受報無疑也。只是受報要依據殺心的猛弱和殺法的殘忍,而各有遲速高下,不能一概而論。其次,殺生食肉後的忏悔修善,亦可以轉後報作現報,將重報折輕報。我爲了欲令諸位確實了解殺生食肉惡報之事,不妨現身說法,將我食肉受報的經曆,略向諸位宣說。
我在十八歲的那年,爲了抗日救國,走出學校大門,毅然參加抗戰行列,幸蒙祖宗福德蔭庇,只當了半年上士文書,就升官了,從此在錢糧裏面打滾。到我退休出家之前,我在政軍兩界幹的大部份都是錢糧業務之類。俗諺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雖一文不苟取,然而近水樓臺,究竟用起錢來便利多了。我有錢就飲酒食肉,造了不少殺業,清夜扪心,頗爲不安,因此對金錢發生厭膩,後來出家,不願數鈔票,不願存錢,實由于此。
提起我飲酒吃肉的本領來,雖然不大,可亦不小。論酒量,一兩瓶高梁酒喝下去,臉不紅神不亂。吃魚吃肉,更是驚人,定坐下來,細嚼緩咽的吃上兩小時,吃一二斤肥肉,不叫聲膩,我最喜歡吃雞吃鴨,每餐都吃,怎樣吃也吃不厭。一年吃下來,我究竟吃了多少雞鴨衆生,沒有統計過。但是有一次,我們駐在浙江定海的溪口岱,初到之時,這村莊附近各地都可看到雞鴨成群,我每天都叫房東的大小姐爲我們去買雞鴨,交給勤務兵殺來吃,多則叁五個,少則一兩個,叁個月駐下來,這村莊周圍五裏路以內的雞鴨都給我們吃光了。有一天下午,起大北風,我又叫房東小姐去爲我們買雞,她說:“你還要吃!這裏五裏內的雞子鴨子,都給你吃光了,你還要吃!”我說她是因爲天氣冷,怕出門,不肯去買,故用這話來搪塞我。于是我自己帶了一個勤務兵,在駐地周圍四五裏路,打了個轉,果然沒看到一個雞鴨,我才知道,我竟吃了這麼多的雞鴨,不禁心裏一驚,——我造的殺業太大了。民國四十二年,我信佛了,在看過佛經,明白因果之後,我急于勤求素食,冀贖前愆。據我所知,在軍中公開信佛,公開素食的,我是第一人。可是內心卻大有“後悔莫及”之感。爲求一心忏悔及弘法利生,將功贖罪,乃決意出家。亦許因此一念之善,我今生造的殺業,幸得將重報折輕報,將後報作現報了。
民國六十叁年端午節的前兩天,我在南投蓮光蘭若的“無量壽”關中,上午八點鍾,開始拜淨土忏。(這時我閉關已將近二年多了,拜淨土忏亦已拜了九個多月)第一拜拜下去,就覺得輕身起來,向著西方前行,走了不到幾步,聽到身後有很多雞鴨的叫聲,回頭看去,只見成千上萬的雞鴨分作叁行,追隨著我,我沿著它們的行列往後看,約二裏多路長,才看到它們的集合場,是在南投(古)車站的大廣場上,那裏還有牛、狗、豬等一大群在排隊靜候上路呢!再反觀自己,我胸前抱著個鴨子,在叫喚那些衆生,一呼一應。我看到這種情形,心想它們來找我算帳了,不禁一驚,如夢初醒。我繼續將淨土忏拜完之後,深怕我會生大病,即敲鍾聲,喚來護關的劉文斌居士,把剛才的情形告訴他,請他好好照料我,在最近期間,不要遠離。怎知道,就在當晚于禅房裏,平地一跤,跌斷左腿,雖經延請中西名醫治療,花費信衆钜額醫藥費,自己受盡無法言喻的痛苦,一切治療終歸無效,致成“跛腳法師”。這就是我殺生食肉的業報。我今向諸位原原本本的說了出來,雖然,我後悔已遲了;但望大家以我此事,作爲前車之鑒,各自警惕。尚未吃素的同學,早日戒殺茹素,免蹈覆轍。
最後我在勸告諸位同學發心戒殺吃素之外,再勸諸位還須“修學淨土法門,念佛求生西方”,才可究竟離苦得樂。“持齋”和“念佛”,合之則兩美。分之則兩損。這話怎講?若持齋不念佛,來生以夙世持齋故,必定大富大貴,古人說:“一日持齋,天下殺生無我分”,何況終身長齋,其福報豈可計量耶?有了福報,固屬好事,但是大富大貴人,十分之九不願修道,所謂“富貴學道難”。富貴中人,不知學道,他的生活必定趨向食、色、玩樂的享受,食則一席千命,色則倚翠偎紅,玩樂則歌舞戲嬉。凡是過著這種生活的人士,不難想像到他的將來,必定墮叁惡道,到第叁世他就受苦了。又若“念佛之人不持齋,臨終多被業力所障,不得往生”,流入八部鬼神中去。這即是持齋和念佛,分之則兩損。如果能持齋又念佛,即得現前身心安樂,當來往生西方,見佛聞法證叁不退,終至圓滿無上菩提,其功德利益,廣大如法界,究竟若虛空,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也。
附錄:諸經論戒殺文
一、涅槃經內迦葉菩薩問佛:“雲何如來不聽食肉?”佛言:“夫食肉者,斷大慈種。”迦葉又問:“何故先聽食叁種淨肉乃至九種淨肉?”佛告迦葉:是因事漸次而製,當知即是現斷肉義;佛言:“迦葉,我從今日,製諸弟子不得複食一切肉也。”
二、楞嚴經曰:“以人食羊,羊死爲人,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以是因緣,經千百劫,常在生死。”又雲:“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叁摩地,皆大羅刹,報終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雲何是人得出叁界?”
叁、梵網經雲:“若佛子,一切肉不得食,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衆生見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衆生肉,食肉得無量罪。”
四、大乘入楞伽經更說得詳細。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願爲我說食不食肉功德過失,我及諸菩薩摩诃薩知其義已,爲未來,現在報習所熏食肉衆生而演說之,令舍肉味,求于法味,于一切衆生起大慈心,更相親愛,如一子想,住菩薩地,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佛告大慧:“一切諸肉,有無量緣,菩薩于中,當生悲愍,不應啖愍,不應啖食。我今爲汝說其少分。大慧!一切衆生從無始來,在生死中,輪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屬,乃至朋友親愛侍使,易生而受鳥獸等身,雲何于中取之而食!大慧!菩薩摩诃薩觀諸衆生,同于己身,念肉皆從有命中來,雲何而食!大慧!諸羅刹等,聞我此說,尚應斷肉,況樂法人。大慧!菩薩摩诃薩觀諸衆生,皆是親屬,乃至慈念如一子想,是故不應食一切肉。大慧!食肉之人,衆生見之,悉皆驚怖,修慈心者,雲何食肉!大慧!夫食肉者,身體臭穢,賢聖善人不用親狎,是故菩薩不應食肉。大慧!夫血肉者,衆仙所棄,群聖不食,是故菩薩不應食肉。大慧!若我弟子食啖于肉,令諸世人悉懷譏謗,而作于言,雲何沙門修淨行人,猶如惡獸,食肉滿腹,遊行世間,令諸衆生,悉懷驚怖,壞清淨行,失沙門道。菩薩慈愍,爲護衆生,不令生于如是之心,不應食肉。大慧!諸善男女,寂靜修行。或住慈心,或持咒術,或求解脫,或趨大乘,以食肉故,一切障礙,不得成就。是故菩薩欲自利利他,不應食肉。菩薩慈念一切衆生,猶如己身,雲何見之而作食意!是故菩薩不應食肉。大慧!夫食肉者,諸天遠離,口氣常臭,增長疾病,易生瘡癬。大慧!肉非美好,肉不清淨,生諸罪惡,敗諸功德,諸仙聖人之所棄舍,雲何而許弟子食肉耶?若言許食,此人謗我!大慧!夫食肉者,有如是等無量過失,斷而不食,獲大功德。凡愚不知如是損益,是故我今爲汝開演:凡是肉者,悉不應食。”
五、普賢行願品曰:“衆生至愛者身命,諸佛至愛者衆生,能救衆生身命,則能成就諸佛心願。”
六、彌勒菩薩偈曰:“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附:放生詩
一 釋願雲
千百年來碗裏羹。怨深似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二 唐 白樂天
香餌見來須閉口。大江歸去好藏身。
盤渦峻激多傾險。莫學長鯨擬害人。
叁 唐 杜甫
千戈兵革鬥未止。鳳凰麒麟安在哉。
吾徒胡爲縱此樂。暴殄天物聖所哀。
四 宋 陸遊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難伸。
設身處地扪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
《素食的利益(廣化法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