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如幻(下)
《修心八頌》講文(十七)
(2012-06)
地點:遼甯歸茗寺
我們要放下世間八法,不等于要放棄世間八法。 比如,要放下世間八法,不工作了,發工資就扔到垃圾堆裏,不是這個意思。修行人要脫離痛苦,要快樂幸福,但是不能執著要得到快樂,也不能執著要擺脫痛苦。 我們想得到快樂,想擺脫痛苦,所以才煩惱。因爲執著要得到快樂,那是一種束縛;執著要擺脫痛苦,還是一種束縛。 當你執著要得到快樂的時候,快樂就會離你越來越遠;當你執著要擺脫痛苦的時候,痛苦就會離你越來越近。 你越想要快樂,快樂就會拜拜;你越討厭它,它就會天天在你面前。 什麼原因?因爲有求皆苦,求之不得! 一句話跟大家分享:你越想得到什麼,你就越得不到什麼;你越想擺脫什麼,你就越離不開什麼! 我們沒有呼吸,早該到太平間去了,呼吸重不重要?(衆答:重要!) 會不會老想著呼吸,會不會想:“不呼吸會死的,我得使勁地呼。” 你沒有想過呼吸,呼吸不也是挺好的嘛。要是每天都想著使勁地呼吸,吃飯時不呼吸會憋死,我告訴你:真的不會呼吸了! 知道結巴是怎樣練成的嗎?結巴就是越不想結巴他就越結巴。 邯鄲學步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吧,打個比方,這裏的人走路特別美,我就跑來學,結果學來學去,這裏的人怎麼走路沒學會,自己怎樣走路卻忘記了,最後爬著回去。這就是因爲産生了貪心,有了包袱。 你想要什麼,不等于老天就給你。 “我想要開悟”,你就開悟了嗎? 你想要開悟,就一定給你麼? 不是的,因爲你越有求,反而開悟不會降臨。當你知道一切法如夢幻泡影時,對任何事情不生起貪求,應當“只管耕耘,莫問收獲”,才能得到快樂。
快樂是這樣,痛苦也是這樣。比如,我想要得不到,那我想不要就得到了呗,也不對。我不想要痛苦,我想擺脫痛苦,那就是說想得到擺脫,還是想得到,還是在貪。當痛苦仍然擺脫不了的時候,就會生起抱怨,因爲要求的又沒有得到。 諸位,觀察一下,知道你的痛苦和煩惱怎麼來的嗎?這又是一個關鍵。執著離開痛苦、執著擺脫痛苦,本身就是一種痛苦。痛苦本身並不可怕,可是你執著要擺脫痛苦,比痛苦本身更可怕!生病並不苦,你老是擔心自己病還沒好,老是發愁病什麼時候才能好,那才是苦。 有沒有見過癌症患者,癌症本身並不可怕,大多數得癌症的人都是被嚇死的!他對癌症産生了深刻的恐懼之心,做夢都想擺脫,産生了極大的心理負擔。這種心理負擔會形成一種負面循環,導致身體免疫力越來越差。心裏面不舒服,壓力又那麼重,想想看,他的免疫力會增強嗎? 大修行人跟普通人的區別,不是生病與否,而是他生病以後,怎麼樣來對待這個病。我們生了病,對這個病起了極大的恐懼和煩惱,甚至委屈,怨天尤人;而大修行人得病後,知道一切都是緣起性空,都是自己過去業力導致,所以能坦然承受、業消福增。 我們學佛修行,要學會放下,學會不執著!當你不去執著,不去追求一定要得到快樂的時候,快樂自然就來了;因爲不求,你就不會有得不到的痛苦,快樂自然就來。 你不執著得到快樂,這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你不執著擺脫痛苦,並且不去逃避痛苦的時候,痛苦自然也就遠離,這本身也是解脫。 剛才講世間八法,最後兩個是苦和樂,我們用苦和樂作爲比喻,其余的六個也都一樣。利、衰、毀、譽、稱、譏,依此類推,都是如此。了知諸法皆如幻,你真正證悟了,證得諸法如夢如幻的境界,知道“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就是空性的境界和智慧,就叫真正地放下,真正地不執著。 打個比方來講,地震了,怕不怕?(衆答:怕。) 要是看見電視劇裏演地震,怕不怕?(衆答:不怕。) 爲什麼?假的,演戲,唬誰。 實際上也是,我們之所以被一切的痛苦煩惱侵擾,你被自己唬住了,是自己唬自己,還把自己唬得一愣一愣,唬得樂此不疲。而諸佛菩薩不一樣,能直接看到諸法實相,知道一切法平等平等,能夠如如不動,萬法無侵。 “解脫貪執之束縛” 這些貪、嗔、癡、慢等等煩惱,非理作意的惡習,就在我們了知諸法如幻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消失。
還有的翻譯成“無執離縛而解脫”,你不求解脫,解脫自然就來了,不知不覺地就解脫!不知不覺地,這些煩惱就在相續中自然地雲消霧散。 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地覺醒、發願,要用真正的智慧來認知、判斷、檢視、對待遇到的一切善惡、順逆境界!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