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心八頌》講文五 思維卑劣 下

  

思維卑劣(下)

  

《修心八頌》講文(五)

  

(2012-06)

  

地點:遼甯歸茗寺

  

  不得癌症,你不會來找我,不會來學佛。能聞到佛法是大福報!

  因爲得了癌症,現在有機會來消除業障;因爲得了癌症,你才能認識到,原來人生無常,這是佛法當中所講的正念。

  

  你說,正念重要,還是生命重要?正念更重要,實際就是如此。

  因爲得了癌症,使自己提起很多正念。對佛法的向往之心,對人生無常的理解,這個癌症,其實就是你的一個大機會。

  

  對于佛法來講,叁世因果,有前生後世,人的神識是不滅的,頂多換一個房子而已。關鍵是換一個什麼樣的房子,這才是最重要的,是換個好房子,還是換個壞房子?癌症現前了,有機會使你提起正念,有機會讓你消除業障,所以你現在要好好感謝它,再也不要討厭它。

  

  每天都在爲自己得了癌症而著急、焦慮,難道能好病嗎?要對癌症生起慈悲心,對癌細胞生起慈悲心,再也不要怨恨它們。要用你對一切衆生的愛心,包括對癌症、對癌細胞的愛心,來感化它們,坦然承受,並且忏悔過去所做的一切錯事,才是根本的解決方法。否則,其他一切都很難說。如果有這樣的心態,那癌症不但不會成爲逆緣,反而會成爲增上緣。即使是去世,也因此而種下了善因。

  

  《金剛經》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爲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爲消滅,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在誦經、修行的過程中,有時候會業障現前,這可是考試,千萬不要糊塗,這個時候一定不能抱怨、嗔恨。不要說:“我不念佛還好,一念佛就生病,回去被愛人罵,說你再去不要回家。”

  念佛怎麼得這個結果,還要不要念?這個時候,一定要知道,這是一場考試,千萬要有正確的心態。應當生起感恩心、慈悲心、理解心、包容心,這樣的話,我們的業障則爲消滅。

  

  和衆生相比,我們是最不重要的,我們是最卑下、低等的人。

  低是什麼意思?隨便任何人,隨便怎樣對待我。允許任何人,以任何錯誤方式對待我,我都能接受,這就是卑下心。因爲我卑下,所以任何人怎樣對待我,我心裏都很平衡。因爲我確實很差,很卑下,這是《修心八頌》所講的決竅。有一份恭敬,得一份利益;獻一份愛心,得一份利益。但,這是不容易的。

  

  什麼叫真正的敬愛、有禮貌?

  就像剛才所講的,時時刻刻把自己放在最低處,都能夠誠心誠意、發自內心地敬重他人,奉獻愛心,這才是真正的敬愛。

  不管是在什麼樣的人面前,在師父面前,在領導面前,在父母面前,在親朋友好友面前,也許我們能做得到。但在其他人面前,就不一定了,這不是真正的恭敬。

  

  站在你最瞧不起的人面前,站在乞丐面前,站在小偷面前,站在貪官汙吏面前,你還能不能把自己放在最低處,這才是真正的卑下心。

  你不要講:“這個乞丐討飯,自己不幹活。我雖然修得不好,但最起碼比他要強多了。”這樣的心,不是卑下心。如果有你看不起的人,就說明你的慈悲心不夠;如果有你看不慣的事,就說明你的智慧不夠。

  

  如果有圓滿智慧,你就會知道:處處是好處,處處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哪有看不慣的事,哪有看不慣的人,在諸佛菩薩這些大德大修行人的境界裏,一切都是平等的。

  

  體老跟我講過,十八年來,到處打佛七,這裏有鮮花,有掌聲,同時也有被驅趕、不受歡迎的時候,有時住在五星級賓館,有時住在非常差的房間裏,上衛生間不方便,洗手、洗臉都不方便。但你問他:“這些有什麼區別?”

  “唉,都是一樣的,我們都是暫時的過客而已。”這是老和尚的回答。

  再好的地方,我們是暫時的過客;再差的地方,我們也是暫時的過客,都是平等平等。

  

  我看過光盤,講一位仁波切,一個弟子這麼形容他。

  有一次,仁波切住在很豪華的五星級大酒店裏,弟子就問:“師父啊,您住在這兒感覺怎麼樣,習慣不習慣?”仁波切回答:“挺好挺好。”弟子想:那我住在這裏,我也知道很好。

  後來,這位弟子跟仁波切到藏地,條件非常艱苦,每天都要花半個小時到很遠的地方去提水拎回來,上衛生間也很不方便。弟子又去問:“師父啊,您覺得習慣嗎?”仁波切同樣回答:“挺好的。”

  弟子一想,不管是在條件好的地方,還是條件差的地方,一切平等平等,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這是第二頌——思維卑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