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面對同鄉婚外情的事情,有時說是慈悲,不說也是慈悲嗎?

  弟子:我有一個同鄉,去年和丈夫鬧離婚,因爲她個性太強,丈夫受不了。我勸她以後呢,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省以後就跟丈夫和好了,畢竟他們有一個兩歲的孩子。今年這位同鄉在網上交異性朋友並見面,她告訴我後,我勸她要珍惜家庭,不要貪玩,她不聽。不久同鄉給我打電話說有急事找我,正巧我在外忙沒顧上,對于這種類似婚外情的事我很反感,我認爲作爲一個心正的人,是應該明白取舍的,之所以有誘惑完全是自己心裏在想,在貪。目前我不打算爲這樣的事去勸說同鄉了,不想趟這種渾水,畢竟之前我已經勸說過她。另外我自己也未婚,不想去攙和,之前我勸說了,她不聽。現在她也有她的因果了,請問師父我這樣做對嗎?有時說是慈悲,不說也是慈悲嗎?

  釋寬見:首先應當贊歎你啊,你至少有這樣一顆心,想要幫助她,但是幫助她的過程當中,肯定不會盡如人意的。你想要勸別人,可是往往別人會不聽,對吧?這種情況我們經常遇到。說,你學佛吧,爲啥不學呢?你看你怎麼勸,她也不聽,這種情況是正常的。我們應當去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去爲他們好,但是你不要執著她一定要接受你的幫助。這就是一個態度。你如果執著別人一定要接受你,那你一定會煩惱。

  因爲事實上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啊,你認爲是好的,不等于別人就一定要接受啊,對不對?這是正常的,所以我們就容易爲這個事情感到懊惱,我們心裏就會想:好心當成驢肝肺。或者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對不對?所以你應當去爲別人好,但不要去要求別人一定要接受你的這種好心,如果你求,你就一定會痛苦。

  我們是不是經常犯這種毛病?你只管去做,只管耕耘不管收獲,你只管對他好就行了,但是你不要執著他一定要接受。“那我傻呀?他不接受,我幹嗎呢?”其實這就是一個訣竅,你不要要求他一定要接受你的勸告,這樣你就不會受傷害。正因爲你要求他一定要接受你的勸告,(他如果不聽)你就會受傷了。所以,你說,是慈悲,不說,也是慈悲,這跟說不說關系不大,關鍵還是看你的發心了。你是因爲厭倦她了,那就不是慈悲,“你咋這麼討厭呢?說了老不聽,不理你了!”這樣與慈悲就搭不上邊了;你如果說是因爲慈悲不去說她,就不一樣。看你的做事的真正發心,而不是看你具體怎麼做。

✿ 继续阅读 ▪ 正確看待婚外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