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勝利道歌▪P5

  ..續本文上一頁的,人格好的人對上恭敬,對下面的人以慈悲心護持,對中間的人平等以待,相互尊敬。而人格不好的人往往對上嫉妒,心不恭敬;對下生嗔恨心,進行壓製;對中等人想侵害或生起傲慢心,而引出各種各樣的煩惱來。

  丙二、(賢良人格之功德)

  此乃清淨人規法,叁世諸佛方便道,

  亦爲四攝之精華,諸位弟子切莫忘!

  上述“修習善良人格之理”中的內容,也就是世間的典規德範之法。藏地觀音菩薩化身的國王松贊幹布,當時對全藏人民規定了“人規十六條”,即十六條行爲規範:一、敬信叁寶;二、修行正法;叁、孝敬父母;四、恭敬有德;五、敬重尊貴耆長;六、對親友有信義;七、對國人作利益;八、心性正直;九、仰瞻賢哲;十、善用資財;十一、以德報恩;十二、秤鬥無欺;十叁、不相嫉妒;十四、勿用婦言;十五、婉和善語;十六、心量寬宏。這十六條乃至對當今社會也有借鑒意義,現在,在學校裏也是要求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確實,人的道德非常重要,不論在世間還是出世間法中,如果道德低劣,那他做什麼都困難重重。

  “叁世諸佛方便道”,以上所講善良人格,不僅是世間人道規範法,而且從出世間法而言,也是過去、現在和未來叁世諸佛度化衆生時所實行的方便道。

  “亦爲四攝之精華”,這是菩薩行持四攝法之精要。諸佛菩薩度化衆生的方法總結爲四攝法,而四攝法又可總結爲一句話,即是“賢良人格”。“四攝法”即攝受衆生的四種殊勝方法,第一是布施攝,從下往上分爲財布施、無畏施、法布施叁類。比如他人貧困,你發心周濟他,即爲財布施。幫助他人,解除他人的怖畏即是無畏施,如放生等。向不懂因果的人講解因果等道理或以自己的修法功德回向他人,即爲法布施。第二是愛語攝,上師在攝受弟子的過程中要運用善巧方便的語言,即用弟子容易接受的語言來轉變弟子的相續,使其心行合乎于佛法。如果一個上師所講的話引起了對方情緒的抵觸,弟子就會漸漸遠離。因此,上師之語要適合調化弟子之心,這就叫愛語攝。第叁是利行攝。上師應該具備度化弟子的良好心願和真實利益弟子的行爲。如若上師沒有利益弟子的意願和行爲,對弟子一切言行不予過問,任之隨心所欲,這樣,弟子肯定不會得到任何利益。最後一個是同事攝。上師要培養弟子,首先自己必須如理如法而行,爲弟子起表率作用。否則,上師要求弟子好好聞思修,而自己卻天天搞世間法,那他的弟子肯定都會在心中嘀咕:“上師他自己整日遊手好閑,很少聞思修行,還道貌岸然地給我們強調聞思修行……”再比如守持戒律,上師必須自己戒律清淨,不然,無論如何強調戒律,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在弘揚佛法時,四攝法非常重要,這是佛陀教給我們的一大方法,法王如意寶在這裏又著重爲我們指出。有的高僧大德有著極大的攝受力,因此弘法事業非常廣大。例如,上師如意寶傳一個法,就會有成千成萬人修。上師讓每一個弟子念一百遍《自在祈禱文》,能成爲成千上萬的數目。一個上師的攝受力大小,最根本是取決于人格力量。如果人格不好,人們就不願接近他,此人就沒有能力弘揚佛法。所以他最好先找個寂靜的地方,獨自修習願菩提心,改變人格,並以修法的功德上供諸佛菩薩,下施六道衆生,只有這樣,才能對弘法利生有所利益。人格不好的人,即使只收一兩個弟子,最後,就連這一兩個弟子也會生起邪見,那就更不用說去廣收門徒了。一個有成千上萬弟子的高僧大德,必定在人格方面具有不共的功德,這也完全可以通過邏輯的道理來推知。

  “諸位弟子切莫忘”,上師仁波切語重心長,反複叮囑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了這一殊勝的竅訣!因爲這個竅訣極其重要。在藏文中“切切”是重複強調的詞,直譯成漢文就是“不要忘記,不要忘記"。上師如意寶不但在這裏,平時也一直在強調人格對修行的重要性。我們一定要把上師如意寶的話銘刻在心,這樣必能得到上師仁波切不可思議的加持,獲得極大的利益。

  甲叁、(末義)

  以此善根願諸衆,超越輪回之深淵,

  令諸心子皆歡喜,往生西方極樂刹。

  以宣說上述竅訣所出生的善根,誠願一切衆生能夠出躍輪回的深淵險境。釋迦牟尼佛宣說八萬四千法門,精華要義已包含在了上述四種竅訣中,所以在此願所有有緣弟子生起極大歡喜心,信受奉行。並願以此功德,大家與上師如意寶一起往生西方極樂刹土,圓成佛果,這是上師法王如意寶對我們最殷切的期望。

  “第十七勝生周丙子年(公元1996年9月21日)”,藏曆以六十年爲一個周期,相當于陰曆一個甲子,其紀年從公元1027年開始,現在是第十七個周期的開始。“我等師徒遣除內外密諸違緣”,上師去年(1995年末)生病期間,遇到許多障礙,最後取得了降魔勝利,所以說上師與他所有的弟子從內外密諸障中獲得解脫。“阿旺羅珠宗美于慶祝勝利之吉日,近五千僧人中”,阿旺羅珠宗美是上師之法名,上師很謙虛地說自己在佛學院近五千僧衆中,“即性而唱”出此勝利道歌。“善矣”。

  此殊勝竅訣論之淺釋,因時間匆忙等諸種原因,必有不盡意或不應理之處,特于諸聖者前誠心忏悔,若有少許善妙功德,回向一切有情,願其速獲無上佛果,並願諸高僧大德長久住世、常轉*輪。

  

《勝利道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