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叁、本品末義:隨喜贊歎及攝義之教言
分叁:一、隨喜並敬贊,祈勸請爲他人開顯此法燈;二、宣說授持勝法之法器;叁、攝要精藏真實之教言
丙一、隨喜並敬贊,祈勸請爲他人開顯此法燈
頌曰:
如是甚深七疑問,深廣義句解說時,
問者敬語如此說,嗚呼自如池水龜,
未見他論深法海,僅嘗自宗池慢味,
此語摧毀吾等慢。
對如是甚深的七個問題,以無垢教理作甚深廣大解說之時,頓到的分別流浪提問者已斷除懷疑、獲得了定解,很歡喜並恭敬地說:嗚呼!我自己猶如住于小水池中的烏龜,以爲小水池比大海還殊勝而生傲慢,見到大海時,被嚇昏在地而死去一般,僅僅嘗到自己宗派之義,從未見過猶如大海般的他宗甚深經續法理,還生傲慢心。您的這些甚深稀有之語摧毀了我的傲慢。
頌曰:
文殊喜舞稱榮龍,聖者勝意大海中,
具有種種法寶藏,若彼舍棄而希求,
他宗似寶真愚昧。
是故極爲甚深廣大稀有教言之源——第二遍知榮素班智達與大遍知龍欽饒降,是至尊語自在文殊歡喜遊舞示現的聖者。二者勝意無二的智慧大海中,具有不可思議極爲衆多的不共種種經續甚深了義法寶藏,若舍棄此等而去希求他宗的相似之寶,嗚呼,真乃愚不可及!
頌曰:
思理觀察法賢者,恒時無有魔違緣,
故發理故獅吼聲,獲得深解海生教,
自宗具有殊勝性。
因此,以觀察二谛法的極爲賢妙有實正量正理進行思察,獲得斷除一切疑惑殊勝定解的善思者恒時無有邪慧魔所作的違緣,故發出通達經續甚深二谛理路的獅吼聲,依此能對前譯自宗的甚深殊勝教法獲得堅信,不被他轉。
頌曰:
偏慢駁斥他宗者,當依不奪慧劍柄,
如是良機應賜他。
在與偏墮且傲慢的他宗進行駁斥時,應依無垢甚深了義教理不可奪的智慧劍,並應將此良機賜予他人。
頌曰:
聞法猶如甘露海,甚深意趣海寶珠,
彼者何處當取之,不應跟隨相似士。
是故聽聞共同經續的法理,猶如具有精華香甜甘露之大海,與此不共同之圓滿經續甚深密意者,如同甘露大海精華的如意寶,擁有此寶者,無論其顯現勝劣善惡,都應百般精進具大敬信努力求取。沒有通達甚深義者,無論其顯現如何賢妙,也不應追隨如是相似士。
頌曰:
廣聞多言亦非然,雖顯生修深觀察,
不解深義如地藏,誰持此法如具慧。
雖然廣聞甚深共與不共的經續,能說甚多教理,即使在顯現上具有很大俱生智慧,修持也很精進,並以推理作了甚深觀察,然因其未證悟甚深經續之密意,猶如未知地下之寶藏。無論誰人受持此論並積資忏罪,則知其爲具殊勝智慧、超勝他人之勝士夫。
頌曰:
吾意立爲深廣海,慧庫十萬珍寶器,
知求教言善作時,龍王喜海喻飲之。
爲使自意成爲具有如理證悟經續甚深精華密意猶如深廣大海般的勝器,應知此即是尋求善妙教言論典之時,並應如同龍王喜愛大海般,盡飲此深廣佛法甘露大海。
頌曰:
知由廣闊慧海中,降流上述善說河,
當知彼源龍王者,即是傳承持明教。
應知是從深廣的智慧大海中,降流出了上述甚深無二智慧深廣善說的教言河,而此智慧大海之源即是前譯持明傳承教言經續甚深竅訣之龍王。
頌曰:
吸引天邊食其精,于心普利妙甘露,
意得如是大力故,當照希有妙法燈。
爲吸引猶如虛空無有邊際經續竅訣之密意,並刹那食盡其精華,生起普利自心的殊妙甘露,爲使自意速得如是大力,如是祈請具緣賢妙士夫之仙人開顯稀有無比不共甚深經續竅訣的法燈。
丙二、宣說授持勝法之法器
頌曰:
彼說如此恭敬時,仙人于彼又說道,
非深立爲深廣故,歸納上義說此教。
流浪者極恭敬說此語之時,仙人爲使淺智的流浪者成爲深廣之大智故,又對其歸納上說而攝略如下。
頌曰:
殊勝妙法獅子奶,唯容智慧勝妙器,
否則雖勤亦不住,如是此容此妙器。
對于猶如獅子奶的甚深經續殊勝妙法,唯有如同金寶、勝妙之大智法器才能受持,否則,如何精勤亦不能證悟受持,如同獅子奶不住于劣器之中。如是此甚深經續竅訣勝法,唯有被具深廣智慧法器者所受持。
丙叁、攝要精藏真實之教言
頌曰:
阿(A)者不生之法門,(<)者遠離諸垢門,
巴(0)者勝義顯現門,劄(4)者無有生死門,
納(/)者遠離諸名稱,德(KA:)者甚深智慧門。
阿(A)字者,诠示二谛不生的法門;(<)字者,诠示入于有寂等性的法門;巴(0)字者,诠示真實根本慧定無有任何執著,然也非爲無念昏迷,而是具有勝觀的智慧,現見究竟勝義,故爲勝義顯現門。劄(4)字者,诠示真實之觀察能引上寂滅四邊戲論之定解,從而證悟無有生死等性的法身,故謂爲無有生死門;納(/)字者,诠示二谛無有一切主次的相狀,現空二者不可分離,猶如火與火的熱性一樣,此二者于名言中同等重要,此爲言思之境;于勝義中,此二無別的實相超離言思,遠離名稱,不可思議,故謂爲遠離諸名稱;德(KA:)字者,诠示現空二谛無別甚深義,在如微塵的有法上,亦可抉擇,即若了知與證悟超越觀現世量的諸法大等性,其顯現分即爲究竟的共同所見境,勝義離戲無承認與名言有承認二者不違而相合,及從大乘到金剛乘間名言量對此之安立,故稱爲甚深智慧門。
頌曰:
彼者一一六門者,亦此二谛理所緣,
若修幻化之等持,則由無邊大海水,
能其吸收引腹中,其心無垢珍寶中,
盛燃總持辯才慧。
對阿等六門,若皆一一緣于現空二谛無別雙運遠離生滅之理,即能說的“A”字是不生,所說義也是本來無生,故爲等性,以等性于等性則無诠說,猶如以虛空于虛空中繪圖畫一樣。如是無說是諸說之勝因,從劫至劫而說,也于法界無增無減,並了知諸法是唯說者,爲緣于勝義門。如是能說的“<”字與所說的離塵,能說的“0”字與所說的勝義光明,能說的“4”字與所說的無死無變,能說的“/”字與所說的離名稱,能說的“KA:”字與所說義的雙運無二甚深智慧,彼等一一之能說與所說二者皆爲無生,故是等性,以彼于彼本來住于無說,以此要經劫而說,亦于離言之法界無增無減,了知諸法是唯名唯說者,乃爲緣于勝義門。如是于等性中叁時無有動搖,“A”字爲<、0、4等其余字、以及輪涅所攝諸法之生處或來源,若了知此者,即爲無欺緣起,此乃極爲希奇、無與倫比之大神變者所宣說。若知此者,爲緣于世俗門。二者無別雙運中,智慧藏等八大辯才藏之門,能被迅速開啓,其因乃爲修持猶如幻化的殊勝等持,能以深廣智慧將猶如無邊大海水的經續竅訣智慧吸于腹中,于心之珍寶中盛燃無二智慧的無垢總持與辨才。
頌曰:
定解滅除四邊戲,彼道究竟之實相,
離心光明本性界,入于文殊大圓定,
依于滅除一切四邊戲論甚深定解之道,能入于超離心與心所的諸法究竟實相,界智無二光明本來界,了義文殊覺空無別光明大圓滿無改等性中。
頌曰:
于廣離邊見王中,入定現見真實義,
滅盡四邊劣意暗,顯出一切光明日。
如如入定于離戲見王覺空無別光明大圓滿一切等性廣界,現證法性光明大圓滿的真實義,自然澄清並寂滅有無等四邊執著之一切劣意癡暗顯現,現出二智光明之日輪。
乙四、歸攝宣說的所有要義
頌曰:
公正觀察仙人者,頓到分別流浪者,
如是彼彼問答故,宣說難處王寶數。
公正觀察的大智仙人與頓到分別流浪者,以一問一答而宣說了極難證悟甚深輪王七寶數的善說。
頌曰:
如吾淺慧尋思者,極爲甚深穩固義,
如從大智聖意中,取後又複此善造。
象我這樣的淺慧分別者,對此極深難證以十萬分別念之證理亦不能刺穿的穩固義,從大智聖者無二智慧的深廣秘藏中真實取出而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