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佛經
妙法蓮華經 法華經 姚秦叁藏法師鸠摩羅什譯
信解品第四
這時,在座的長老須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葉、摩诃目犍連等大弟子們從釋迦牟尼佛這裏聽到如此亘古未有的妙法,並親眼看見釋迦牟尼佛爲舍利弗尊者授無上佛智的記號,宣布他將來世作佛,名爲華光如來,這些多年跟隨釋迦牟尼佛修習方便法門的大弟子們有幸參加今日的法會,莫不歎爲稀有,他們內心充滿歡喜和崇敬之情,一下子都歡呼跳躍起來。他們從座而起,整理好各自的衣服,偏袒著右肩,一齊走到釋迦牟尼佛的面前,然後右膝跪地,一心合掌,恭敬曲躬,虔誠地瞻仰釋迦牟尼佛的尊顔。接著,他們開口說道:“世尊啊!我們這些人是衆僧之首,都已年邁老朽,自以爲已得證涅槃,不能再肩負其使命了,所以,也都不再積極進取以求無上聖智。世尊啊!從過去到現在您講經說法的時間已相當長了,我們作爲大弟子總是在座聽法,慢慢地身體開始疲倦,精神也日益懈怠。我們一心只想著小乘人的偏空、無人我之相、遠離願求造作,認爲這就是最高境界的解脫,所以,我們這些老朽之人對于菩薩法門如遊戲神通、莊嚴淨化佛國世界、教化普度一切衆生等等,心中並不喜歡。爲什麼呢?因爲,世尊過去說法教化我們,曾說讓我們出離欲界、色界、無色界等叁界苦宅,得證涅槃妙樂解脫。加之我們現在都已年老體弱,所以對佛所開示的大乘菩薩法門中無上聖智,已沒有一點兒好樂之心了。可是,我們今天有幸在佛前聽到佛爲聲聞弟子授無上佛智的記號,心中十分興奮,因爲這說明我等老朽之輩也終將會受記作佛,這的確是聞所未聞的稀有之法啊!我們萬萬沒想到,並未追求的大乘妙法竟今日忽然得到了。
接著,須菩提等上首弟子們又對釋迦牟尼佛說道:“世尊啊!我們現在想通過一個譬喻來說明我們心中的感想。譬如有一位男子,年少無知時離開父親,長期住在其它國家。如此一直到十歲、二十歲以至五十歲。由于年紀已大,加之又很窮因,所以便走南闖北,四處求食乞討,這樣輾轉漂流,來到了自己的國家。他的父親自從失去兒子後,也一直在四下尋找,後來由于怎麼也找不見兒子,便在某一城中停了下來,由此就在這裏安家落戶。慢慢地,家業興盛,成爲遠近聞名的富豪,家中擁有無量的財寶,黃金、白銀、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珍珠等寶物取之不盡。家中的幾個倉庫個個盈滿欲溢。許多童仆、臣佐、吏民都受雇執事,令其使喚。他家擁有的象馬、車乘、牛羊等更是數不清、出入的利息遍布其它國家,專門爲他跑生意的商客也十分衆多。
“就在其父家業大振之時,那位貧困潦倒的兒子走鄉過村,沿門乞討,經曆許多國家、城鎮,剛好來到其父當初所落戶的那座城市。多少年來,父親常常想起自己的兒子,與兒子離別五十余年,但從未向別人提說過這件事。如今,他念子之心更切,經常一個人獨自沈思,心中充滿無限的悔恨。他自感身體日益老朽,家中雖有大量的金銀財寶,倉庫甚至都要溢出來了,可沒有兒子,一旦命終,所有的財物都將散失,無人可以委付繼承。所以,他日夜都在想念自己的兒子。他想,如果自己能夠得到兒子,將所有的家産都委托于他,那該是多麼坦然快活、無憂無慮啊!
“世尊,就在老父日夜思念兒子的時候,這位窮子作勞工爲傭人,在外輾轉流離,剛好來到其父的宅院。他站在院門旁邊,遠遠看見父親坐在師子床上,雙腳放在寶幾上面。一些婆羅門、刹帝利、居士等都畢恭畢敬地站立周圍。其父身上裝點著價值千萬的珍珠、璎珞。仆人手持白拂,侍立左右。床上蓋著寶帳,屋裏懸挂著花幡,地上灑著香水,到處都擺放著奇花奇草,還羅列著其它許多寶物,出出進進,隨時取而予之。如此種種表明這位主人的尊貴和威嚴。那位窮子看到這種景象,覺得其父氣勢太大,于是心生恐怖,後悔來到這裏。他暗想:這家主人可能是國王,或者是與國王地位相當的人,這不是我受雇作工獲得食物的場所,不如到貧窮的地方去,那裏出力之活好找,衣食也容易得到。我如果久留此地,有可能受到壓迫威逼。想到這兒,窮子便快步走開了。
此時那位富貴的長者坐在師子座上,一眼便認出了自己的兒子。心裏十分高興,心想,這下我的家産可有了付托的人了!過去我日思夜想盼望兒子,一直未能見上。今天,他忽然自己來了,這簡直是天遂人願!我雖然已經年紀老邁,但依然貪愛憐惜自己的兒子和財産。于是這位父親急忙派人將兒子追回。那位使者一路急跑,拉住了窮子。窮子感到十分驚愕,大喊大叫,抱怨道:我並沒有惹你,爲何要抓我呢?越是這樣,那使者越是強拉硬拖,死活不放。這位窮子暗想,自己無罪而遭捕囚,看來凶多吉少。想到這兒,他就更加惶恐,嚇得喘不過氣來,一會兒便跌倒在地。父親在遠處看到這種情形,便對使者說:不需要此人了,請勿強行拉來他。後來,使者用冷水灑在窮子的面部,使其清醒過來。其父也不再與他說任何話,爲什麼呢?父親知道自己的兒子志向低劣,性格自卑,自己的豪強富貴,兒子一下子很難適應。經過審慎分析後,他決定用方便權宜之法引導自己的兒子,並不告訴別人這是他的兒子。使者見窮子蘇醒過來,便對他說:我現在放你走,你願意去哪兒就去哪兒吧。窮子一聽,自然十分高興,也深感意外,急忙到貧窮的地方自求衣食度日去了。
須菩提等上首弟子接著講道:“那時,長者爲了誘引其兒子而設計了一套權宜方便之法,他密遣兩個形色憔悴又無威德氣勢的人,臨行時囑咐二人說:你們去了之後可以語氣緩和地告知窮子,就說這裏有活可幹,並加倍付給報酬。窮子如果同意,就可將其帶來,讓他在這裏幹活。如果人問幹什麼活,就說雇他打掃糞便,我們二人也同你一起幹活。這兩人聽罷,立即去尋找那位窮子,找見之後,便按照長者的吩咐,一五一十地向窮子敍說了一遍。窮子聽後,表示同意,于是先拿了工錢,接著便與二人一同掃除糞便。其父看見兒子後,既憐憫,又責怪。一天,父親從窗戶之中遠遠看見兒子的身軀,只見兒子一副消瘦憔悴的模樣,滿身糞漬塵土,汙穢不淨。這位父親便脫去璎珞點綴的上等衣服和其它珍貴器具,換上破舊的衣服,手裏拿著掃糞便的器具,裝出畏畏縮縮的樣子,來到掃糞便人中間,對他們說,你們都幹活勤快點,不要懈怠。父親便通過這種辦法接近其子。過了好長時間,父親又找到兒子,對他說:嗨!小夥子,你常在此幹活,哪裏也不去,當增加你的工錢。以後,你所需要的盆器、米面、鹽醋等東西都無須擔心,我會叫人隨時送給你的,需要多少就給多少,你可放心下來。你可以把我當成你的父親,請不要再有什麼憂慮了。爲什麼呢?我年紀已經很大了,而你還年輕力壯。你平常幹活時,從未有過欺騙、懈怠、惱恨和怨言等各種劣迹惡行,與其它作活的人是大不一樣的。從今以後,你就如同我親生兒子。這時,窮子雖然非常欣喜自己能遇到這等美事,但心中仍自認爲是受雇勞作于他家的賤人。所以,在二十年當中,他一直幹著清除糞便的工作。經過這麼長時間之後,窮子的內心與外表都體現出信心,出進自在大方。不過,他所幹的仍是原來的工作,地位也未發生根本的變化。
須菩提等人接著又說:“世尊,有一天,那位長者忽然病倒,他自知死期不遠,便對窮子說:我如今擁有大量的金銀珍寶,各個倉庫也都裝行滿滿的。到底有多少財物,哪要拿出支付開銷,這些你都知道。我的這種心情,你應當明白。爲什麼呢?今天,我與你已沒有區分,你應更加用心,不斷提高自己,不要再松懈後退了。聽罷此言,窮子立即接受教敕,直接管理各種財物以及金銀珍寶和各個倉庫,但他並沒有謀求一餐的意思。雖然他已掌握了所有財物,但他所達到的內在層次仍然與掃糞便沒有多少分別,他的下劣之心也並沒有舍去。又經過一段時間,父親知道兒子的意境已泰然自若,可以成就遠大的志向,而對于原來下劣之心業已反省認識,自我擯棄。這位長者臨終時,將自己的兒子以及親族、國王、大臣、刹帝利、居士等全都召集來,向他們宣布說:“諸位仁君應當知道,這位男子是我的兒子,我親生的兒子。當年曾在某城中離我出逃,五十余年,孤身一人,受盡辛苦。他原叫某某,我名叫某甲。過去,我曾在本城滿懷憂傷,四下尋找,沒想到忽然在此相遇。他確實是我兒子,我確實是他父親。如今,我所有的一切財物都歸這位兒子所有。此前家中的各項收支,這位兒子也都知道。”世尊,此時,窮子一聽其父此言,頓時大喜,歎爲叁生難得之事。他心中激動地想:“我本來並無仰慕追求之心,如今這豐富的寶藏竟自然而得。”
須菩提等人講完這個譬喻故事後對釋迦牟尼佛說道:“世尊,那位大富長者就是如來佛,我們這些人都像是佛的兒子。如來佛也不是常說我等爲子嗎。世尊,由于我們擺脫不了身體故有的種種苦即苦苦、身體漸漸衰殘的壞苦以及業運遷流的行苦這叁苦,所以在生生死死之中,常受五蘊火的熱惱壓迫。我們迷惑無知,熱衷于小乘之法。今天,世尊令我們體察並捐除昔日所習的諸法謬論之糞。過去,我們在此小乘法中勤勉精進,只爲獲得涅槃一日之價。得到這種偏空涅槃之後,便滿心歡喜,自以爲足,自我相謂道:我們精勤修行佛法,獲得的可真不少啊!可是,世尊早已知道我們內心執著于低俗的欲望,熱衷于小乘之法,所以,便放縱我們舍大乘而習小乘,也不爲我們分別演說無上的大乘妙法,也不宣布我們皆有如來的智慧之法,我們從佛聞法修行,終于得到證入涅槃的一日之價。對于小乘低級果位,我們還以爲得到了巨大的果報,所以,對大乘佛法便沒有任何志求。另外,我們因爲受如來佛智慧加被,爲諸菩薩開示演說佛道之法,可是我們自己卻對此佛道沒有志願。爲什麼呢?佛知道…
《妙法蓮華經 信解品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