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七、第七問題:離戲大中觀是否有承認
分四:一、破遮無有承認之觀點;二、引述龍欽巴尊者將有無承認分開安立的善說;叁、遮破依此而著重建立有承認之他宗;四、追隨龍欽巴尊者廣說自宗
丁一、破遮無有承認之觀點:
頌曰:
于離戲論大中觀,觀察有無承認時,
前代諸師同聲說,中觀自宗無是非,
亦無一切有無等,是故應許無承認。
在觀察離戲大中觀應成派自宗是否有承認時,大多數前代中觀論師異口同聲說:極爲不住雙運的大中觀自宗,無有此是此非及有無等任何戲論故,何時皆爲無有任何承認。
頌曰:
自宗既有諸道果,緣起諸宗之建立,
自宗如是雖承認,然諸名言送余宗,
則即句義皆相違。
上述觀點不應理,因爲具德月稱菩薩的自宗,即《入中論》的頌詞與自釋中,建立了基蘊界處的緣起,道的十地,果的十力等,以及現分無欺緣起生諸觀點。自宗有如是明顯承認,若仍說自宗無有承認,而將名言中基道果的一切承認送給世人,則與具德月稱菩薩的能诠句與所诠義二方面皆相違,故不應如是承許。
丁二、引述龍欽巴尊者將有無承認分開安立的善說
頌曰:
龍欽饒降尊者雲:中觀有無承認者,
前代諸師執偏袒,各宗各有二失德。
第二佛陀全知大法王龍欽繞降尊者雲,若對具德月稱中觀自宗,即中觀應成派在名言中是否有承認加以觀察,雪域前代有些智者,各各執著于有承認或無承認各執一端,若對這兩種觀點加以觀察,則各有功過,是非參半。
頌曰:
是故前譯自宗者,衡量勝義實相時,
本性一切不成立,如是有何所承認?
所以,正確無謬的前譯自宗的善說,在觀察抉擇聖者根本慧定的勝義實相即法界本性時,是非有無等任何戲論皆不成立,如是則無有任何承認。
頌曰:
由于所謂自宗者,即是安立實相故,
由此辯論等之時,如同本性無承認。
所謂究竟自宗,是指如實衡量究竟實相義,即應如實相中如何而作如是承認,故在抉擇入定智慧行境及與他宗辯論時,應隨順無有任何戲論的實相而不作任何承認。
頌曰:
後得道果及宗派,如所盡所諸建立,
各自不雜許承認。將來此理若能說,
即是吾之善說力。
在後得名言中,應如正教中所宣說般,安立基道果及如所有法,盡所有法等,並且各自應互不混雜而承認。將來對此有無承認之理若能如是釋說,應該了知即是我在《如意寶藏論廣釋·白蓮花論》中的善說加持力所致。
丁叁、遮破依此而著重建立有承認之他宗
頌曰:
依此雪域有智者,唯一又複極建立,
自宗具有承認方。
雪域的某些智者如瑪夏香追及其弟子等,認爲中觀應成派自宗若以勝義理論加以觀察,無有成實故不承認成實,但承認單空及有不觀察世間共稱名言之承認。並以教理唯一地、一而再、再而叁地對此著重加以建立。
頌曰:
彼亦若謂善辨別,性義一切不成故,
亦難斷定有承認。
若對入定與後得的細粗中觀等,未作善加分別而建立一切時位皆有承認,但由于勝義實相的法界中,不成一切戲論,所以建立中觀應成派何時皆有不觀察世間共稱諸名言中的承認的觀點極難成立。
頌曰:
所謂中觀之自宗,即是以理作衡量,
中觀宗之究竟義。此外一切非自宗,
因爲中觀自衡量,彼者不可成立故。
所謂中觀應成派的究竟自宗,即中觀所建立的究竟實相義。應該是以勝義理論如何衡量也無有損害除此之外,名言中的各種承認,因爲被勝義理論所害故,非是應成派的究竟自宗。若問此是何故?因爲若以中觀應成派勝義的理論來衡量觀察,名言中的任何承認都不成立。
頌曰:
是故要是承認者,自成觀察之承認,
以理比度能立之,勝義中成承認故,
彼成觀察堪忍處。
所以說,應成派究竟自宗,若隨順名言中而承認,則成爲以勝義理論衡量而成立故,即成以勝義理論觀察而成立,因此,名言中不觀察共稱的承認于勝義中反而成了實有,並成爲勝義理論觀察的堪忍處。
頌曰:
如果自宗非承認,自有承認皆相違。
如果說不觀察共稱的承認,不是應成派自宗的承認,則與前許的隨順世間凡夫而承認的自語相違。
頌曰:
自宗觀察不觀察,已有二種所承認,
此二必定真實者,則問彼二爲自宗,
或者各自爲自宗?
格魯派在解釋應成派時認爲有兩種承認。承認在用勝義理論觀察勝義谛而抉擇出不成實有的單空;不觀察時隨順世間凡夫共稱名言而承認。此兩種承認如果是正確的話,是其中一者爲自宗呢?還是二者共同爲自宗呢?
頌曰:
若謂各自違另一,有者不是所承認,
無者若是所承認,所謂有者之承認,
世俗中亦不合理,唯已承認無者故。
如果說一者是自宗觀點,則另一者應不是,因二者直接相違故。例如,若有承認不是中觀自宗的觀點,無有承認則爲自宗的觀點,那麼自宗的不觀察世間共稱名言的承認,就無法承許,因爲唯承許無承認爲自宗觀點故。
頌曰:
二者自宗若承認,遣除不可堪忍後,
承認以理無害故,二者亦成堪忍處。
如果承許世俗中柱以柱有之有與勝義單空的無二種承許皆爲自宗觀點。那麼,以勝義理論觀察任何法後,其不成堪忍,故無有堪忍觀察的過失,也無有理證所害。但有上述的承認故,有無二種承認皆成了勝義理論堪忍處。
頌曰:
然彼二者不集聚,若聚觀察雖證悟,
然如未察時妄念,仍然如是存在故,
對此觀察有何利?世俗堪忍亦非理,
如是未經觀察的顯現有與觀察後的空性無,二者不能集聚于一法上。如果二者集聚于一法上,則以勝義理論觀察後,證悟無遮法空性時,未經觀察世間凡夫所許法尚存在,並且對其執著的分別念也應存在,則勝義理論的觀察不能對治分別念,如是用勝義理論進行觀察又有什麼意義呢?不僅如此,不經觀察的世間共稱的世俗有,也應成爲堪忍正理觀察,此亦不應理。因爲在所知範圍內,不存在任何堪忍正理觀察之法。
頌曰:
若除所破之無遮,此外再無勝實相,
無執不得現分故,則定見修行諸時,
爲何不成無見者?必修隨順實相故。
另外,以勝義理論觀察,如果得到的僅是斷除實有的無遮單空之外,再沒有其余究竟殊勝實相見解,由于僅僅執著無遮單空,則現前此見之時,任何現分也得不到,隨順無有任何現分之單空的見解、修持、行爲,亦成一切皆無有,爲什麼不成爲斷見?因爲修持應隨順于所抉擇實相的見解,而且行爲也應隨順于見修。
丁四、追隨龍欽巴尊者廣說自宗
分叁:一、自宗將有無承認分開安立;二、斷除對此之诤論;叁、以此理宣說是顯密諸宗之道要
戊一、自宗將有無承認分開安立
分叁:一、出入定或因果二中觀;二、實相大中觀無有任何承認;叁、現相中有各自名言二谛之承認
己一、出入定或因果二中觀
頌曰:
是故遍知所宣說,自宗如是應了知,
若是真實中觀者,則即雙運大中觀,
或者離戲之中觀,聖者入定根本慧,
與彼同分抉擇後,即是有無等諸邊,
一切息滅之性故。
如同第二佛陀遍知龍欽巴所宣說,前譯無垢自宗者,應如是了知:極爲不住雙運遠離分別垢染的中觀應成派,應是現空雙運的大中觀,或遠離一切戲論的大中觀,是相似于聖者根本慧定無二智慧,以真實究竟勝義理論抉擇的泯絕有無斷常等一切粗細邊的自性,也即二谛雙運的實相故。
頌曰:
僅僅空許作境者,彼道二谛偏一故,
彼者即是相似見,並非雙運及離戲,
除此之外,僅僅把破除所破實有的無遮單空作爲第六意識之所境法,偏墮于現空二谛雙運的單空邊,僅是相似見解,並不是究竟現空雙運與離一切戲論的究竟見解。
頌曰:
雙運即是等有無,一切現空皆等性,
然此勝義之空界,于彼唯一執著故。
究竟見解者,應是現空雙運離一切戲論,有無或現空乃爲雙運等性。而相似見解者,單單是唯一無遮勝義的空界,或唯一之有境,因其尚未離開一切戲論。
頌曰:
戲論即是有無等,一切所緣之行相,
然此未離無戲論,由于對此所緣故。
所謂戲論者,即是有、無、空、不空等所緣行相,有二取執著之一切相。由于此無遮單空也未離開戲論,因有所緣故。故此僅破除有邊,也是心識行境,其見解是相似見。
己二、實相大中觀無有任何承認
頌曰:
是故于大中觀前,無有任何所承認,
已證現空等性故,有無是非等破立,
一切戲論皆遠離,諸法如同實相義,
承認以理不成故,所有一切不承認。
所以在實相雙運離戲大中觀前,無有任何破立的承認,因爲大中觀的瑜伽士已證悟了輪涅所攝諸法現空雙運離戲等性,諸法實相的雙運法界遠離一切有無是非等破立諸戲論,如是實相雙運離一切戲論,故輪涅諸法也爲雙運離一切戲論。以究竟實相的正理觀察時,有無等任何的承認皆不成立。因此中觀應成派的究竟自宗,在宣說根本慧定時,無有任何承認,當知此能成立也。
己叁、現相中有各自名言二谛之承認
頌曰:
如是實相究竟義,雖無承認而現相,
名言量前各二谛,亦有如是承認也。
如是宣講根本慧定時,于諸法實相現空無別雙運法界的究竟義中無有任何二取名言戲論故,能成立無有…
《定解寶燈論 8 第七問題:離戲大中觀是否有承認》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