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解寶燈論 8 第七問題:離戲大中觀是否有承認▪P3

  ..續本文上一頁衆生等基道果的顯現,全部現量顯現故,縱使可以無有懷疑地說爲有,然而不觀待勝義谛空性,唯一說有或顯現不能成立,浩瀚無邊的顯現雖全部現量而有,但在實相上不成立,以勝義量可決定其爲自相空性。

  頌曰:

  是故永時彼二者,一有一無不容有。

  所以世俗勝義之二谛,猶如水與水的濕性一般,永時不能一者有而另一者無。應了知不存在一有一無是極爲關要的。

  己二、斷除二者同力真實之诤論

  頌曰:

  設問二者力同時,並且若許真實者,

  則成有時不空耶?

  若問:以二谛量觀察所得的現空義,或二谛若同等重要,故許二谛皆爲真實,如是世俗諸法于勝義中是否成爲不空?

  頌曰:

  二者自性不成立,二境實際非異體,

  彼性空故怎不空?

  二谛本來自性不成故,同爲空性。世俗顯現與勝義空性二者實際上不成異體,故任何顯現的本體皆爲空性,諸法怎會不是空性?

  頌曰:

  二者同力顯現故,成立空性若不現,

  由何了知彼性空?

  二谛同等緣起顯現,故現空二谛必定同等成立爲空性。若無顯現,如何了知其爲空性?因無法了知無有顯現的空性故。

  頌曰:

  是故二者不相違,互爲顯現于因果,

  若知現有空亦有,永時彼二無合離,

  現空遍于一切故,如何衡量亦真實。

  現空二者不僅不相違,而且互相顯現爲因果,空故緣起,緣起故空。現空二者中一者存在時,另一者也存在,猶如火與火的熱性一樣互不分離。何時對此生起決定的定解,則無余斷除對現空二者無有合離義的疑網。是故現空二者無有互不遍者,所以任何顯現必定爲空性,任何空性必定爲顯現,如何衡量現空二者,也不相違,乃爲真實。顯現乃空性,空性乃顯現故,《心經》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頌曰:

  若知顯現即空性,則現證悟無實有,

  若知空性即顯現,而空不可證實有,

  故見無離無合時,實有永時再不翻。

  若了知色等顯現其自體爲空性,則可證知其顯現爲不成實有的空性;若了知空性顯現爲色等或是色等的顯現,則可證知空性亦不成谛實,證悟空性亦不成實有。因此現見現空無合無離雙運時,現空二谛將永時不翻成實有,永時不成谛實一體故,而不執著彼也。

  頌曰:

  一切顯現實相者,空故無離亦無合,

  由于舍棄顯現外,單獨空性不成故。

  因現空無有離合,所以色等一切顯現的實相爲空性,與空性無合也無離。由于舍棄色等一切顯現外,另外的空性少許也不成立故,無有單獨的空性,因其本來即與顯現無合也無離。總之,本來一切如來繼承師已說:脫離方便與空性,

  此乃不是真實道。

  是顯現與空性無合無離,一切空性也與顯現無合無離,故宣說爲無別或雙運。

  頌曰:

  是故乃至輪番時,修習二谛即妙慧,

  于此二取輪回時,不穩心與心所故,

  真實智慧不顯現,觀察無垢二妙慧。

  無舍無取當攝持,

  現空二谛無合無離,同等重要,乃至以各自二谛量輪番修習各自二谛時,其爲具二取的心所妙慧,于此具二取執著的輪回時,以心與心所的動搖,二取分別的障礙,不能顯現和證悟遠離二取執著戲論的無二光明智慧,對所述現空二谛無有迷亂垢染二量之妙慧,不應取一舍一而應同等攝持。

  頌曰:

  何時其中一不具,彼二所生雙運智,

  必定不得生起故,猶如燧木燧墊中,

  若無一者不生火。

  不應取一舍一的原因:二谛的二量中,若一者無有,則以二谛二量所生的無二雙運智慧必定不能生起,由于因不具足故。猶如燧木與燧墊,若一者不具則無法真實産生火一樣。

  頌曰:

  如來繼承師已說:脫離方便與空性,

  此乃不是真實道。

  勝者如來及諸成就者于經續論典中數數宣說:脫離方便的顯現分或智慧的空性分,則墮于一邊,不是方便智慧雙運的真實道。

  己叁、宣說二谛分開承認及其必要

  頌曰:

  是故若舍此二因,則永無法生大智。

  因此,若離開二谛正量的二因,永無其他之因能于自相續中生起無二雙運大智慧之果,故須依于此二因。

  頌曰:

  智慧自之本性者,超離思維言說故,

  唯依表示方便法,或者語句表明外,

  真實不能指示故,密咒續雲句灌頂,

  金剛精華續等中,以句方便而直指。

  深寂離戲雙運智慧的本體,超離二取心之思維言說境,猶如以指標月般,除依方便法表示介紹實相或以語句表示外,智慧的自體不能真實表示,故密咒乘中以表示方便竅訣介紹實相智慧,其爲句寶灌頂,名言中以此而介紹。于《金剛精華續》等甚深大寶續部中,以句、表示等種種方便法而直指本來法界無二雙運智慧之自體。

  頌曰:

  如是遠離世間智,不依其他不得故,

  宣說二谛道中觀。

  超越世間、深寂離戲雙運光明的智慧,不觀待于表示及詞句其他方便,在有二取衆生前,不能真實獲得其自體,故對其宣說了二谛量之道中觀。

  頌曰:

  以二谛理所察果,能現見其爲雙運。

  如是以二谛輪番的道中觀而觀察與修持,能成立亦可現見二谛無別雙運智慧自體正行根本慧中觀之果。

  頌曰:

  是故抉擇二谛時,現空能破所破相,

  是以輪番而宣說,彼果雙運智慧者,

  續部中說種種名。

  如是道中觀以輪番式觀察抉擇二谛,其果正行入定中觀能現量成立並現見二谛無別雙運智慧,因此,以二量抉擇二谛實相時,現空二谛中世俗顯現之所破與勝義空性之能破是以二谛輪番式而宣說,彼果——二谛無二遠離破立的雙運智慧,于金剛乘續部中,以種種表示方便說爲大安樂、大手印、大圓滿等種種名稱。

  頌曰:

  是故中觀之諸宗,由從二谛理建立,

  不依勝義世俗谛,不得證悟雙運智,

  是故勝者所說法,皆依勝義世俗谛。

  是故抉擇實相的中觀諸宗,皆以勝義世俗二谛之理抉擇建立輪涅所攝一切諸法。若不依觀察現空二谛的二種正量,不能如理證悟二谛無別雙運智慧,故遍智勝者所說的一切法,皆依世俗谛與勝義谛而真實宣說。

  頌曰:

  是故承認各二谛,中觀果名取因名,

  即是輪番小中觀。

  以是之故,具有二谛量的世俗中有、勝義中無之承認者爲道中觀,是把入定智慧果中觀名立爲因上,即爲二谛輪番之小中觀,爲凡夫所修或菩薩出定所修的中觀。

  頌曰:

  觀察諸蘊成空性,斷除所破之無遮,

  于彼觀待名無者,亦有如是承認也。

  于小中觀中,不僅承認世俗中有,而且以勝義量觀察蘊界處等後,于勝義中亦決定承認遮破所破法之成實後的無遮單空,即觀待于斷除所破的實有後,于勝義中亦承認無遮單空。

  己四、宣說將因或道中觀勝義之承認許爲自宗,而將世俗送于他,則有教理妨害

  頌曰:

  如是因或道中觀,二谛如何所承認,

  即是二者爲自宗,不許勝義爲自宗,

  而于世俗送他者。

  如是因或道中觀中,以二谛量承認諸法勝義爲空性,以及名言世俗爲顯現有,各自二谛的承認皆是中觀的自宗。否則若許勝義空性的承認爲自宗,而將世俗顯現有送于其余世間士夫,則不應理。

  頌曰:

  若爾自宗勝義谛,則成單空且誹謗,

  一切基道果顯現,皆是迷亂並所斷,

  究竟之時唯遺留,僅僅離障之空界,

  應許二智等無有,如同聲緣自道中,

  所許無余涅槃果,此宗亦如息滅燈,

  無有少許區別故。

  倘若如此,則此中觀自宗,無疑僅是一個單空,把基道果的一切世俗顯現執爲無,因爲是迷亂顯現,故皆無有。如此則不僅誹謗了一切基道果的顯現,而且以此道至究竟佛位時,離一切障礙的法界也唯是破除顯現的單空,或猶如虛空的斷空,無有任何果法功德二智等,與小乘聲緣自道中所承認的猶如火燒盡木柴般任何皆無有的無余涅槃相同,此中觀自宗所許大乘正等佛陀二智等諸果法功德猶如油盡燈熄一樣,成爲與小乘所許無有塵許差別的什麼也無有,故極不應理。

  頌曰:

  佛說誹謗雙運界,如同虛空斷見者,

  釋迦佛法之竊賊,亦是毀滅妙法士。

  遍智佛陀于多種經續中明說,把雙運法界或現空無二果法智慧誹謗爲無有,如同虛空之斷空,此等即是無等釋迦獅子現空雙運善說精要的竊賊,即是毀滅了義甚深正法的劣士。

  頌曰:

  理證彼宗亦非理,因爲本有誹謗無,

  以用定解金剛火,其能摧毀劣見山。

  真實理證亦證明彼宗與現空二谛雙運相違,如是現空分離斷空之宗,將真實名言量所得之義,作了極大誹謗。以二谛量真實道之定解金剛火,能將現空分離斷空劣見山如焚草般無余燒盡摧毀。當知其被理證所害。

  戊叁、以此理宣說是顯密諸宗之道要

  分叁:一、總說顯密共同之道要;二、別說顯密道要與見解之差別;叁、以此類推余義

  己一、總說顯密共同之道要

  分叁:一、略說;二、廣說;叁、攝義

  庚一、略說

  頌曰:

  是故中觀諸論雲,對于妙慧因中觀,

  以理觀察未成前,不成雙運果中觀,

  故雖二谛理抉擇,成立二谛無別果,

  此乃因果諸乘精。

  所以抉擇實相的中觀諸經論以二谛各自之量尚未以理證觀察抉擇而真實成立妙慧因中觀之前,不能成立雙運果中觀或二谛雙運根本慧之果,故雖暫時將一切諸法實相以二谛正理抉擇爲現空二谛,而最終成立二谛無別實相果或現空雙運離戲等,當知此乃顯密乘勝義甚深精要密意。

  …

《定解寶燈論 8 第七問題:離戲大中觀是否有承認》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