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解寶燈論 8 第七問題:離戲大中觀是否有承認▪P4

  ..續本文上一頁

  頌曰:

  彼智輪番斷諸邊,不住二邊離心境,

  是故名爲大中觀。

  隨順聖者根本慧定雙運智慧而抉擇後,修行者以輪番之理而修行,漸次斷除二邊,任何邊皆不住,引生超離心識之智慧,故名爲大中觀。

  頌曰:

  何時現空輪番理,乃至未得究竟智,

  彼時未證佛密意,亦非究竟大中觀。

  在以二谛輪番之理修行,尚未引生遠離輪番的究竟智慧前,因尚未證悟佛的究竟密意,仍然算不上究竟無二雙運智慧的大中觀。

  庚二、廣說

  頌曰:

  猶如摩擦燧木火,二谛淨慧所引得,

  現空雙運大智慧,息滅有無是非等,

  一切四邊之戲論,聖者入定根本慧,

  安立雙運果中觀。

  猶如二燧木互相摩擦所生的火能無余燒盡二燧木一樣,以觀察二谛二量之無垢妙慧力所引得的現空無二雙運智慧火,是無余寂滅了一切有無是非等四邊戲論二取習氣的聖者根本定,名言中安立其爲二谛大雙運果中觀。

  頌曰:

  不偏二谛後得智,雖立現空雙運名,

  入定根本大慧前,不緣現空雙運性。

  對于不偏墮于現空二谛任一邊的聖者後得智,雖然在名言中可安立爲現空雙運之名,但在超離言思真實聖者根本定之無二雙運大智慧前,不緣于各個顯現、空性及雙運本性等等。

  頌曰:

  名言量境即顯現,勝義觀察境空性,

  雙運彼二融合體,彼等言思之境故。

  顯現是世俗名言量之境,空性是勝義量之境,第六意識所執著的現空雙運或彼二無別之融合體,都是言思之境。

  頌曰:

  超離言思入定者,即是各別自證許,

  如是有現無現等,理證亦是不成立。

  超離言思的聖者真實根本定,即個別自證無二智,除此之外,不承認根本慧定是有顯現,無顯現等一切名言,因爲一切戲論與執著的言思之境,在聖者根本定大智慧前,以理證無法真實成立。

  頌曰:

  是故輪番修二谛,爾時此名爲妙慧,

  一旦無有輪番修,獲得雙運智慧時,

  觀察蘊斷所破後,無遮單空皆離越,

  不現能破所破相,現分方便具勝空,

  遠離戲論大中觀,以及俱生大手等,

  雖有衆多不同名,皆是離心智慧故,

  以余分別不可思。

  所以在輪番修持二谛時,是有二取心所的妙慧,一旦無須輪番的修持,獲得聖者根本慧定雙運無二智慧之時,則超越了以勝義量觀察蘊界等所破後、所抉擇的斷除顯現猶如芭蕉樹無有精華的無遮單空,不成立能破之空性與所破之顯現偏于現空各邊之相,寂滅了一切二取,名爲現分不滅方便具勝離戲大空性,以及離戲大中觀、二谛無別雙運、現空雙運、般若波羅蜜多、俱生大手印、光明大圓滿等等衆多表示無二雙運實相之名稱,因都是超越心與心所的無二智慧,借助具二取的心與心所的分別無法思維與了達,故說爲般若波羅蜜多等。

  頌曰:

  其非言語分別境,是故無遮非遮等,

  異一現空等無偏,無有執著離偏頗,

  雖離有無等承認,方便智慧即雙運,

  自然智慧現不住。

  不可思議的智慧,非爲言語分別之境故,不偏于破除顯現後的無遮斷空與自性不空的非遮常恒顯現,也不偏墮于猶如搓黑白線般以分別心將現空相合的雙運,無有執著,不偏墮于任何一邊,離一切戲論的無二智慧自性光明,說爲不生不滅虛空體性。超越有承認無承認或有無現空等一切承認,也非爲無有任何分別的睡眠等,清除一切邊執劣見翳的法界,空性智慧的法界與光明智慧的大樂二者無離無合,故爲無別雙運的自然智慧,諸瑜伽士以各別自證無見而見,無住而住,無現而現,故佛說爲各別自證智慧的行境。

  頌曰:

  是故遠離諸承認,無有增損殊勝義,

  界智無離無合相,應許此等無诠說。

  超越有無是非空不空等一切承認的實相現空無二法界,遠離了一切自性不空的增益及無有與法界無二之光明智慧顯現的損減,如是勝義實相,即爲無二雙運智慧與覺性或本來無有合離的唯一甚深實相,應當承許爲其自相不能借助詞喻分別來表示或诠說,故超離言說思維。

  頌曰:

  然非誰亦不證者,猶如不可思議我,

  由此無垢理觀察,所引各別自證智,

  後得智慧定解燈,破除諸疑之黑暗,

  亦有如是現見故。

  雖然如此,但不是外道所許的誰也不可證悟的不可思議我,依于無垢教理的觀察,所引出的聖者根本慧定雙運無二之本體,瑜伽士的各別自證智,其後得清淨智慧的定解是如理開顯法界現空無離無合無有增減實相之燈,能遠離一切懷疑之黑暗,諸瑜伽士能現量而見。

  庚叁、攝義

  頌曰:

  顯宗方便與智慧,彼二互爲作攝持,

  此處方便與智慧,無離無合而修證。

  在顯宗道中,方便現分與智慧空分二者,互相攝持。而于甚深金剛乘秘密道中,方便顯現與智慧空性二者本來無合無離修持而現量感受、證悟。

  頌曰:

  遠離戲論大中觀,光明自性大圓滿,

  此二義同名不同,較余更無殊勝見。

  現空雙運離戲大中觀與界智無二光明大圓滿二者,皆爲雙運無二智慧,意義相同,名稱不同,再沒有比此更超勝的見解。

  頌曰:

  因無現空輪番執,遠離四邊戲論故,

  此外皆成有戲論。

  因爲無有對現空二谛輪番的任何執著,遠離一切四邊戲論、一切執著,除此之外,若有其余見解,應成戲論。

  己二、別說顯密道要與見解之差別

  頌曰:

  然而顯宗雙運義,是由觀察而抉擇,

  密宗直接自體驗,現量成立覺性界。

  雖然顯密見解于法界現空雙運離戲上爲一義,然而顯宗中對現空雙運智慧之義,是以二谛正理觀察而比量抉擇並修持。而密宗中,諸瑜伽士對各自覺性界智無離無合的雙運智慧以強力方便直接迅速現量感受而成立,故極爲甚深與超勝。

  頌曰:

  是故所謂中觀者,分別觀察二谛時,

  即是妙慧道中觀,彼引二谛一體時,

  現空雙運果中觀,此二因果顯密見,

  前者即是妙慧分,後者唯一乃智慧,

  是故後者贊大名。

  所謂現空二谛雙運之中觀者,分別觀察二谛量之心所妙慧是因中觀或道中觀;以此觀察所引發的現空二谛無別一味正行聖者根本慧定之雙運智慧爲果中觀。此二者依次爲因與果或心識與智慧。如是顯密見解,其之差別處在于比量與現量或心識與智慧或因與果之理,而後者比前者增上超勝。前者爲有二取心所之妙慧分,後者乃唯一超離心識之雙運無二智慧,是故後者被稱贊爲離戲大空性、俱生大手印、光明大圓滿等大名,尤爲超勝。

  己叁、以此類推余義

  頌曰:

  如是實相亦複然,二谛無別與實空,

  此二實相名相同,義異天淵之差別。

  是故經續論中,所謂的實相如同上述二種中觀一樣,有蘊界處所攝顯現實空無遮實相,與現空二谛無別雙運智慧的實相,此二種實相雖名字相同,但所诠義差別高下猶如天地,一者爲舍棄了與本性空性界本來無離無合自性光明顯現的單空,一者爲不舍光明的現空雙運。

  頌曰:

  如是法性與法界,勝義空性離戲論,

  寂滅邊等雖同語,究竟實相大差別,

  故當無誤析宣說,如同勝達瓦名也。

  如是所謂的法性有無遮實空法性與二谛無別雙運智慧法性之二種意義,法界也有無遮實空法界與二谛無別雙運法界二種,空性也有無遮空與雙運空二種,離戲也有單空離戲與現空雙運離戲二種,寂滅邊也有無遮單空與現空雙運寂滅二種,勝義也有無遮假勝義與雙運真勝義二種,頌詞中之“等”字還包括了涅槃、無爲法、本性身、法界智慧等。能诠句雖相同,所诠義之差別則高下猶如天地,故應以無垢教理分清各個因與果、粗與細、後得與根本、心識與智慧行境之時位,無誤無雜善加宣說。猶如勝達瓦者觀待不同時處,而有不同之義,如行走之時爲車,渡河之時爲船等等。

  

《定解寶燈論 8 第七問題:離戲大中觀是否有承認》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