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戒是無上菩提本▪P3

  ..續本文上一頁藏地也好、印度也好,比下來我們漢地最享福了。泰國緬甸,那地方多熱啊,泰國出家人都得隨手拿一個扇子,法扇,熱啊!就是泰國的北部,清邁這個地方算最享福的。

   我們中國物質多還是比較享受的,法堂這麼大,到了外面哪裏有啊?我們佛陀成道的正覺大塔也就不過這麼大而已,就我們房間這麼大空間,高也就四十多米,跟我們的塔差不多高。

   過去出家人都是圍繞著塔,以塔爲中心,邊上的僧舍小得可憐,但是有個特點就是牆厚,牆有桌子那麼厚,僧舍是很小的,一個人或兩個人,床沒有的。那爛陀大學高級一點,有個床,那個床是和牆砌在一起的,磚的,其他僧舍就是打坐。後來有石窟建築,兩千年左右的石窟寺廟,但是過去出家人基本上不倒單的,哪有睡覺的床?

   我看來看去我們是最享福的,藏地都是自己家供養,泰國緬甸都是托缽,不蓄藏物,到現在也是。所以這一點,我們確實需要知足,把所有的心都放在修行上。如果真的有修行了,大家自己自覺,自然有道氣在。

   當然這是高度自覺,有很好的道風的這樣一種生活,我是理想主義者,我一直期待著。我希望在座的都是佛陀的好弟子,我們在座的都是好的道兄弟,在生命的旅程當中,能夠越來越覺悟,越來越能享受到法喜禅悅。

   我前幾天看到一個網站上面的一篇文章,《愛因斯坦這個人爲什麼有這麼大的智慧?》愛因斯坦跟卓別林兩個人見面的時候,愛因斯坦贊美卓別林,你真是一位藝術大師,全世界的人都認識你。然後卓別林贊美愛因斯坦,你真是一個大智者,全世界人不知道的東西你知道啊!

   但是愛因斯坦還有一段這樣的話,他說:“我物質上也好,精神上也好,享受的都是別人給我創造的,我爲此深感不安,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仰靠著大家給我創造。”他又重複了這樣一句:“我內心裏很不安。”

   我一看,這是一位大菩薩,大菩薩就覺得,我在這個世間占有這個世間的東西,有一種恐懼感。什麼叫惜福啊?就是每用一點、每用一分,都有一種恐懼感,我多用了這個世間的。這麼樣一位大科學家竟然有這種感受,所以他很簡樸,愛因斯坦很簡樸、很簡樸,這樣的人有大智慧,他把福報節約下來了。惜福的人有大智慧啊!這一看百分之一百二的是大菩薩來的,轉世到這個世間來的才會這樣。

   作爲一個修行者,你要從娑婆世界求解脫,求脫離,然後你占用這個世間太多,業障障住,你走不掉啊!欠人太多,你想走,走不掉。過去老修行們,我們首座和尚也是這樣,要求很少很少,擁有這世界的,享受這個世界的很少很少。

   我自己也是常這樣想,我覺得我自己個人修行來說,雖然見聞是出家之後多,因爲有時間、有空間,但是真正修行,我覺得反而是我做居士的時候進步快。做居士的時候,不享受十方供養,吃爸爸媽媽 的,生起出離心,馬上就有出離心的相,生菩提心,馬上就有菩提心的相,這些都會出來。出家之後反而不行了,受十方的供養,要替十方消災,真是非常的難。

   以前說出家修行如水中蓮花,在家修行如火中蓮花,有時候想想也不一定的,有時候出家修行也如火中蓮花一樣,那是不一定的。在家因爲自己受用自己的,修一分,分分己得,分分都自己得。

   靈岩山一個老當家,那個時候是九五年,那個老當家是看印光大師的塔院的。他平時自己挑大糞,自己種菜,就怕別人給他磕頭,給他供養,他住在那個塔院。我們虛雲老和尚也是,虛雲老和尚不受別人頂禮的。

   你看,越是成就的人,他們越是惜福如金啊!特別特別的惜福,所以才會有內在智慧的那種證悟,那個量才會積累到那種程度。所以智慧和福報,還是有很大的一個比例關系的,它們有內在的聯系。

   常住是大家的一個福田,不僅是在家人的福田,包括出家人也是可以的。如果我們真的一直處在這個修行的叁昧當中不動,那當然也是很好,但是就是說你動也可以鍛煉你那個不動的,作爲一個檢驗的境界也是可以的。

   另外一個如果福報不大的,也可以多多的以常住來積累福報,這也是很主要的。否則的話,福報也沒有,智慧也沒有,就很難有轉機,有起色。

   好長一段時間沒跟大家聊天了,昨天我們金剛薩埵片子等于是做完了,不需要我再去指導,接下來就是交代幾個注意的地方,元月十八號在我們這邊首映。

   我們這兩天正好《普賢上師言教》看到金剛薩埵修法的部分,應該說從修法的細致上,那個片子是非常到位的。但是對金剛薩埵的開顯上,有可能我們這個《普賢上師言教》還有獨特的地方。

   因爲金剛薩埵修法,除了法王如意寶造的伏藏儀軌以外,堪布他老人家主要以法王的舅舅,也是一位大成就者,他的一個伏藏法對它進行解釋。所以除了這個法是一個伏藏法,解釋也應用了伏藏裏面最甚深的來解釋的。

   大家在慧日寺這個地方,我想每個道場有它不同的道風,希望我們在這邊好好地去品味,在這裏我想真是有一顆修行的心的話,還是會學到很多東西的。

   就這個《普賢上師言教》就不得了,裏面多少的內容啊!大家好好地來聽。爲什麼呢?我當時在這邊講的時候,你沒有現場聽。現在又在這裏放,我以前就坐在這裏講,你還是會如得到一個傳承一樣的。

   生命電視臺已經放了叁次,我們這裏才第一次放,大家好好地學習。應該說這個《普賢上師言教》學過一遍,佛教大學可以畢業了,這個內容上是這樣子。但不是說你邊看邊打瞌睡也可以拿到結業證書,不是這樣,自己要得利益,還要認真地深入地聽。

   雖然我裏面有時候有點岔開,但是我的那份心情還是想讓大家真的能理解到它。《普賢上師言教》本身文字上就有很多竅訣,我把這個竅訣又開顯來講,讓大家能夠清楚。

   這個聽過之後,我想縱深的佛教的一個菩提道的次第就在這裏面了,不僅是理論上的,而且修法的竅門都在裏面。所以《普賢上師言教》具足了廣行派和瑜伽派這兩派的特點,所謂的廣行派以理論廣泛爲特點,瑜伽派就是實修,現在這兩個的要點都抓在一起,而且相互的結合。

   《普賢上師言教》我們如果認真地去聽、去實踐的話,得利會很快。前面講的幾個法器之過遠離之後,應注意的事項你做到了,然後觀輪回過患啊、生命無常啊,一個一個去心裏面思維。如果按照要求這四十萬修下來,那基礎是很堅實很堅實的,反過來說沒有做過,空空如也。

   我有時候問別人:如果你現在死,你這輩子有什麼東西是可以帶走的?沒有一樣可以想起來的,平時忙啊,沒有一樣是可以帶走的。我反過來問他,我說現在你念《普門品》,你念了十萬遍下來,我說這個不得了,一輩子你念過十萬遍《普門品》,這個功德很大的。

   因爲這屬于不共加行,你要修過四十萬遍下來,那還了得!磕大頭十萬,叁皈依十萬,菩提心十萬,供養十萬,忏悔十萬,這些修下來真的不一樣,我就感覺到不一樣。

   學藏傳佛教的基本上都有這個要求,不要說出家人,在家人都要修這個的。從我個人的感受來看,修過的就是不一樣,他的能量場就很大,磁場就很大。現在我們不是說什麼教派,我們就是講我們自己修行怎麼進步,怎麼解脫,這是很主要的。

  

《戒是無上菩提本》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智者的教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