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脫道的入門法,並且無有少許迷失之處。如果說最初時,就要舍棄無我的執著,這一定是魔說之密語,是惑亂尋求解脫者的障礙和險道,故漸次根機的初業者,不應聽從舍棄聽聞而修持之語。
己二、究竟應斷除空執
頌曰:
彼執所引對實空,生起殊勝定解時,
從此近似無執者,並非究竟實相故。
遠離叁十二增益,大空離戲應修習。
對無我的執著經過修習逐漸引出對實空——輪涅諸法本來以自性而空生起難以傾動之殊勝定解時,此時似乎泯滅一切實有執著,但也僅是無遮單空,不是諸法的真實究竟實相,故應斷除對無邊的細分執著,應繼續修持遠離叁十二增損的現空雙運離戲大等性。
頌曰:
完全通達空性後,空性現于緣起性,
現空何者亦不執,猶如用火煉純金,
如是可以得信解。。。。。。。。。。。。。。。。。
對諸法本體爲空性生起決定信解後,並對從空性中能緣起顯現産生定解,此後,決定通達空性與緣起爲無別雙運,即究竟上不執著現與空的任一方,從而對離戲大等性能生起殊勝信解,猶如于洪爐烈火中經十六次冶煉出的純金一樣。
頌曰:
否則極爲甚深要,聖藏智成諸大德,
長期精勤所證義,嗚呼愚者一瞬息,
說是證悟起懷疑。。。。。。。。。。。。。。。。。
現空無別離戲大等性的甚深實相法要,印度與藏地諸大成就者長期精勤聞思苦行後方能證悟,而今竟然有人說不需精勤,于一刹那即可證悟,這實在難以令人相信。
己叁、宣說正行遠離一切執著的正見
頌曰:
正行現有輪涅法,遠離有無是本性,
本來未成有無法,若起偏執成戲論。
是故以理觀察時,不見一切成立故,
于彼爲何起執著。。。。。。。。。。。。。。。。。
修正行時,輪涅所攝諸法都是超離一切有無等二取戲論的本性,本來諸法實相何者都不成,若妄加分別執著則成戲論。所以,以究竟正理觀察時超絕一切四邊及二取戲論,無有一法可成立,此時于法界之體怎麼還會生起執著戲論呢?
戊二、分說正見派的修法
頌曰:
然而遠離四邊戲,觀察引得定解中,
自生光明之智慧,勝觀明顯猶如燈。
然而除少數具緣的上根利智者外,絕大多數衆生難以無勤而證悟輪涅諸法本來遠離諸戲論的本性,那麼該如何修持而證悟遠離一切之理呢?即安住于以實相正理觀察所引生的現空雙運離戲的殊勝定解中,現見猶如明燈般的本來實相光明的勝觀自然智慧。
頌曰:
與彼相違之行相,四邊劣意如黑暗,
根除對治勝觀故,何修必須生定解。
與此勝觀光明智慧全然直接相違的是對有無等四邊執著的黑暗下劣分別意識。以勝觀智慧能斷除劣意的根本。所以無論何時,修行都不能遠離此殊勝定解。
頌曰:
同時能破四邊戲,超意本來之法界,
異生同時難證故,輪番而破四邊戲,
此爲聞思正見派。。。。。。。。。。。。。。。。。
雖然上根利智者能同時離四戲絕百非,頓入本來法界中,但對于下根劣機的凡夫,此超離分別意境的法性,同時證悟極爲困難,故初學者應次第或輪番而破四邊戲論,並漸次修行,此即是聞思正見派的風格。
頌曰:
于彼常時修行者,如是定解越明顯,
摧滅顛倒之增益,智慧增如上弦月。
這樣愈加修持,對現空雙運離戲等性的定解也愈來愈增上明顯,有無等四邊增損的邪執漸次被摧滅,證悟實相的智慧猶如上弦月一樣增上,斷證的功德愈加明顯廣大。
頌曰:
一切不執劣見者,未成諸法之定解,
于其由何能生起?是故不能除障礙。
至于既未曾如理證悟實相又沒有定解的愚者,耽著于一切不執著的邪惡劣見,無論怎樣修持,對諸法現空無別離戲等性怎麼可能生起善妙定解呢?因此,不斷除有無等增損諸障,任何斷證功德也無法生起。
丁叁、愚夫顛倒修法與正見修法的差別
頌曰:
由于此二之差別,如同煙因推測火,
上進斷證而了知。。。。。。。。。。。。。。。。。
智者善證的修持與愚者邪執的修持,二者的差別,猶如見到煙就能推測一定有火一樣,能從修行者斷證功德是否增上及所引起的身語意證相無倒了知。
頌曰:
何故愚昧盲修者,並非斷證之真因,
阻障生起功德故,猶如漢茶過濾器,
滅盡教證增煩惱,尤其因果退信心。
是什麼緣故呢?因爲盲修邪執者于平庸的無分別無論怎樣修持,也不能生起斷證功德,並且極大地阻礙生起斷證功德,猶如漢地的濾茶器,漏下精華、遺留剩渣一樣,滅盡教證的功德,貪嗔等煩惱增上熾盛,尤其是對善惡的無欺因果退失信心,遮障善業,增上煩惱。
頌曰:
設若具足正見眼,盛燃前無教證相,
由于見空之功德,無欺因果緣起性,
生信將成滅煩惱。。。。。。。。。。。。。。。。。
智者與此不同,若具足了通達正見的勝眼,的自相續中會産生並增上前所未有的聽聞正教與修持之功德,尤其是以現證甚深空性的功德,對善惡無欺的因果緣起生起不可改變的決定信解,嚴格取舍微細的業因果,成爲具有空性大悲者,二資的善業增上,貪嗔等煩惱減小,此乃證悟空性的真實證相!
丁四、需以修行消盡一切執著
頌曰:
觀察引得定解中,一緣安住之等持,
未見見性殊勝義,所見之義無偏袒。
依甚深教證的真實觀察,對現空雙運離戲等性産生殊勝定解,于此定解中,以不散一心安住等持之中,未見到有四邊八戲的法,這就是真正見到了不偏墮于現空等任何邊的勝義實相。
頌曰:
縱使一切無執著,然如啞巴受糖味,
修習瑜伽士生信,不須惟有依觀察。
雖然對現空等無有任何執著,但如啞巴品嘗到糖的甜味卻無法向人言說一樣,對現空雙運離戲等性的勝義進行修持的瑜伽士,不再僅僅依靠觀察而生起信心,因爲通過修持已對實相生起了證悟,故當精勤修持。
《定解寶燈論 4 第叁問題:善巧分別入定時有無執著的問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