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禅
喬布斯的離去,使得無數蘋果迷們爲之唏噓。“世界失去了一位有遠見的人”,美國總統奧巴馬如是說,“他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在喬布斯短暫的一生中,他完成了諸多人們認爲不可能的事情,並因此改變世界,而這一切的開端,則源于他首先改變了自己。
1972年,17歲的喬布斯接觸到了禅宗,那是一本叫做《禅者的初心》的書。書中要人們關注每一個當下,恰如你活在生命中的最後一刻。這一教谕,喬布斯牢記終生。
公元520年,達摩東來,成爲中國禅宗的初祖,至六祖慧能,誕生了真正的中國禅。9世紀時,洞山良價和他的弟子曹山本寂創立曹洞宗,以缜密穩實的禅風接引信徒。13世紀,道元禅師把曹洞宗從中國帶回到日本,差不多七百年後,鈴木俊隆又把曹洞宗從日本傳到了美國。他于1961年在舊金山建立了美國第一座禅寺塔沙哈拉山僧院以及舊金山禅院。在美國弘法12年後,他于1971年12月4日圓寂,而他留下的著作,正是那本改變了喬布斯的《禅者的初心》。
喬布斯爲禅所著迷,他一度去印度尋訪上師,但失望而歸。最終他在美國找到了鈴木俊隆開創的洛斯阿爾托斯禅宗中心。在那裏,他和他的朋友丹·科特克經常去靜坐冥想。而這一習慣,他保持終身。也是在那裏,他遇到了終身的精神導師和朋友乙川弘文。
美國傳記作者艾薩克森曾面對面采訪喬布斯四十多次,在喬布斯惟一授權,並在他去世後才出版的傳記中,艾薩克森提到,喬布斯把對事物專注的能力和對簡潔的熱愛歸功于他的禅修,“禅修磨煉了他對直覺的欣賞能力,教他如何過濾掉任何分散精力或不必要的事情,在他身上培養出了一種基于至簡主義的審美觀。”
禅帶給喬布斯的是一種洞見本質的能力,一種認識生命的真理和美以及認識世界的新方式。在衆多紛擾之中,憑借直覺,辨識方向,就如1997年他回歸蘋果公司所做的那樣,將數百個研發項目砍掉,只保留其中10個,他讓蘋果公司從一家推行慣常商業運作模式的庸常公司重新回到了一家以産品爲導向的公司。他把“人”放回到了中心,由創造産品演化到分析人與産品間的關系,進而再演化到分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接下來的事情,正如我們所看到的,iMac、iPod、iPhone、iPad相繼誕生。“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爲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裏。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
不僅僅如此,在獲得洞見的同時,喬布斯忠實遵從了鈴木俊隆所說的那樣,“禅,實際上是我們生活的方式”“修行不是一小時、兩小時的事,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每一刻,你都應該致力于修行”,他把這種修行,這種生活方式帶到了創辦蘋果公司的整個過程當中。在他叁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有過諸多戲劇性的時刻,包括被自己親手創辦的蘋果公司開除。但每一次,他都能東山再起,並創造出更爲廣闊的境界。
人們在談論蘋果公司時,常常提到蘋果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是科技與人文的結合,而另一個容易爲人忽略的則是,它是喬布斯和禅的結合,是一種洞見和一種踐行的結合,而這即是,蘋果禅。
孫展 《看曆史》雜志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