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者的初心 第叁部 用心理解 2 接受無常

  2 接受無常

  當你身處煩惱之中,要接受無常的教法就會很容易。既然如此,爲什麼你不在別的時候也接受無常呢?那其實是同一件事情。

  佛教的基本教法是“無常”,也就是變動不居。對萬物來說,無常是基本的真理,沒有人可以否認這個真理,而佛教的一切教法,也可以濃縮在“無常”二字之中。不管我們身在何處,這個教法都是真的。無常的教法也可以理解爲無我的教法,因爲,如果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是變動不居的,那它們就沒有常住的自性可言。

  事實上,每一件事物的自性無非就是變化本身,這也就是萬物共有的自性。每一種存在的東西本身並無單獨、分立的自性可言。這種教法,即稱爲“涅槃之教”。當我們了解了萬物無常這個長住不變的真理,並因此獲得從容自若時,我們就是身處涅槃之中。

  接受無常,你將不再痛苦

  若是不肯接受無常的事實,我們就不會得到完全的從容自若。可惜的是,這事實雖然是真的,卻是我們難以接受的。因爲不肯接受無常的道理,我們就會飽受痛苦。所以,苦的起源在于我們不肯接受這個真理。

  因此“衆生皆苦”之教與“萬法無常”之教乃是一體的兩面。道元禅師說過:“聽起來,沒把任何東西強加于人的道理,就不是真正的道理。”

  無常的道理是真的,它不會強加任何東西于人,但出于人的習性,我們會覺得這個道理是把某些東西強加在我們身上。然而,不管我們對無常的觀感是好是壞,它都是個不變的真理。如果衆生不存在,這個真理不會存在。佛教之所以存在,是爲了每一個衆生而存在。

  我們應該致力在不完美的存在中找到完美的存在,應該致力在不完美中找到完美。對我們來說,全然的完美與不完美沒有什麼不同,永恒之所以存在,是因爲有“沒有永恒”的存在。佛法認爲,期待得到一些這個世界之外的東西,就不是佛弟子的觀點。

  透過煩惱磨難,你將找到真理

  我們不該尋覓某些在我們自身之外的東西。我們應該在這個世間找到真理——透過我們的煩惱找到,透過我們的磨難找到,這是佛教的基本教法。快樂無異于煩惱,善無異于惡,惡即善,善即惡,它們是一體的兩面,所以開悟不在別處,就在修行之中。這才是對修行的正確了解,是對于我們人生的正確了解。

  所以,在痛苦中尋找快樂,是我們接受“無常”此一真理的唯一方式。不懂得怎樣接受這個真理,你就無法活在這個世間,想要逃離這個真理,那只是白費力氣。如果你以爲有別的方法可以接受無常的真理,那只是癡心妄想。這是人要怎樣活在世間的基本教法,不管你對它的觀感如何,都只有接受一途,你非得付出這種努力不可。

  所以,直到我們堅強到能夠接受“煩惱就是快樂”之前,必須把這種努力持續下去。事實上,如果你夠誠實、夠坦率,那要接受這個真理並不是那麼困難,你只消改變一點點思考方式就成。做起來很難,但有時又不是那麼難。如果你正在受苦,那麼你將能從“無常之教”中獲得一些慰藉。

  當你身處煩惱之中,要接受無常的教法就會很容易。既然如此,爲什麼你不在別的時候也接受無常呢?那其實是同一件事情。有時你會笑你自己,發現自己有多麼自私,但不管你對無常的道理是喜好或者厭惡,都非得改變思考方式去接受它不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