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8 限製自己的活動

  8 限製自己的活動

  如果你了解了我們修行方法的秘訣,那麼不管你人在哪裏,你都會是自己的“老板”。不管在任何環境之下,你都不能夠忽視佛,因爲你自己就是佛。

  我們的修行方式不設定任何特定的目標或目的,也不崇拜任何對象。

  就這點來說,我們的修行有別于一般的宗教修行。中國著名的趙州禅師說過:“金佛過不了爐,木佛過不了火,泥佛過不了水。”只要你的修行是指向某個特殊對象(不管是金佛、木佛還是泥佛),這樣的修行有時就是不管用。

  只要你在修行時設定了什麼特定目標,你的修行就無法完全幫助你。在你指向那個目標時,也許對你可以有所幫助,一旦你回到日常生活之中,那樣的修行就會不管用。

  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

  也許你會以爲,假如修行中沒有目標或目的,我們會不知如何是好,但事實並非如此。要想讓修行不帶任何目的,有一個方法,就是限製你的活動,或者說專注于你當下的活動。不要在心裏放入某些特定對象,而是該去限製自己的活動。當你的心遊蕩到別處,你就沒有機會表現白己。但如果你把活動限製在此時此地,就能充分表現出你的真實本性,也就是那普遍的佛性,這是我們的禅道。

  坐禅時,我們會把活動限製到最少的程度,只管保持正確姿勢,專心打坐,就是我們用來表現法性的方法。然後我們會成爲佛,表現出佛性。

  所以,我們不崇拜某種對象,而只是專注于每一個當下的活動上。叩頭時叩頭,打坐時打坐,吃飯時吃飯,不作他想。只要這樣做,法性自然會在其中。這個在日文裏稱爲“一修定”。“一修”是指一次的修行,“定”(即叁摩地[23])則是專注的意思。

  不管信什麼教都可以坐禅

  我想,來這裏坐禅的人有些信奉的是佛教以外的宗教,但我並不介意。我們的修行方法與特定的宗教信仰無關,各位也無須對修習我們的方法有所遲疑,因爲它無關乎基督教、神道教[24]或印度教。我們的修行方法適用于每一個人。

  通常,當人們相信了某種宗教,對自己的態度就會像個角尖愈來愈朝外頭的尖角。但我們的禅道卻不是這樣,在我們的禅道裏,角尖總是向內,而不是向外。所以各位無須擔心佛教與你所信奉的宗教之間的差異。

  趙州禅師有關叁種佛的那一席話,乃是針對那些崇拜某種特定的佛的人說的。單一種佛無法完全滿足你的需要,因爲你總會有將之丟開或忽視不顧的時候。但如果你了解了我們修行方法的秘訣,那麼不管你人在哪裏,你都會是自己的“老板”。

  不管在任何環境之下,你都不能夠忽視佛,因爲你自己就是佛,只有這個佛能完全幫助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