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回就傷心一回
王溢嘉
禅師把你搞糊塗,是想讓你的腦袋在撞牆後,能換個角度重新去思考。
這個或那個和尚問:“什麼是祖師西來意?”
布水禅師答:“想一回就傷心一回。”
香林禅師答:“坐久了就會感到勞累。”
雲蓋禅師答:“古寺碑難讀。”
南臺勤禅師答:“一寸龜毛重七斤。”
仁王欽禅師答:“鬧市裏耍猴子。”
興善禅師答:“剛才還記得。”
利山禅師答:“我看不到什麼。”
以上,只是曆代禅師對“祖師西來意”(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到中國的用意)的一小部份回答而已。
和尚喜歡問“什麼是祖師西來意?”跟一般人喜歡問“什麼是生命的意義?”類似,你的“生命的意義”就是他的“祖師西來意”。
每個答案都不同,而且都答非所問,讓人如墜五裏霧中。傳統的觀點認爲因爲“祖師西來意”是“不可說”的,所以禅師在“非說不可”時就故意放煙幕彈,把你搞糊塗,無非是想截斷問者的心思。
但從現代思考學的觀點來看,這些答案都是非常活潑的“轉移式思考”。因爲如果改問:“什麼是生命的意義?”回答“想一回就傷心一回”、“古寺碑難讀”、“鬧市裏耍猴子”、“我看不到什麼”等,似乎也都能“曲徑通幽”,提供另一個思考角度,而得到非常有“創意”的答案。
和尚問:“什麼是祖師西來意?”
澄遠禅師答:“誰在這裏踏步?”
這個反問式的答案就很不錯。它不是要把你搞糊塗,而是要開示你:“祖師西來意”也好,“生命的意義”也罷,都是“問不出來”的,而必須靠你自己去發現、去追尋、去領會、去實踐。光用嘴巴問,只是在那裏“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