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讓心靈得到清涼慧光的滋養

  讓心靈得到清涼慧光的滋養

  每個人剛開始修行時雜念紛飛,這是初步階段。

  我用一首詩形容了這種狀況:

  此心寓何處?翩羽心渺渺。

  撩眼太虛近,凝眸師尊遙。

  黑水白天外,關山路迢迢。

  但恨身無羽,魂夢空牽繞。

  你忍受著極度的愁苦,心就像一根失落的羽毛。你的心中妄念紛飛,也不知道該如何依止。你就好像是空中的一片羽毛,被業風吹得飄飄蕩蕩,無著無落。不知道該怎麼辦,說不清依止誰。不明白如何安止自己的心,也不知道怎樣才能讓自己得到一種安甯的快樂。“撩眼太虛近,凝眸師尊遙。”你擡起頭來,仰望天空,那種明靜虛空仿佛近在咫尺,但觀修的本尊或你期望的覺悟卻遙遙無期。你觀也觀不清,看也看不到,想也想不明。

  唉,路途何其遙遠,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得見真心呢?要是我長了對翅膀,能馬上飛到淨土佛國,借由本尊的加持馬上明心見性,那該多好!也就不用魂萦夢繞而求之不得了。這時候,很像無著菩薩那覺悟前的十二年苦修,你可能連一點感覺也沒有。

  這是亂哄哄後的苦,爲了改善這種狀況,你就開始讀經,這裏的“讀經”代指得到了一種清涼的慧光。

  雖言心無事,息羽去聽經,

  奈何羽在側,默裏發大聲。

  雖說你已經放下了許多執著,想專注地誦經、持咒、聽法,奈何心靈的翅膀卻耐不住寂寞,悄悄地,一次又一次扇動著,發出巨大的聲音,在想要平靜的心湖上掀起波浪。

  這波浪就是放不下的執著和止息不得的妄念。雖然我明白該怎麼做,也在不斷打掃心上的灰塵,卻無法控製自己的心,無法做到完全的隨緣和真正的清淨。

  這裏的“羽”字,代指紛亂的心,就是說想要自己心中無事:放下吧,一切都放下吧,息羽去聽經。

  很多寺院的牌匾就是“息羽聽經”——把心收回來聽經。但“奈何羽在側,默裏發大聲”,雖然你在聽經,但心的翅膀還是扇來扇去,在沈默中發出巨大的聲音。你心裏說,要放下,放下!但就是放不下,你想息羽息羽,但就是息不了羽。你雖然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但就是控製不了心。

  不過,經曆了這個過程之後,你就可能得到清涼慧光的滋養,在生活中就漸漸學會了隨緣——

  隨風散柳絮,迎面唾紅塵。

  蕭索關道上,相偕玉玲珑。

  你漸漸明白了如何對治雜念,念如柳絮,隨風而去吧。它來者自來,去者自去。對待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是這樣,要有出離紅塵的勇氣,任何事都不要執著它,不要讓自己的心被紅塵中的事情束縛。

  古人所說的“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正是這種境界。

  --選自《光明大手印:實修頓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