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把殊勝的清涼放大或延長

  把殊勝的清涼放大或延長

  那麼,在品嘗到明靜的感覺之後,又該怎麼修呢?

  身隨他人去,心伴卿卿行。

  非我纏黏你,奈何太孤零。

  就算身體無法從凡塵瑣事中解脫出來,你仍在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但心中從來都不會放下修行,一直會將上師、本尊、佛國、菩提心和發願等等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一定要有這樣的追求,否則就不能迎來後來的覺悟。)

  我這樣執著于追求覺悟,只因爲人生太冷寂,紅塵也太孤獨了。假如沒有靈魂的依怙,不知道生命的意義和活著的理由,我就會像無主的孤魂一樣,不知道如何是好。

  表面看來,開始修行時的那種熏染也是執著的一種,你無論做什麼事,心裏總是念著佛國,念著修行,念著利衆,一直都在牽挂它們,放不下。但這時候的執著是必要的,如果這時候沒有執著,就不會有後來的覺悟。這時的執著是以“一念代替萬念”的一劑良藥。

  “非我纏黏你,奈何太孤零。”不是我要纏住你,黏糊你,而是人生太孤零,紅塵太孤零。這裏的“你”指覺悟。這時,無論行、住、坐、臥,都一直追求覺悟,都在尋找靈魂的依怙,在追問生命的意義和活著的理由。

  當這種追求光明的心達到一定境界時,就會出現以下的情況:

  無夢即大夢,大夢亦非夢。

  夢到無夢時,方有大機用。

  這時,你就會發現,周遭的一切表面看來似乎是真實存在的,但你會有種如夢似幻的感覺。你會發現那些物與事是不可能真正永恒的,它們其實像夢境一樣,無論好壞,都會過去,而且留不下任何痕迹。

  前些天發生了一樁車禍,出事的面包車從叁十米的高架橋上墜落,爆炸了。多麼可怕。前後不超過半小時,但它確實發生了。不過在我聽說之前,它對我來說並不存在,而且對于任何一個不知道此事、沒有受到此事之波及的人來說,它都是不存在的。因此它跟一場夢沒有任何區別。即使對于經曆了此事的人,這事一旦過去,也化成了記憶,而這記憶也在飛快地消失著,不久之後,它也可能會被遺忘消解。

  當你真正體會到紅塵如夢後,就不會再迷惑,你在理上就明白了。理上明白後,就是所謂的無夢,不再迷惑了。

  就像某首流行歌曲中唱的:“會過去的。”當然,那很快會過去的,不只熱戀的甜蜜和失戀的痛苦,而是萬事萬物,包括我們的整個人生。

  但是理上明白了,不等于事上就能明白。就像人們明知道股票升了又會降,降了又會升,卻總會因爲那條上下波動的曲線而大喜大悲。所以說“無夢即大夢,大夢亦非夢”。真正像夢幻一樣的東西,它也不一定是夢。比如股票和人生,它們都仿佛是真實的存在,並非虛構出來的。因爲“夢”是一個名相,大夢即非夢,什麼時候不再執著于這些如夢似幻、不會永恒的東西(夢到無夢時),你的人生才會有大的改變,智慧的光明才能開始發揮它巨大的作用(方有大機用)。

  真正明白了萬事萬物這虛無缥缈的本質,就不會再爲人生旅程中所遭遇的一切而迷惑、痛苦。

  這是佛教中比較高深的智慧。什麼時候你覺得人生是一場夢又不僅僅是一場夢,也就能漸漸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選自《光明大手印:實修頓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