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心和功德

  菩提心和功德

  ◎陳亦新:什麼是菩提心?

  ●雪漠:菩提心就是利衆之心,就兩個字:利衆。菩提心要發願利衆,不是只利自己。利衆的行爲有許多種,最簡單的利衆就是從幫助身邊的人做起,向他們傳播真理,進行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等等。首先要讓身邊的人明白和快樂。你不能跑到遙遠的非洲去。有些人口口聲聲談利益衆生,卻連老婆孩子也不管,反而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利衆應該從身邊的人做起,讓他們快樂,讓他們明白,讓他們遠離痛苦、遠離煩惱。在此基礎上,再談其他意義上的利衆。

  最究竟的利衆是法布施,讓他人明白。而要想叫別人明白,首先是你自己要明白。要是連你自己都沒有覺悟,沒有明白,整天陷入煩惱,陷入痛苦,不能自拔,你還談啥普度衆生。所以,精進的修煉是必要的。當你明白之後,你才可能究竟地利他,讓他人也明白,達成一種覺悟。當然,有些人能在世俗生活中利益他人也是值得稱道的。

  當你真正明白時,你就會把別人也當做親人。我在某次對話中談了我的一些經驗。我說:“父親的笑,是我最好的人生獎勵。後來,我獲了好多獎,參加了好多頒獎典禮,那場面我大多淡忘了,但我忘不了父親的憨憨的鼓勵的笑。前不久,父親死了。我再也看不到他的笑了,每一想起,就想落淚。有時,一看到街頭寒風中行乞的老人,我在心裏就會不自覺地念叨:我再也沒有爹爹了!心中就會湧起一種濃濃的悲哀。我就會給那些老人一點錢。要是我給的是硬幣的話,我總是很小心地放進他們的碗中,我怕那響聲,會令他們不快。那時,我眼中的他們,都是跟我父親一樣的老人。我總是在那些仍在經受苦難的老人身上,發現我死去的父親的影子。所以,我很感激那些向我行乞的老人,是他們給了我一種孝敬父親的感覺。”所以,到了一定的時候,你就真的會把衆生當成父母。那時,你就可能沒有絲毫的作意。當然,最究竟的利衆是叫他們覺悟。所以,我總是在著書立說,我就想憑借自己的這支筆,叫更多的人離苦得樂。

  ◎陳亦新:什麼是功德?

  ●雪漠:梁武帝問達摩:我爲天下修了那麼多的寺院,有沒有功德?達摩說沒有功德。他說得非常正確,現在很多人就是求功德,那麼他有沒有功德呢?沒有。他只有福德,只會得到一種福報,並且這個福報還是有漏的福報,用掉了就沒有了。功德源自清淨心,當你供養上師想得到福報的時候,絕對只有福德而沒有功德。什麼叫功德?能讓你明心見性的資糧就是功德。所以那些求功德的人在做著另外一種生意,想用供養上師的一百塊錢得到叁萬塊,或者更多錢,在供養的時候有一種巨大的貪心,像炒股的一樣,把上師當做一種股票,這樣的話怎麼能成就?

  --選自《光明大手印:實修心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