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達到“佛我合一”的大手印境界?
香巴噶舉派之宗教哲學集中體現在其大手印中。
噶舉派認爲,大手印分爲叁種:因大手印、道大手印、果大手印。
所謂“因大手印”,就是指衆生本俱清淨的如來藏和光明心,它自然任運,自生自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遠離分別,絕思絕慮,超越言诠,無瑕無蔽,無執無舍,無求無住,無修無整,無垢無染,修煉不能使之增,汙染不能使之減,故《噶舉派之傳承與教義略講》中說:“一切法之法性從來離一切戲論。由自性光明之性空成爲生死涅槃一切法叁遍主。具體說自心之真實,即本元實相,無始明而清淨,無有認知,離言絕思,即爲因之大手印。” 《藏傳佛教哲學境界》中說:“這一原本是衆生心的主體性心靈通過這樣的描繪和規定,變成了整個宇宙的心靈,即絕對觀念。這就叫做勝義實相,即宇宙的本體。不過,這一宇宙的真實本體爲世塵所惑,爲無明所蔽而顛倒不覺,于是執影相而爲實境,舍根本而枝末。故應求通達,識其本來面目,這便叫做因大手印。”
道大手印,分爲見、修、行叁種,“見”是正見和見地。
在《大手印實修心髓》中,寫了香巴噶舉之“大手印”和“叁支法”。其中,就融合了見修行叁者:
如其“見“:“勝解一切顯現即是上師,勝解上師即是自心,勝解自心性即是空性。”“勝解一切顯現都是本尊佛父佛母,顯而無自性。”“勝解一切所顯、所聞都是自心,而自心性即是空性。”“決知一切顯念皆是自心,決知自心即是幻化。”等等;
如其“修”:“白天修幻身,晚上修夢境。推究六根與其所對六塵之自性,則見其自性空,空而能顯,顯不異空,顯無自性,即如幻化。如是如幻而修,斷除執著分別,于顯空無執中入深禅定。”等等。
如其“行”:“觀想一切佛父佛母(即一切顯現之事物)亦同作持誦。觀想一切音聲皆是誦咒之“嗡嗡”聲,並作勝解。如是精勤觀修,得決定見。”“頂上不離上師,自身不離本尊,口中不離咒語,所食不離甘露,所念不離夢幻,己前不離護法。”
香巴噶舉之大手印之“見”中,更融合了“修”和“行”:“大手印自現時:種種顯現,即是化身自顯;于一切顯現無執無分別,即是法身自顯;顯現而無分別之大樂生起,即是報身自顯。上述叁身體性不二不異,即是究竟大樂(自性)身自顯。”(以上引文引自《奶格五金法圓滿次第》)
概而言之,道大手印之內容不外乎淨信上師,明諸法空性,能如法修持,能精進不辍,消除貪嗔癡煩惱,勿爲世間八法所染,能于行住坐臥等日常生活中不離大手印正見和覺受,于一切顯現無執無分別,大手印禅定修持過程中體驗因大手印中所說的圓滿本性光明。
果大手印,則是道大手印之修煉結果。明因大手印之理論基礎,經道大手印之修煉過程,證果大手印之收獲果位。“如此之因大手印由道之大手印串習之,即如虛空之鏽清淨而淨二現之極微,遠離障蔽,成爲唯一之具二清淨之智慧。”,換言之,“由聞、思、修之力,一旦豁然,障垢清淨,究竟通達,本覺妙智,證得常住真心,本覺如來,真心顯現,此即是果大手印。” (轉引自《拈花微笑――藏傳佛教哲學境界》青海人民出版社)
換言之,果大手印就是證到了“即心即佛”“心佛不二”。此“心”,便是指客塵除淨後的“本淨妙明心”。
綜上所述,因大手印者,修煉之理論基礎也;道大手印者,修煉之過程和方法也;果大手印者,修煉之收獲結果也。
班班多傑先生在《拈花微笑——藏傳佛教哲學境界》一書中用現代哲學話語解釋了噶舉派的教法:“噶舉派所謂的因、道、果之大手印的最終目的,在于用“道”這個手段和途徑來溝通人類個體本性和宇宙神秘的本體之間的聯系,由個體本性擴展到宇宙本體,最後使二者融爲一體。換句話說,就是要實現“佛我合一”、“我佛一體”。個體本性,就是有情衆生之心性本性,宇宙的本體就是指森羅萬象、千姿百態的現象背後的統一本質,相當于黑格爾說的“絕對理念”。用現在的哲學語言來講,是主觀的認識和客觀的被認識對象。在噶舉派看來,由于人的認識能力的有限和被錯誤的無明習氣的障蔽遮蓋,所以,人的本性不能認識宇宙的本來面貌,即因實相,這時,人的本性與宇宙本體之間處于二元對立的異體狀態。通過修持佛法,破除了自心上雜染的無明習氣即錯誤顛倒的認識而覺悟到宇宙的本體時,則個體的本性和宇宙的本體合二爲一,處于同體一元狀態。這就達到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境界。此時作爲個體的衆生凡夫即得解脫而證得了佛果。所以,達到“佛我合一”的境界是噶舉派大手印法的最終目的。達到此目的的唯一辦法,就是尋找個體自心的本質。噶舉派認爲“佛”就是心性性空,“佛”就是心性光明。假如每個衆生都認識和覺悟到這一點,便可永離輪回之苦,達到“佛我合一”的大手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