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加行與九加行

  四加行與九加行

   藏傳佛教各宗派的典籍中,常有提及「加行」或「前行」之修持(ngondro),又常有人說到「四加行」、「九加行」等名詞,這往往令初入藏傳佛教之門的人摸不著頭腦。

   「加行」一詞,是指修持的基礎。在佛教的修持中,尤其是大乘宗派中,修持的最終目的是爲了成就佛境,而要成佛就必須首先令自己自無始以往輪回以來之罪障淨化及要積備因緣與資糧,而各種加行正是爲了忏罪積資的基本工作。它們既可被視爲作重要修持前的一種准備功夫,也同時是終生修持乃至成佛以前都必須不斷修習的法門。

   在格律派中,在作長達數年的閉關修持以前,修行人多會先作另一個略短的閉關,完成九種加行至少各十萬次之多;而在大部分本尊修持廣軌中,都包含了九種中較爲主要的五種加行在內。

   九種加行分別爲:

   皈依——念誦皈依文,觀想皈依境。

   曼達供——供養整個宇宙予功德資糧田(即上師、本尊等衆)。

   大禮拜——多以《叁十五佛忏》爲儀軌,重複對佛恭敬禮拜。

   金剛薩垛忏罪法——念誦忏罪本尊金剛薩垛百字明咒。

   上師相應——誦念上師或祖師名咒。

   水供——供養一杯一杯的清淨水。

   造佛像——親手製造小佛像、佛塔或印造佛經。

   金剛空行火供——作護摩火供並持金剛空行咒。

   叁昧耶金剛法——持叁昧耶金剛咒。

   皈依加行之目的在於令修持者對叁寶確實生出堅定不移之依止心。水供、造佛像及曼達供養是爲了積聚資糧令行者修持之路得以順利迅速及具足各種順緣。大禮拜是忏罪及消除對治我慢心的最佳方法。金剛薩與金剛空行都是極爲有效的淨化罪障之法門。上師相應加行令行者得到傳承曆代祖師之加持。叁昧耶金剛法則特別是爲了淨化行者事師、敬師上的過失而做的對治法門。

   以上九種法門中,以前五種爲主體的修持。有些派別則以皈依及禮拜合並稱爲一個加行,故稱爲「四種加行」。

   有人以爲只有初基的行者才需要做各種加行修持。事實上,高如創立格律派之宗喀巴大師者亦日日爲之。大師供曼達時精進以臂拂拭曼達供盤,至手肘皮破見骨,另又曾作大禮拜叁百五十萬次。在西藏,至今仍能朝拜大師在洞中禮佛後石面被磨至清楚見到祖師身形之聖迹。又有人以爲加行各做十萬即夠。事實上。十萬只是作爲一個單元以方便計算。我們一天未成佛,一天仍需修持加行以忏罪積資。

✿ 继续阅读 ▪ 瑪哈嘎拉舞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