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死的金剛心 第15章 竹林精舍與殺人魔王

  第15章:竹林精舍與殺人魔王(2)

  

  出關之後,麥哲巴派弟子陪瓊波浪覺在王舍城遊曆數日。瓊波浪覺發現,這城很奇怪,有兩個城。問其故,有人介紹道,本來只有一城,因城中出産祭祀時墊坐用的香茅,亦名上茅宮城。因四周多丘陵,城居盆地,茅又易燃,故城中常常失火,往往是一家失火,便殃及鄰裏。頻婆娑羅王發令:日後誰家要是失火,便要舉家遷往城郊的屍林之中。沒想到,此令發出不久,宮中竟首先失火了。頻婆娑羅王便遷出宮城,在城郊的寒林中另建一城居住。這便是二城的由來。

  

  瓊波浪覺還參觀了佛教史上有名的竹林精舍,在這裏,佛陀演講了許多真理。竹林精舍是由一個叫迦蘭陀的富豪供建的,亦稱迦蘭陀精舍。竹林精舍建于叢林之中,十分幽靜,宜修習禅定。印度有幾個月的雨季,雨季來臨時,居于野外的修道者生活十分不便,一是道中泥濘,乞食不便;二是路上多蟲子,易爲踩殺。所以,有了竹林精舍後,僧團就有了結夏時的棲身之所。

  

  在佛教史上,竹林精舍大大有名,不僅僅是因爲佛陀在此居住過十多個雨季,還因爲它在當時引起過軒然大波。印度傳統,修道者必須苦行,苦行者必居野外,不可住在房舍之內。行者多住在大樹下,爲了不使行者對大樹心生牽挂,有的教派甚至規定不可在同一棵樹下留宿叁日。所以,佛陀一接受竹林精舍,就引起一些苦行外道的攻擊,一時唾星如雨,似黑雲壓城。更不可思議的是,竹林精舍招來的,不僅僅是外道的攻擊,更招致了僧團的分裂。佛教曆史上第一次僧團的分裂與竹林精舍有一定關系。事情的起因是提婆達多想爭奪佛教的領導權,遭到佛陀的呵斥。佛陀的呵斥很有藝術性,記錄在《大正藏雜阿含經》中,內容是:“芭蕉生果死,竹蘆實亦然。駏驢坐妊死,士以貪自喪。常行非義行,多知不免愚。善法日損滅,莖枯根亦傷。”佛陀的意思是自滿和貪婪的人,多沒有好下場。

  

  受到佛的呵斥後,提婆達多開始分裂僧團,他和他的追隨者,堅決不住竹林精舍,而行五苦行:盡形壽著糞衣,盡形壽常乞食,盡形壽奉行日中一食,盡形壽在野外居住,盡形壽不食魚肉血味鹽酥乳等。追隨提婆達多的人很多,據說有六群比丘。在佛教傳說中,提婆達多遭到惡報,生陷地獄,但在實際生活中,他的信徒竟然存在了千年,在玄奘大師西行求法時,他還見到過提婆達多的信仰者,可見其生命力之頑強。

  

  提婆達多勢力的強大源于阿阇世王的得勢。阿阇世王本是頻婆娑羅王的太子。在阿阇世王出世前,頻婆娑羅王就算過一命,說他必死于親生兒子之手。後來,阿阇世太子果然跟提婆達多勾結,將頻婆娑羅王囚禁在石室之中。餓死其父後,阿阇世王便支持提婆達多,僧團出現了第一次大分裂。

  

  瓊波浪覺在朝拜靈鹫山時見到了囚禁頻婆娑羅王的那個石室,石室不大,石牆上嵌有鐵環,用以拴铐頻婆娑羅王。石室外面,是個棒球場大小的廣場,廣場邊上有石牆地基,牆很厚,約四五尺,眼見當年是堅固異常。那個曾強大無比的頻婆娑羅王就被囚禁在小石室中,他的兒子執意要餓死他,幸好他的妻子總在沐浴後在身上塗以乳酥,才使他多苟延殘喘了幾日。

  

  在無盡的滄桑中,我看到了石室中的頻婆娑羅王,他骨瘦如柴,面黃如蠟,幾根胡須上淋漓著淚水。他想不到他深愛的兒子卻成了他命運裏最大的違緣,想不到他廣行供養卻仍是躲不過那個可怕的預言。但他仍然很欣慰,因爲他可以透過石室的窗口,看到每日午前從靈鹫山上下來乞食的佛陀。遠遠望去,佛陀那原本偉岸的身軀顯得很小。只有在看到那身影的時候,頻婆娑羅王的心裏才會湧過一抹清涼。在囚禁于石室的最後歲月裏,是佛陀的智慧教言給了頻婆娑羅王靈魂的甯靜。他明白,無論眼前的處境多麼險惡,終究會成爲過去。他甚至不恨自己的兒子。他只希望,兒子會在某一個時刻醒悟過來,像他過去那樣,支持佛陀。

  

  據說,比頻婆娑羅王更痛苦的是他的王後,她夾在老公和兒子中間,生不如死。後來,爲了解除她的痛苦,佛陀向她宣說了《觀無量壽經》和《涅槃經》。

  

  “阿阇世”的意思是“未生怨,無敵者”。他一生下來,就似乎跟父親作對,父親信仰佛教的時候,他信仰耆那教。後來,爲了政治上的考慮,他又跟提婆達多合作了。在餓死他的父親之後,阿阇世王支持提婆達多,爲他提供了大量的供養。一些僧侶爲了利養,就背叛佛陀,倒向提婆達多。

  

  也許,那個時候,是佛教創立後面臨的第一次大危機。那時,佛陀安頓弟子,說是非以不辯爲解脫,好好修行。

  

  在靈鹫山上的山洞裏,禅定的佛陀凝若山嶽。據說某一天,提婆達多發現了佛陀的禅定所在,他推下了一塊巨石,擦破了佛陀的腳。這一行爲,跟他打死蓮花色比丘尼的惡行一樣,成了他墮入無間地獄的一個惡因。

  

  連佛陀那樣偉大的人,竟然也會遭遇如此大的逆緣,可見人心之險惡。但同時,也正是有了提婆達多這樣的惡徒,反倒襯托出了佛陀人格的偉大。後來,阿阇世王終于醒悟了,他忏悔了殺父的罪業,皈依了佛陀。

  

  瓊波浪覺朝拜完畢,走下靈鹫山的時候,靈鴿又追上了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