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死的金剛心 第8章 朝聖

  第8章:朝聖(3)

  

  瓊波浪覺到印度後最想做的事有兩件,一是求法,二是朝聖,二者並行不悖。許多時候,那些偉大的上師就隱居在聖地。或者說,那些偉大上師的隱居地本身就是聖地。

  

  除了一些目的明確的求法外,他很想踩著佛陀一生的足迹來朝聖,他想從佛陀的出生地、修道地、成道地、弘法地,一直朝拜到涅NB021地。顯然,這會爲他的朝聖增添一些難度。有時,爲了朝拜一些聖迹,他必須多次往返于同一條線路之間,但他卻因此而見證了佛陀的一生。

  

  爲了充實人生,我們的一生裏,往往會經曆無數次的朝聖。每一次朝聖,對我們的人生來說,都是一次升華。雖然朝聖的形式不同,但內涵卻是一樣,那就是敬畏並向往一種崇高的精神。

  

  同樣,在我的一生中,也經曆過無數次的朝聖,我甚至也以一種神秘的方式追隨了瓊波浪覺朝聖的腳步。它跟我實踐光明大手印一樣,成爲督促我向上的勝緣。寫到這裏,瓊波浪覺的朝聖話題也引發了我許多感慨。我想,瓊波浪覺之所以能有那麼高的境界,很大程度上跟他的朝聖有關。表面看來,他的印度尼泊爾之行是在求法,而究其實質,又何嘗不是在朝聖?那些大德,皆是他朝的聖僧;那些妙法,是他朝的聖法;他們的居住所在,當然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聖地。他(它)們都承載著佛陀和菩薩才有的精神。瓊波浪覺的每一次朝聖,都是在向往並接近那種精神。

  

  所以說,任何一個追求崇高的人,他的一生,究其實質,都是在朝聖。有時,他學習一種精神;有時,他向往一種境界;有時,他敬慕一種行爲;有時,他閱讀一本好書。無論哪種形式,只要他的行爲能使他的人生得到升華,我們就可以稱之爲朝聖。

  

  我的一生也是在朝聖。除了實踐瓊波浪覺傳承下來的那些無上瑜伽之外,我還有諸多獨有的朝聖形式。許多人都感歎我獨有的證悟方式和證悟過程,卻不知我無時無刻不在朝聖:我的觀修在朝聖,我的念誦在朝聖,我的讀書在朝聖,我的寫作在朝聖……我總是敬畏並向往某種精神,我的向往和敬畏同樣也在朝聖。

  

  更多的時候,我們所朝之聖,可能是一個人物,可能是一件小事,可能是一本好書,可能是一首樂曲……總之,任何事物,只要能給我們帶來智慧和醒悟,便可名之爲“聖”。當我們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面對它們時,只要我們懷有虔敬之心,便可名之爲“朝聖”。在我的理解中,那“朝”字,就是敬畏和向往;那“聖”字,便是能承載利衆精神的某個載體。當你心懷虔敬,並以智慧和慈悲的目光關注世上萬物時,你隨時都能從紅塵諸物中發現能令你豁然醒悟的清涼,這時,你便是在真正地朝聖了。在許多禅宗大德開悟的公案中,我們發現了許多令他們開悟的契機,有時是一縷清風,有時是一朵桃花,有時是一聲棒喝,有時是一頓飽揍,有時是一句戲子的唱詞,有時是一聲竹子的爆裂聲……無一雷同,對他們來說,每一次的開悟契機,都是一次真正的朝聖。

  

  我也一樣。我讀經典是朝聖,我跟瓊波浪覺交流是朝聖,我讀托爾斯泰是朝聖,我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朝聖,我贊美聖雄甘地是朝聖,我翻然醒悟是朝聖,我孝敬父母是朝聖,我供養上師是朝聖,我布施乞丐是朝聖,我關愛家人是朝聖,我關心他人是朝聖,我創辦“西部文化愛心工程”是朝聖,我幫助涼州盲藝人是朝聖,我以恭敬之心聆聽涼州賢孝是朝聖……總之,在我的生命裏,無時無刻不在朝聖。我的朝聖,就是在覺性之光的觀照下,以虔敬之心對待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

  

  正是這點點滴滴的“朝聖”,才促成了我後來某一天的頓悟。

  

  所以,我之所以能成爲今天的我,就得益于我生活中無數次的朝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