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極樂願文大疏 6 淨土教言--開啓信心蓮花之明日▪P2

  ..續本文上一頁的彙合處,死後轉生到色界天。他們雖然未曾修成生色界天的禅定之因,但由于相互生起猛厲的悲愍心、善妙意樂之力,爾時立即成就禅定,而往生到天界。在滅劫之時,人們通過法性力無勤便可成就禅定。以及僅以善逝、菩薩摸頂便能成就數劫中也難成就的等持等殊勝功德。此理與上述的道理相同。

  若有人認爲:經中也宣說了:需要積累無量資糧。成就誓願的因主要依靠積累資糧,如果不具有廣大資糧,雖然發願等,也不能往生淨土。

  駁斥:一般來說,成就誓願的因是積累資糧。積資也因衆生業力、根基、緣份的差別而有死後立即往生或者他世往生的。然而,如果具足強烈的信心、希求心,不依靠其他,便可圓滿一切廣大資糧之因。因爲凡是聽聞極樂世界及阿彌陀佛名號者,往昔必定積累過廣大的資糧。經中說:"未來時,至佛法隱沒之間,于此廣大法門,諸佛亦贊歎,諸佛皆稱揚,諸佛皆恩賜,此法能速成一切種智。耳聞此法的一切衆生獲得極妙善、生起諸善根,往昔侍奉過如來,得到佛陀的加持。耳聞佛號,應當生起歡喜心,獲得廣大殊勝的喜樂。並且受持、諷誦、精通、爲他衆廣說、歡喜修持,甚至以繕寫作供養也會獲得諸多福德,不可勝數"又如佛經雲:"若不積福德,不會聞此法,成就菩薩者,彼將聞此語。"又雲:"何人聽聞此勝法,憶念善逝得歡喜,何人誠信佛菩薩,彼等過去爲我友。"根據此等聖教所說之義,可推知如今耳聞佛號等十分難得,如獲寶藏,由此可知往昔積累過廣大資糧,並可推知將來必定會往生極樂世界。否則,不僅我們這些凡夫人不能了知自己前世後世的情況如何,有無解脫和一切種智的緣份等,而且大阿羅漢也不能如理了知他人的自相續,例如,華傑施主的善根 ,(大阿羅漢目犍連尊者也未能知曉)。由于衆生的業力、緣份、根基各有差別,所成就的果也各不相同,但若是具有強烈信心希求心之人,則可知他並非是無有緣份者。對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生起信心,也可成就廣大的資糧。如前面經中已宣說了此勝過塵數刹滿寶作布施的功德等之理。此外佛經中:又佛經中說:"聽聞善逝名號者,菩提道中不退轉,乃至菩提果之間,獲得不忘陀羅尼。"又說:"不轉女身獲總持,持梵淨行轉貴族,獲得殊勝叁摩地,歡喜受持菩薩行,值遇勝喜善根等,將得無量之功德。"

  總之,極樂世界的殊勝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往生到這裏的衆生都現見住于菩提樹王下的善逝如來,現前聖者之斷證功德,均獲得不退轉果位。全部具足超勝其他菩薩的殊勝功德,通過此種方式在一生中圓滿諸道等獲得難以思測的功德。所以說,如果以自力修持獲得與極樂世界菩薩同等的功德,則需要經過無數大劫,但對于(修淨土法)具有信心和希求心的有緣者來說,依靠善逝阿彌陀佛的宿願與不可思議的智慧力,以及大慈大悲力,如被人牽發般地被接引到極樂世界,並圓滿廣大功德,猶如貧人長久百般辛苦所尋覓的財富,也無法與突然獲得如意寶者的財寶相比。因此依靠衆生的善緣與佛陀不可思議的智慧二者因緣和合,極爲難修的聖道,也會毫不費力地成就。

  本來,經中也說:"傍生的行道等有快慢五種,(同樣,證道也有快慢五種。)"此外,密宗成就者,將粗身變爲清淨身,便得欲界色界持明果位,此身被殊勝本尊攝受,從而能圓滿有學道及無學道的功德。密咒金剛乘道中說;"在濁世之時短暫的一生中,也可成就雙運果位。"如果善加觀察此理則能了知諸法能力不可思議。依靠這種加持力,能夠順利成辦極其廣大之事,了知此理極爲希有,而不能視此等爲非理。同樣,毫無費力地往生極樂世界也並非不合理。因善逝如來的無量智慧幻變對此成爲事勢理 ,並且真實的教證作爲此理的正量。

  有些劣種尋思者爲何只承認極樂世界具有廣大功德這一部分聖教,而不承認依靠廣大功德之因,以聽聞佛號等即能往生極樂世界之另一部分聖教呢?這些人,對極爲隱蔽的所量之義,不以遵照聖教善加觀察的智慧力來辨別,而以愚者的胡言亂語來攪亂善逝聖教的意義。世間俗衆,本來被粗猛疑惑所逼迫,再加上前者就更增添疑惑了,本來産生合理懷疑的人想往生極樂世界,但聽到這樣的話,反而生起非理懷疑,使所積累的往生極樂世界等有重大意義的善根都失壞了。智慧尚未穩固隨波逐流的人,本來欲求往生極樂世界,聽到此話後,只會被毀壞而已。

  實際上,無有任何事勢理可以證明僅持佛號不能往生。對于極樂世界的功德與往生之因二者無有任何能害量。所以,沒有任何證據說往生極樂世界之因是非理的。假設無有任何理證,僅憑自己的感覺而不信往生極樂世界之因,則對淨土的功德、佛陀的智慧、聖道的甚深方便一切法,也會産生懷疑,最終此人將退失道心。如佛在經中說:"彌勒,如是我行善逝之事業,汝莫生疑,而當精勤也,于佛陀無障無礙之智慧,勿生疑惑,否則,汝將進入具極其殊勝之珍寶的牢獄中!"又說:"彌勒,爲使此法門不失壞,皆當交付于汝。爲使佛法不隱沒,汝當精勤也,切莫錯亂佛陀教言,否則,將長久遭受損害、不利、不安、痛苦,及墮入邪道。"知道此理後,我們應當說:"這樣的道理全是由如來不可思議的智慧力所生。"並且堅定不疑,誠心歡喜,一心希求。

  此外,有人認爲:僅僅依靠信心和希求心不能往生。

  駁斥,實際上,他們以爲佛的宏願和智慧無有這樣的能力,而對真實的聖教生起疑惑,這是極不應理的。如《梵施請問經》雲;"于佛生疑陷入大深淵,世間諸衆無法救彼人,淺慧之人退出佛門故,彼者無怙即將墮惡趣";又如《淨土經》雲:"持有邪見劣種怯弱者,對于佛法不能起信心,何人往昔侍奉佛陀者,彼等即學世間怙主行。猶如盲眼士夫于暗室,不知道路豈能明示之?聲聞尚不了知佛智慧,其余一切衆生何堪言?佛陀明知佛陀之功德,天龍夜叉聲聞不能知,宣說勝妙佛陀之智慧,此亦非爲辟支佛之道,設若一切衆生成善逝,精通勝義清淨智慧者,彼等經劫抑或超劫中,縱然贊說一佛之功德,彼等終將趨入勝涅槃,衆多俱胝劫中雖宣說,然亦未盡如來智慧量。如是佛陀智慧誠希有!是故智者應知此等理。何者誠信佛陀我語言,依照如來智慧而贊說:唯有遍智如來知諸法,極爲難得暇滿之人身,更爲難遇如來出于世,信心以及智慧更難得,故爲獲得實義當精勤。"

  具有善緣、歡喜甚深教言的人能了知:一切衆生的業力、根機、緣份的差別,通過無量次第成就果位付出的勤作也有大小等不同,諸法之能力不可思議,這是不可否認的,並知曉依靠善逝如來的智慧力,輕松便可獲得如此廣大的果報,這也應理。如《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經》雲:"阿難陀,能夠了知業之異熟、現行業力不可思議,諸佛出有壞之善根、神變、加持等亦不可思議,誰亦無法衡量思維其量。否則佛的境界成了非不可思議。"譬如,行者以密咒成就本尊時,僅依靠本尊摸頂刹那便可獲得神通,依靠密咒的能力,修行者不需先修禅定等成就神通之因,假設以前已成就,那麼密咒又有什麼甚深特殊的能力呢?同樣,經續中所說的僅以成就之物的能力現見諸佛菩薩的身相及獲得其加持,或聞法便現見真谛等,不應對所說的這些道理生邪見,凡承認是佛教徒的人都不應對往生極樂世界的道理産生懷疑,這與上述之理相同。

  所以,往生極樂世界者所獲得的廣大功德也是由聽聞阿彌陀佛名號後生起信心而産生的,並且也是來自于阿彌陀佛的殊勝希有之願力。因此說,此法是極爲希有殊勝之法。如經中說:"出有壞,您之諸根,極爲清淨。"以此爲主進行了廣說。

  所以,對此經極爲恭敬並具有殊勝緣份的人,如同聽話的兒子可從仙人父親的教誨中獲得利益。同樣,對善逝教言生起信心,隨之如理而行者(隨行者)無疑能往生極樂世界。那些隨法者依此理證之力對佛語生起誠信並對佛陀不可思議的智慧生起清淨定解,此等善緣者猶如明目者依靠陽光可現見色法一般。對所宣說的此極爲隱蔽的所量聖教義,毫不懷疑地行持,如此可獲得所抉擇的無等意義。以一切所知中具有無與倫比的功德者、獲得佛果的因即是行持無量菩薩行。想要修學菩薩行並欲救度一切衆生擺脫危難具有大悲心的人,善加觀察時,了知一切衆生因被粗猛業惑所迫、不具殊勝智慧等,而難以通過一切聖道。令他們輕而易舉便可圓滿一切普賢行願的殊勝方便,即是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其原因爲:依靠佛陀的願力和智慧力,僅以信心希求心便能往生極樂世界,往生後無勤而獲得信力等勝妙功德,不會退轉,將圓滿一切普賢行。佛徹見此理後在《普賢行願品》中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刹,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所以,修持此法極爲容易,並且具有重大意義。

  想要精勤修持往生極樂世界修法的人應了知晝夜有二種修法。白日修法:在白天,按照經中所說的來觀想憶念極樂世界的一切能依所依功德。對此生起清淨信及願往生的意樂信,對佛陀的甚深幻變之理生起猛烈的勝解信,並且不間斷地觀想極樂世界的形相,盡力積累善法資糧,爲往生極樂世界以強烈的希求心作回向。就竅訣而言,能迅速積累無邊資糧、淨除罪障、增上善法的攝要即是七支供,所以應當勤修七支供,念誦阿彌陀佛名號,誦持陀羅尼咒,祈請聖者勿舍誓願,並勤祈禱、修瑜伽;夜間修法:臨睡之時,觀想自己住于極樂世界並親見阿彌陀佛,在猛烈的希求心不離正念中入眠。有關白日修煉淨土法與夜間修往生法的殊勝方便要點,新派、舊派及經教伏藏品的竅訣次第中有廣述,應當從中了知。

  總之,首先了知往生的功德和能夠往生的道理後,日夜不斷生起信心、發起精進並將一切善根回向往生極樂世界,若能如是行持,上等者今生便能親見導師阿彌陀佛並得授記,獲得往生極樂世界的把握;中等者出現獲得加持的驗相;下等者也可夢見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的形相,這些都是往生極樂世界之驗相。因爲依靠意樂力,在夢中顯現,至少也必定種下了習氣的種子,以細微的意樂習氣,也能往生,這是佛陀的誓願力所致。

  假設沒有獲得如此明顯的驗相,然而,不用說今生反複生起信心與意樂會往生。甚至在臨終時,令其耳聞佛號,並對極樂世界生起向往之心也能往生,因臨死時的神識具有極強之力,再加上阿彌陀佛的殊勝願力。在中陰界憶念佛號也能作爲立即往生彼刹的因,因爲在中陰界時,神識容易轉變,並且阿彌陀佛的誓願具極強力。所以今生、臨終、中陰的這些修要極爲關鍵。

  因此,一切具有智慧的善緣者依靠這樣的如來聖教,自相續中無勤便能獲得菩薩的殊勝奇妙功德,理應修學如此殊勝的方便法。

  戒律清淨聞思已究竟,以強信心勤積廣資糧,

  恒時精進修持極樂刹,善妙應行圓滿瑜伽要。

  無等大恩上師如意寶,金言勸請造此論文時,

  吾發殊勝無垢清淨心,離諸貪嗔破立分別念。

  爲遣余衆于此實修要,所執微乎其微疑惑障,

  以及著論無邊功德故,我思此理精勤造此論。

  彼之善聚猶如妙日光,遣除一切能障懷疑暗,

  顯明深廣殊勝妙智慧,及與彼因無垢經教典。

  願諸衆生具足勝信德,如理成就無量光壽佛,

  善逝如來廣大諸宏願,以及無邊如海之智慧。

  此論是因我等最初之大善知識、圓滿叁學功德者,行持菩薩行自在暢遊極樂世界、無等恩惠名稱幢吉祥賢足比丘賜予吉祥哈達、稿紙等,並再叁勸請,其弟子麥彭加樣那加于達倉靜處,爲回報上師恩德而造此論作供養,依此善根願諸衆生,往生極樂世界,善哉!吉祥!

  譯于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漢經堂

  藏曆二000年八月十五日重新校正

  注釋:

  1.麥彭仁波切:(1846--1912)文殊菩薩化身,七歲時便造了歸納整個顯密竅訣的《定解寶燈論》,爲曆史上唯一不經有勤修學而顯現究竟智慧的大成就者。一生中著述了大量顯密論著及修法儀軌,爲甯瑪巴教法的大紹隆者,于後世影響及大。

  2.發本師之心:應敬重此法如敬重本師釋迦牟尼佛。

  3.出有壞:梵語薄伽梵之藏文意譯,漢譯爲“世尊”。“出”謂超出生死涅槃二邊;“有”謂有六功德;“壞”謂壞滅四魔。

  4.量士夫:量指正量,士夫指補特伽羅。因爲佛的身口意清淨,無諸垢染,故爲量士夫。

  5.經叁觀察:經過現量、比量及聖教量的觀察。

  6.第叁處:即聖教量。第一處爲現量,第二處爲比量。

  7.等持:禅定。

  8.別時意趣:佛說法之四意趣之一,指在余時方能得到利益。

  9.巴吉施主之善根:無量劫前巴吉施主曾爲一蟲身,落入水中時順水流繞塔叁周,以此種下善根。

  10.事勢理:法性力,亦即與空性無二之自然規律。

  11.成就之物力:如灌頂時之不可思議加持物等。

  12.善男子聆聽仙人父親的教誨:仙人指婆羅門,以前印度婆羅門教爲父子親傳。

  13.能依所依:此能依謂阿彌陀佛,此所依指極樂刹土中之器情世界。

  14.等起:意樂。

  

《極樂願文大疏 6 淨土教言--開啓信心蓮花之明日》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入密明燈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