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敵人不是世界,而是你的分別心

  敵人不是世界,而是你的分別心

  昭顧于當下,返照于覺知。

  了知見聞者,吾心非吾體。

  認知真心,並且懂得如何保任之後,仍然不能沾沾自喜、放松警惕,也不能沈浸在那份朗然空寂的自在與逍遙之中生出散漫心來。你必須時時刻刻提起正念,清醒、明白地監督自己的覺知,不能讓覺知隨著念頭跑掉,也不能讓過分強烈的覺知把你從空性中拽出來。總之,你必須看好你的心。

  品味湛然空寂、毫無挂礙的是你的心,感知世上一切的仍然是你的心。心是什麼東西?心是靈魂與真理的契合,是真正意義上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大腦,是所謂的“能見聞者”。能見聞者並不是我們的肉體,否則爲什麼那些也有肉體的死人卻不能見聞?所以說,真相並不存在于感官之內,也並不藏在外部世界裏某個名爲“聖地”的角落。了知真相的,唯有我們的朗然真心;洞察一切的,唯有我們的朗然真心。

  我們認真地觀察,最後會發現能見聞者非心非體。

  那麼,是什麼東西在觀察?是誰在觀察?很奇怪,總有個觀察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覺性。這就是心性在起作用。

  因爲一切都要從“心”開始,所以佛教開拓了許許多多的智慧修煉之法,據稱有八萬四千種,但究其實質,都是在心性上用功。一種是從見地入手,見上求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頓悟漸修”,它講究的是先從心性入手,得到性空正見後再修定;另一種是修上求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漸修頓悟”,即先從修定入手,精修住心之法,消除散亂,消除昏沈,安住掉舉搖動之心,達到身心輕安。得定之後,再由止生觀,觀察諸法實相,以達到覺悟。

  想知道自己適于哪種修行方法,你的善知識自會爲你解謎,但我在這裏卻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無論你選擇哪種修行方法,都必須做好打一場硬仗的心理准備。因爲修行這條路,確實非常的不好走。尤其是剛剛開悟的時候,你會看見自己心裏有許多的汙垢,這些汙垢或許是你一直都刻意回避的。所以,一旦觀照自心,直面它們的存在,你就會覺得非常痛苦,覺得自己的心就像是一個垃圾回收站,裝滿了各式各樣醜陋不堪的習氣,似乎怎麼清都清不完。

  爲什麼會這樣,世界上有沒有一個一直都那麼清淨的人呢?幾乎沒有。抛下前世積累的種種業力不說,我們從嬰兒時代就已經在父母的身上“繼承”了許許多多錯誤的觀念與習慣,生活環境更像是巨大的染缸一樣,不斷染汙著我們的真心,這些東西不斷滋長著我們的分別心,讓我們産生了各種各樣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的習氣。以至于認知真心之後,我們仍然必須不斷與分別心的“眷屬”作戰。什麼是“分別心的眷屬”?貪婪、仇恨、愚癡、傲慢、懷疑。這些罪惡的種子撒在看不見智慧光明的角落裏,不斷被世間八風和妄念所滋養,于是,人間便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紛爭——因爲有了分別心,才有了貪婪,有了仇恨,有了愚癡,進而也有了戰爭、有了屠殺、有了墮落,也便有了六道輪回……

  雖然路途艱辛,但這清理的過程是非常必要且值得的。在清理內心垃圾的同時,你必然會感到心裏的重擔越來越輕,能夠影響你心情的東西越來越少,你的眼裏只有可憐的孩子和可敬的人,你再也找不到將你的心捏得生痛的貪婪、嫉妒與怨恨,你將會感到自由與快樂的號角似乎一天比一天更加嘹亮。所以說,只要你有向上、向善的渴望,只要你希望得到解脫與救贖,那麼就別放棄,再精進一點,好好地從下面的兩種方法中選擇一種,來對治你的分別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