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出離是解脫的渴望

  出離是解脫的渴望

  沖破諸纏縛,還我自由身。

  掙紮複掙紮,擺脫苦惱心。

  由是出離意,漸斷欲望根。

  軟化諸執著,消融于虛空。

  既然不再迷戀世上所有的東西,就一定要沖出紅塵的羁絆,沖出紅塵的火獄。逃出去,證得自由之身,再也不願受到任何束縛。可見,有了出離心,才會上求佛道,才會真正地尋求解脫。因此,經典中將出離心、菩提心與空性見稱爲修學佛法的“叁根本”。

  那麼,什麼是出離?

  經典中說道,出離就是超出、脫離的意思,也就是說要覺悟,要超脫生死輪回,要達到解脫。不過,因爲人們對解脫有著不同層次的理解,所以他們對塵世的出離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出離心也根據人們的渴望程度不同而被分爲兩種:一種是離開地獄般的極致痛苦、離開惡鬼般的貪婪之苦、離開畜生般的愚昧之苦,趨向人、修羅與天人叁善道,這種出離是一種趨善避惡;另一種是擺脫一切束縛,獲得一種終極自由與解脫,從外部世界的奴隸進化爲“主人翁”,這才是真正的出離。

  舉個例子,你在一個爾虞我詐的環境中工作了好幾年,身邊所有人都習慣了以損人利己的方式向上爬,你也是如此。但是隨著時間一天又一天的推移,你漸漸發現,這樣的生活似乎毫無意義,你覺得自己像是在做一個利欲熏心的遊戲,你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麼,因爲每一樣你曾經擁有的東西,都像破了的水泡一樣或遲或早地從生活中消失了,那些建立在它們之上的“快樂”更是如此。而且,你發現自己因爲長期沈迷于這場遊戲,已經無法再相信任何人,甚至開始防備、揣測和算計你的愛人。

  你失去了傳統意義上的“溫暖港灣”,找不到任何一個能讓你放下一身盔甲的地方,你每時每刻都生活在寂寞、失落與對未知的恐懼當中。可悲的是,你的另一半似乎也是如此。更可悲的是,你發現雖然這場遊戲的所有參與者都是如此,但每個人都並不明白自己爲何會陷入這樣的痛苦當中,他們將所有的痛苦都視作生命的必然,或者歸咎于外部世界。那麼,他們又是如何解決這種痛苦的呢?不願意面對自己心靈的他們,不得不用工作或者各種各樣的節目來填滿自己的生活,讓自己無暇面對心靈的創痛。痛苦到極致的時候,他們甚至會以虐待自己的身體,比如徹夜狂歡、酗酒,甚至自殘等等來逃避靈魂的陣痛。當然,這一切都是無補于事的。除非他們有一天敢于直面自己的心靈,敢于承認欲望之追求的盲目性以及它與幸福並無直接關系,敢于質疑自己整個固有的思想體系、行爲標准,否則,他們的生活便無法得到本質上的改善。

  明白了這一點之後,你漸漸對一切都感到厭倦,似乎對什麼都不那麼在乎了。華衣美食不再吸引你,總經理、CEO等名銜對你也不再是致命的誘惑,你失去了往昔那種追名逐利的欲望,你只想脫離這個虛假的世界。你開始叩問自心,尋找自己的夢想,尋找自己賴以生存的“活著的意義”,你願意爲這意義付出整個靈魂與生命,即使無法得到他人的理解也在所不惜。因此你生出了強烈的出離心,開始追求引導人們走向解脫的佛道。佛道是什麼?佛道是智慧,是愛,所以出離之後,你就開始修煉,心也開始鬥爭:我一定要掙紮、擺脫這個苦惱之心。因爲有了出離心,欲望漸漸消失了。眼觀諸色,也不貪婪;耳聽諸聲,也不貪婪;鼻聞諸香,也不執著;舌嘗諸味,也不執著。六根不再是“賊”,五毒化爲五智。各種執著,也被自己的心軟化了,慢慢會消融于真心的光明之中。

✿ 继续阅读 ▪ 對岸的惡犬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