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爲人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自高自大

  爲人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自高自大

  畢秋帆是清代著名的經學家、史學家和文學家,他編纂的《續資治通鑒》可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相媲美。

  乾隆叁十八年,畢秋帆任陝西巡撫,赴任時經過一座古廟,于是進廟休息。一個老和尚坐在佛堂裏念經,此時,有人報巡撫畢大人來了,這個老和尚既不起身,也不開口,只顧自個兒念經。

  畢秋帆當時只有四十出頭,中過狀元,名滿天下,可謂英年得志,見老和尚這般傲慢,心中不悅。念完一卷經之後,老和尚這才離座起身,合掌施禮,說道:“老衲適才佛事未畢,有疏接待,望大人恕罪。”

  畢秋帆說:“佛家有叁室,老法師爲叁寶之一,何言疏慢?”

  隨即,畢秋帆上坐,老和尚側坐相陪。

  畢秋帆問:“老法師誦的何經?”

  老和尚答:“《法華經》。”

  畢秋帆說:“老法師一心向佛,摒除俗務,誦經不辍,這部《法華經》想來應該爛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阿彌陀佛”?”

  老和尚聽了,知道畢秋帆心中不滿,有意出這道題難他。他不慌不忙,從容答道:“老朽資質魯鈍,隨誦隨忘。大人文曲星下凡,屢考屢中,《四書》《五經》想來也應該爛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子曰”?”畢秋帆聽了不覺大笑,對老和尚的回答極爲贊賞。

  獻茶之後,老和尚陪畢秋帆觀賞菩薩殿宇,來到一尊歡喜佛的佛像前,畢秋帆指著歡喜佛的大肚子對老和尚說:“你知道他這個大肚子裏裝的是什麼嗎?”

  老和尚馬上回答:“滿腹經綸,人間樂事。”

  畢秋帆不由連聲稱好,因而問他:“老法師如此才學,取功名易如反掌,爲何抛卻紅塵,皈依叁寶?”

  老和尚答:“富貴如過眼煙雲,怎麼比得上西方一片淨土!”

  兩人又一同來到羅漢殿,殿中十八尊羅漢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畢秋帆指著一尊笑羅漢問老和尚:“他笑什麼呢?”

  老和尚回答說:“他笑天下可笑之人。”

  畢秋帆一頓,又問:“天下哪些人可笑呢?”

  老和尚說:“恃才傲物的人,可笑;貪戀富貴的人,可笑;倚勢淩人的人,可笑;鑽營求寵的人,可笑;阿谀逢迎的人,可笑;不學無術的人,可笑;自作聰明的人,可笑……”

  畢秋帆越聽越不是滋味,連忙打斷他的話,說道:“老法師妙語連珠,針砭俗子,下官領教了。”說完深深一揖,便帶領仆從離寺而去。

  從此以後,畢秋帆再也不敢小看別人了。

  啓示: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強中更有強中手。爲人處世雖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可自高自大,不要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從而高看自己,小看別人。做人要謙和、寬厚,千萬不可恃才傲物。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自以爲是、恃才傲物的人。他們自以爲懂得一點就誇誇其談,其實這樣的人很可悲。他們顯示的其實正是他們所缺乏的。這則故事教育我們:爲人處世一定要低調、謙和,切忌妄自菲薄或自視甚高。

✿ 继续阅读 ▪ 寬容別人的錯誤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