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煙供
佛陀開示我們說:「人和鬼同一個時空,草木屋舍房宅通通都有鬼」那我們又怎麽辦呢?在外道的做法就是趕鬼,認爲他們都是不好的,邪惡的,肮髒的,把他們趕出人所居住的地方,事實上這是不智,不究竟的做法;佛教的做法是以悲心來看鬼道衆生,鬼道衆生其實非常痛苦,他們因爲過去的一個業的召感,讓他們沒有東西吃,他們餓卻餓不死,所以我們一個修行人要懂得怎樣施食。一個佛教徒要是不知道有餓鬼道的存在,那就是缺乏佛法的知識,假如你知道有餓鬼道的存在,又不施食,那就是不慈悲。我們對于跟我們同一時空的餓鬼道一定要想辦法來施食,煙供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因爲你不需要變,你只要把香點燃,煙就不斷的冒上來,鬼只要吸叁口就會飽,因爲香本身有平等性,不管這個空間來了多少鬼,他們所聞到的香都是一樣的味道,不會因爲來了很多的鬼,香味就變淡,吃不飽。而且我們今天做了煙供,明天不做煙供,鬼也不會找我們麻煩,因爲鬼有他心通、宿命通,他知道我們什麼時候做、什麼時候不做,更何況布施跟欠債不一樣,布施是我們隨喜功德,我們不布施怎能找我們麻煩。但假如說我們不供養他們,他們就會到廁所去吃,因爲廁所還有食物余留下來的味道,這樣對他們並不好。所以我們還是要用製作如法的香來供養他們,這樣才能夠跟他們有一個更和諧的相處。而且在做煙供法施食給餓鬼的時候,這個功德是非常的大,在大藏經裏面皆有記載,所以在一個佛教徒來講,必須要懂得怎樣施食,尤其對鬼道衆生我們要用慈悲的心態去看他們,不要和外道一般見識,對鬼不了解,生錯誤的一個認知,對鬼是不公平的。修學佛法總是要不斷的去重修,不斷的去了解,我們要明白,這個鬼道衆生,當我們在供養他以後,他可以立生天上,甚至往生到西方淨土,因爲鬼道衆生的聰明智慧是我們人的好幾倍,甚至有五種小神通,他們可以具足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他們只有一個漏盡通沒有,但是因爲過去業力的召感,讓他們沒有東西吃,所以非常的痛苦,當他們一吃飽以後,依照他們的智慧及他們的神通,可以立生天上或往生淨土,所以施食給餓鬼道,對我們本身的福德資糧是非常的大,在大藏經裏面說,能夠施食給餓鬼道,等同供養十方諸佛。在<甘露經>裏又特別提到,我們能夠供養阿羅漢或者辟支佛,我們可以有五百劫的人天果報,但是這是有限有量的,假如今天我們能夠供養鬼道衆生一揣之食,就是一點點食物的話,他的福壽無限無量。所以我們能夠利益鬼道衆生,這個福報是很大的。在<佛說施食得五福報經>佛陀說:我們今天能夠施食給餓鬼道,我們可以得到五種福報,因爲施食等于給鬼命,所以我們的命也會長,也能得到平安,力氣,色即容顔色好,甚至得辯才即智慧,施食能得五種福報。但是一般人要來參加法會才能夠超度鬼道衆生,要很大張旗鼓,才有辦法來利益到鬼道衆生,事實上如果我們每天可以修煙供法的話,對鬼道衆生也有立竿見影的利益,這個對于一個佛教徒來講,可以說是一個很值得大家來探討的一個法,只可惜這個法門經常被誤導或者在說法的過程當中沒有辦法把他說的很完備,而讓很多人誤解,而對這個法生起一個不當的想法,這個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當我們在做煙供時,當下的心態、動機是很重要的。我們應該懷著慈悲心、菩提心以及利益衆生的心來做。而不是抱著有所求的心,那才是正確的。
附:
在西藏蓮花生大士時代,相傳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前,佛法傳到西藏地區。當時藏王赤松德贊想建一座寺廟來弘揚佛法,但是白天辛苦蓋的廟,到了晚上就被妖魔地神鬼怪破壞阻礙蓋廟,蓋了很久一直蓋不好,于是藏王就派當時一位叫博帝薩土垂的大堪布到印度請來法力高強的蓮師。當時大家都認爲蓮師會跟妖魔鬼怪鬥法,但是蓮師來到當地,卻收集了當時最好的五甘露樹等物來做煙供的法物,包括菩提樹、白檀木、野蒿、乳香、卷柏等樹,以及一些好吃的食物、好看的物品,等到晚上,將這些一切美好的事物燃燒,同時配合上經咒,以虔誠的心意供養這些妖魔地神鬼怪,終獲妖魔、地神、鬼怪的喜悅,受感動之余,便盡心盡力幫忙蓋廟,最後使得蓋廟的工程反而提早完工。而這廟便是西藏的第一座寺廟→桑耶寺。後世的人遂承襲了這個方法,做爲除障增福的最好修法。因爲衆生因無明業障的召感而流轉於六道,很難頓悟本來面目,藉著煙供的方法,每天累積供養叁寶和護法的功德,命終時可獲引導至西方淨土,彙歸毗盧性海,並由於每天的煙供濟助六道衆生,以及對餓鬼道、地獄道和中陰身的無邊利益,其功德力可令修法的人解除累世的冤結,並令障道的鬼神,冤親債主轉爲護法,不再作祟,迅速消除人我之業障,如所知障和煩惱障,迅速累聚福德、智慧兩種資糧,苦修煙供法做得圓滿亦可開悟成佛,是佛教密宗極重要的修行功課。綜合許多轉世活佛的開示,修持煙供可獲下列八大利益:
(一)解除宿怨
(二)諸業滅盡
(叁)速獲功德
(四)感富餞果
(五)病苦痊愈
(六)天龍地祗擁護心
(七)處所吉祥
(八)速證佛果
由于修持煙供具有上述殊勝的好處,學佛的人應每日精進的修持以至成佛。由于因有修持煙供而激發的廣大悲憫胸懷,才能獲得佛法上的成就。否則,將會因累世的宿債未還而影響學佛,並因怨親債主的困擾進而對佛法生懷疑,甚至後悔、懊惱所做的布施和種種善業及修行。因此,學佛的人應好好的以清淨的心思維佛法的真谛,並了解學佛的次第,如此才能認真面對消除自己累世的債務,使今世以至未來世越來越順遂,最後才能脫離輪回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