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現代人最喜歡的口頭禅之一了。這兩句話,出自于禅宗的經典《心經》。
《心經》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簡稱。“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波羅蜜多”是“到彼岸”的意思,“般若波羅蜜多”是說禅的智慧像一條大船,能把我們從生死煩惱的此岸,渡到快樂自在的彼岸去。
《心經》總共有260個字,是600卷《大般若經》的綱領,它的主要內容是闡述空的原理。
《心經》上說: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色”指物質的現象;“受想行識”指精神的現象。這幾句經文是說,一切物質的現象和精神的現象,它的本性都是空。
在這裏,“空”是指空的性質,而不是任何事物都不存在的“空”的狀態。
爲什麼一切皆空?因爲一切事物都是緣起的,都是由各種因緣和合而生成的,所以它們在本性上是空的,這就叫緣起性空。
另一方面,正因爲一切事物在本性上是空的,所以當各種因緣和合時,可以生起一切事物。
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兩句話中,“空”是指空的性質,而不是任何事物都不存在的“空”的狀態。這是我們需要特別記住的一點。
觀色即是空
一切事物都是緣起,都是各種因緣和合而生成的,所以在本性上是空的。比如人的身體,從“色即是空”的角度看,就是“四大皆空”。所謂“四大”,是指組成人的身體的“地、水、火、風”這四種性質。
地大是指堅硬的性質。人是由骨骼支撐著的,骨骼就是堅硬性的地大;
水大是指潮濕的性質。人的血液、眼淚、唾液等是潮濕性的水大;
火大是指溫暖的性質。人的體溫就是溫暖性的火大;
風大是指流動的性質。人的一呼一吸是流動性的風大。
人的身體由“四大”組合而成。因爲是組合而成,所以它的性質是空的。也因爲是組合而成的,所以必須處在調和的狀態。如果不和諧,就會有麻煩。
比如,火大出了問題,你的體溫不是37度,而是40度,那麼你就要睡到病床上去,打點滴;再比如,風大出了問題,一口氣上不來,你就會往生西天。所以四大必須處在調和的狀態。一個人生病時,就叫做“四大不調”;一個人離開世界的時候,就叫做“四大離散”。
不光是“四大皆空”,用禅的觀點來看,人世間的一切,都處在無常變化之中:
生理現象的無常,有生、老、病、死;
精神現象的無常,有生、住、異、滅;
物理現象的無常,有成、住、壞、空。
釋迦牟尼這位偉大的教育家,在一生中用了22年的時間來講解600卷《大般若經》,可見這部經典是何等的重要。《心經》就是《大般若經》的提綱。《大般若經》的主旨也就是《心經》的主旨。那麼,這個主旨到底是什麼呢?有一位法師把它總結成12個字:
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最能體現觀色成空智慧的名言,是《金剛經》中的一首偈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