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寄生蟲之外,絕不殺害其它的所有生命;或者發誓不殺害現在不太可能殺害的老虎、大象、熊貓等等珍稀動物,包括發誓不殺害現在根本不存在的恐龍,也有一定功德。雖然這是一種不完整的戒殺,也比完全不戒殺要稍強一籌;
第二種,是中等的要求。就是只有當遇到命難時才殺生,比如在肺、肝等器官中發現了寄生蟲,如果不打死,自己就會死亡,爲了保住性命,才不得已而殺之;或者在僅剩的少量食物中發現了蟲子,如果自己不吃完這些食物,就肯定會餓死,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只有趕走小蟲,獨吞該食,除此之外,絕不殺害任何生命;
第叁種,是上等的要求。就是無論遇到何等的困難,也絕不殺死任何生命。仍以前面所說的情況爲例。
如果在身體內發現了蛔蟲之類的寄生蟲,要治療疾病,就必須將其打死,不然自己就會付出生命的代價。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關于細菌是否屬于衆生,至今還沒有一個非常確切的答案,所以這裏暫時將細菌排除在外。
另外,在僅剩的食物中發現了蟲子,如果將這些蟲放到其它地方,它們就會因爲失去了賴以生存的食物而必死無疑;若將僅有的食物布施給蟲子,自己又將命喪黃泉。在不是將蟲子扔到一邊,就是要放棄自己生命,二者不可兩全之際,若有縱然犧牲自己的生命,也絕不故意傷害其它衆生的決心,就算是最崇高的發誓。
很多人都自诩爲了不起的大乘佛教徒,但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內心深處的軟弱就會暴露無遺。請大家衡量一下,自己是否有堪稱大乘佛子的資格?如果沒有,就應坦然承認,而不要自命不凡。如果現在能有爲了衆生而舍棄自己生命的決心與勇氣,不論將來是否能夠做到,也算得上是守持上等戒殺之人。
問 :能夠說說戒殺的功德嗎?
答 :1、現世的功德
佛經中說過:諸佛菩薩、世間神靈都會對戒殺行爲感到滿意、高興,並竭力贊揚戒殺之人。
另外,戒殺之人還可以獲得健康。當然,如果前世的殺業重于今世的戒殺功德,或因爲其他原因,就仍有可能會生病。但發誓戒殺之人即使偶感小恙,卻可以代替墮入地獄的巨大痛苦
戒殺之人縱使到了晚年也是耳聰目明、五根敏銳。
戒殺還可以消除壽障,延年益壽。有很多人在遭遇壽障之際,會驚恐不安地延請僧衆念誦很多儀軌。其實,念誦儀軌雖有作用,但最奏效的方法,無疑是戒殺。通過戒殺,就可以遣除所有的壽障。
戒殺之人不僅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庇護,就連世間的羅刹、魔鬼等非人,也會保護此人。護法以及其它世間神靈,也會晝夜圍繞,嚴加守護
很多居士都在堅持供護法,並念誦格薩爾王等各種護法儀軌,但如果不吃素戒殺,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如果能戒殺吃素,則儀軌可念可不念。即使不念,護法等鬼神也會履行保護、照看戒殺之人的責任。
以上這些戒殺的現世功德,都是佛陀親口所說的。
2、後世的功德
經書中講了很多戒殺的後世功德,歸納而言就是:在沒有出離心、菩提心以及特別回向的情況下,戒殺之人來世可以投生爲天人。
戒殺、放生還有一個重要功德,就是可以成就戒殺之人的任何一個心願。
比如說,如果在戒殺放生時發願:願我能以此功德,而成就阿羅漢的果位,將來就會成爲阿羅漢;如果發願:願我能以此功德,而成就緣覺的果位,將來就會成爲緣覺;如果發願:願我能以此功德,而成就佛的果位,將來便會成就佛的果位。其它願望也可依此類推。願力本身就是不可思議的,在有了戒殺放生功德的配合之後,更會如虎添翼,成就所願。
因此,在我們每次放生結束,念誦《普賢行願品》作回向時,大家一定要珍惜這個難得的特殊機會,盡力地強調自己的心願。要知道,這時的回向之力與平時是迥然不同的。
問 :護生與放生有何不同?
答 :護是愛護,在日常生活中與它們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和睦相處的根本原因在平等對待;如果不平等,和睦就談不上。
和平兩個字,和是果,平是因;希求一切衆生和睦相處。如果沒有平等對待的心,和睦相處是肯定做不到的。今天我們這個地球上,許許多多國家、種族、宗教不平等,所以世界永遠不會有和平。什麼時候世界有真正和平呢?大家都覺悟了,人與人之間應當平等對待,人與一切動物要平等對待,人與一切植物要平等對待,和平就落實了。放生是看到那些小動物被人抓到,就要被人殺害了,我們遇到,這個時候應當想方設法把它買下來。我們念佛、誦經、念往生咒,給它回向、給它祝福。爲什麼?是給他種下學佛的善根,等到機緣成熟啦,它自然會學佛,說不定到最後還是它成了佛來渡你呢!所以護生是本,放生是末,本末一定要搞清楚。放生是衆生有急難的時候,我們幫助它一把,古德常講:“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所以要救護衆生的這些災難。
問 :外道與佛教放生的區別:
答 :有很多其他宗教也倡導護生放生,但是佛教護生放生的不同,就是通過護生放生活動中的念誦儀軌與施甘露水,給有情種下了解脫的種子。而其它宗教卻不能。仁波切特別特別強調“法布施”的重要性。
問 :小乘與大乘放生的區別:
答 :小乘的護生放生活動,主要目的是自利。而大乘的護生放生活動主要目的是利他。而這些區別主要取決于護生放生活動的發心與回向。所以護生放生活動中以加行發心、正行無緣、回向菩提的叁殊勝攝持至關重要。
大乘的護生放生活動的殊勝:
一是對有情的無畏施,使他們脫離暫時的死亡恐懼與痛苦,得到暫時的快樂。
二是對有情的法布施,使他們種下了解脫的種子,將來一定會解脫。
叁是培養佛子的菩提心,讓自他迅速解脫。
四是昭續佛法,使更多的有情不斷的與佛法結緣,同時也是創造善知識長久駐世的殊勝緣起。
問 :放生可成佛否?
答 :諸佛無心,惟以愛物爲心。人能救物之苦,即能成就諸佛心願矣。故一念慈悲,救一物命,是一念觀世音也。日日放生則慈悲日日增長,久久不息則念念流入觀世音大慈悲海矣。我心即是佛心,焉得不成佛乎!故知放生因緣,非小善之所能比。凡我同願,宜廣行勸勉,善令群生同歸悲化。
問 :爲什麼放生功德最爲第一
答 :一個人如果真的想要求得福壽,一定要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廣。然而若想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廣,所有的善事中沒有比放生更徹底更完美的。這是因爲一個人嘴巴吃的,肚子裝的十分有限,所以一個人如果戒殺吃素,少殺掉的生命,免造的殺業,仍然有限,即使我們努力相互告訴,輾轉勸說周遭親友,然而一部分的人相信,一部分的人不相信,真正能夠聽從我們的勸告從而感化他們不殺生吃素的人也只是寥寥可數。
惟有放生,功德最爲無量無邊。我們一輩子行善的願望,可以在一天短短的時間內滿足實現,千千萬萬人累積善事的功德,我們自己一個人便可單獨完成。只要有信心努力去做,災禍危難可以馬上消除,福報感應可以馬上到來,古今中外,從來沒有一個人會有例外。
而且一般的善事,雖然也可以匡正天意,改變命運,必須等待機緣,必須遇上機會才能有所作爲。比如說複合別人離異的夫婦,找回別人失散的骨肉,歸還別人遺失的錢財,拯救別人垂危的生命等等,功德也都是很大,但這些都不是常常可以有的事情,未必我們能遇得上,就算遇上了,也只是偶然而已,絕對不可能有常常可以持續去做的機會。
惟有放生,最爲殊勝。無論什麼地方,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進行。錢多的時候,我們便買多一點,多放一些生命;錢少的時候,我們便買少一點,少放一些生命。自己可以衡量自己的能力量力而爲,沒有什麼金錢上多少的限製,並且人多人少都可以進行。
我們自己如果趕快去放生,短短的時間內即可滿足我們的願望,而且短短的時間內馬上會得到成效。放生這件事情,看起來非常簡單,做起來也非常容易,感應效果快速並且所得功德廣大,一個人放生,可以免除一個人身家的疾病災難,衆多人放生,可以挽救世界的浩劫,改變世界的命運。
如此看來,想要自己所行的善事既深又廣,真的非放生莫屬。所以說,放生功德最爲第一。
問 :放生後自己會有什麼改變?
答 :放生可以長養我們的慈悲心腸。在放生過程中讓我們體會到天地萬物率皆平等,皆有感覺,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真理,使我們慈悲看待每一條生命,並且尊重珍惜!從而在生活中戒殺茹素,護生助人,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以慈悲心看待世間的一切。要知道佛心就是慈悲心,當我們長養慈悲,心與佛合,諸佛歡喜,自然容易與佛感應道交,學佛道業自然容易成就!
問 :請問曆代祖師大德有哪些人提倡放生?
答 :提倡力行放生是世尊金口宣說千古不易的真理,曆代祖師大德親身實踐並廣爲提倡者多不勝數。古代如智者大師、寒山大師、拾得大師、永明大師、慧能大師、蓮池大師、憨山大師等;近代如印光大師、弘一大師、虛雲老和尚、金山活佛、李炳南老居士等,均教誨我們要力行放生,典籍曆曆,查當可知。
問 :隨喜別人放生有什麼利益?
答 :一般來說,隨喜是十分重要的法門,每次我們隨喜後,自己的功德便會增長,就像收到銀行存款的利息一樣。銀行不會隨時給我們利息,但是每當我們隨喜的時候,功德立刻加倍。如果在做完禮拜叁十五佛一百拜之後,在它支供養文中做隨喜的話,我們每一拜所累積的難以思量的功德都會加倍增長。同樣,如果隨喜無始世以來,我們所做的一切的功德,功德會更增長,令人無法置信。每當我們隨喜他人的功德,如果那人的境界高過我們,我們累積的功德便是那人的一半;如果他們的境界低于我們,我們累積的功德則是他們的兩倍。我們獲得的功德超過另一個人累積的功德。例如,帕祊喀仁波切在他的菩提道次第教法中說,如果我們不是菩薩而隨喜菩薩一天所積集的功德,我們也因而積集了一半的功德或菩薩半天所積集的功德,假設不隨喜的話,我們大約要在13000年才能積集到那麼多功德,精確的數字有待查考。如果我們隨喜佛陀一日累積的功德,我們累積到他十分之一的功德,我想這當然是由于佛已成辦了一切功德的積集,而且遠高于菩薩。佛菩薩衆有無量多,所以每當我們隨喜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菩薩的功德,我們便累積了浩如虛空、無法置信的功德。還有,有情在無始世之中已經積集了非常多的功德,即使在幾秒鍾之內,我們因隨喜所積集的功德就超乎想像。隨喜是清淨的修行法門,沒有涉及八世俗法之虞,因爲積集隨喜功德,不需要做任何特別的外在活動,純粹牽涉到內心活動而已。沒有人看得見我們在隨喜,因爲那僅僅是意樂。隨喜是不爲人知的修行,所以容易成爲清淨的修行。
在日常生活中,每當見到其他人好事臨頭,我們應當隨喜。每當見到莊嚴的寺院,甚至是一張寺院的照片,也應當隨喜,隨喜施主、住持及建寺的僧衆所積集的功德。這樣一來,雖然你沒有任何工夫籌款或建寺,也可以積集他們所造下的功德的一半或一半以上。還有隨喜別人事業成功,造下自己成功的因。當別人好事臨頭或高興的時候,隨喜他們是菩薩行。菩薩致力于有情的安樂,所以每當有情安樂時,菩薩就非常歡喜。每當需要朋友的人找到朋友,需要房子、車子或其他東西的人如願以償時,都應當隨喜。例如,見到有人坐在賓士或其他昂貴的車子裏時,應當隨喜。這樣,我們會積集大量的功德,而且一直都很快樂,因爲免除掉嫉妒的惡業,惡業那只會妨礙自己現在及未來的成就,包括成佛在內。見到有人高興,或有好事臨頭,或在修行佛法,我們應當感到歡喜。應當像母親見到鍾愛的獨子找到一百萬元般高興。佛學的教法中提到一個隨喜的方法。思惟:“我實際上已經受了菩薩戒,並承諾要解除衆生的苦,帶給他們安樂,令他們修行佛法並積集功德。現在有情自己那一方面主動這麼做,真是太妙了!”當我們見到別人修行佛法、成就證量,或僅僅是快樂的體驗,都應當感到高興,就像找到如意寶或寶藏一樣。在《證道歌》中,宗喀巴大師解釋道,隨喜是最好的善行,下一點點功夫就能夠積集大功德。還有,一位證量很高的安多喇嘛說,當我們躺在床上(或海邊)時,如果想要積集大功德。應該修隨喜。
《放生基礎知識問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