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奉獻是無我的慈悲

  奉獻是無我的慈悲

  奉獻是一種不求回報的給予,這是一種不論個人得失,只爲他人謀福澤的慷慨胸襟。世界本來很幹淨,因爲有“我”卻不同。由于根深蒂固的“我”的存在,我們很難真正關愛他人,我們對別人的愛和幫助,是有所求、有所得的,即使沒有物質上的回報,至少希望別人在精神上有所表示,假如對方連一句感激的話都沒有,我們就會失落、難過,開始埋怨自己爲什麼要做一個好人,開始發出“好心當成驢肝肺”的抱怨。而真正的慈悲是無我的、無私的、默默無聞的奉獻,因爲真正慈悲的人知道幫助別人就是在成就自己、完善自己。

  把自己和周圍的人分開,個體的生存和發展是根本不可能的。所謂的自由與獨立,都是相對而言的。我們決不能爲了個人利益而損害他人,和諧、寬容的人際關系和社會氛圍的形成,每個人都有一份責任。奉獻是美好而高尚的情感,是至高無上的愛,平等無分別地灑向每一個角落,是一種“不爲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的精神。

  無論過去將來多美,記得珍惜眼前。

  生活中,很多人不能夠清晰而理智地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曾經非常憧憬和渴望的,回過頭來看,卻是一錯再錯。有些握在手裏的,看起來平常,卻是一生中最珍貴的。那麼輕易就舍棄的,恰恰是我們一生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原來握在手裏的,不一定就是我們真正擁有的。我們所擁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們真正銘刻在心的。

  人生沒有重複,一切要來要去,都是無法靠珍惜和奢望去獲得的,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是用心體會好當下的感受,珍惜當下這一刻的緣分。

  生命中的人流,總是穿梭不息,或許我們一直憧憬著一場偶遇,但是你可曾注意到,在你仰頭暢想的時候,身邊又有多少次擦身而過,而這過去的就不會再來了。仔細地看看身邊的世界,美好也罷,悲傷也罷,無論如何,都是一種際遇,更是一線緣分。我們面對它,我們接受它,我們相聚珍惜,我們別離祝願,惜緣的人生,定是溫暖的。

  包容的人生裏沒有傷害。

  當生活中遇到不愉快時,請不要去抱怨生活,因爲抱怨好比是給生活增添了苦澀,而這種苦澀會像流行感冒一樣傳染給後面的生活。相續的陰霾,生活自然會變得消極黯淡。

  生活的天地如此寬闊,我們沒有必要在彼此摩擦中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人生在世,大度一些,容別人所不能容,忍別人所不能忍,笑一笑,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處處能容,事事看破,人生自當輕松、自在、灑脫。

  學會包容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它是一種深厚的涵養,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別人的境界。包容是化解矛盾的法寶,是消除隔閡的良藥。它可以給自己及他人帶來更多的甯靜與祥和。包容是海納百川的大度,是笑看風雲的開懷與爽朗。它不僅給他人一個寬廣的世界,也給了自己一片無垠的天空。包容的人生裏沒有傷害。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山自重,不失其威峻;海自重,不失其雄渾;人自重,才不失爲一個真正的人。懂得尊重自己的人,是可敬可佩的。先有自尊,才能擁有他人的尊重,才能立足于天地。自尊的力量,足以使人們忘卻矮小與卑微,而去站在另一個高度,以全新的目光審視自己。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別人,更是一個人修養的體現。李廣尊重部下同甘共苦而名垂青史,劉備尊重孔明叁顧茅廬而叁分天下。尊重他人猶如送人玫瑰,最終自己手上也沾滿了余香。

  分享快樂與幸福。

  分享,是一種智慧。分享喜悅乃至分享痛苦,這都是我們所需要的。歡笑由兩個人分享,快樂將會加倍;痛苦由兩個人分擔,痛苦也將減半。把自己的關心分享給他人,他人也會分享給你他的真心。只要我們懂得分享,快樂和幸福往往便會“不請自來”。

  分享能夠提升人生的情趣與境界,贏得人們的尊敬。竹林七賢徜徉在山水之間,在分享彼此的志趣之時升華了各自的情誼;蘇轼與王安石雖然政見不同,卻喜歡互相探討詩詞、分享兩人的文學見解,因而他們的友情堅如磐石;居裏夫婦毫不吝啬各自的一點一滴,無論是感悟、財富或是成果,他們都與世人無私同享。因爲分享,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漸漸消失。因爲分享,人們收獲了額外的幸福。

  從容來去,坦然今生。

  無論生命給了我們什麼,是雨露的滋潤,還是陽光的照射,是狂風的吹拂,還是暴雨的敲打,我們都從容地接受,欣然地釋放著生命的繁麗。如果遇到的是傷痛,我們就要學會堅忍,並因此練就釋懷生命起落的本能。如果遇到的是快樂,我們就幸福地綻開笑容,並把快樂傳播。如果遇到的是黑夜,我們就和星星、月亮一起迎接每一個黎明的到來;如果遇到的是白晝,我們就盡情地去欣賞鮮花的綻放、鳥兒的歌唱、蝶兒的輕舞,去擁抱這個美麗而充滿生機的世界。

  無論痛苦與快樂、成功與失敗,一切都將在時間無聲的腳步中成爲過去。我們不必爲暫時的失敗而氣餒,也不必爲一時的成功而驕傲,因爲一切都將過去。時間如流水,流走的是光陰和生命,就讓我們樂觀豁達地對待生命中的潮起和潮落吧。

  從容是一種大境界。面對人生中的挫折不幸,感到失落的時候,更應該對自己笑笑,笑自己也笑人生,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時間能證明一切,往好的方向走,就能看到更美麗的風景。這樣不是更好嗎?何必抓著黑暗不讓它走,希望明明就在眼前。哭過、笑過、痛過,一切都經曆過了,那還需要再害怕什麼?還有什麼是不能過去的呢?就讓我們坦然地面對生活中難以預料的一切苦與樂、喜與悲,從容地去走過這一生,讓生命在從容的步伐中散發芬芳。

  感恩,奉獻,惜緣,包容,尊重,分享,從容。我們按照這個生活的坐標走向遠方,那麼遠方的路還有多遠?

  人生路上,愛也罷,恨也罷,恩也罷,怨也罷,得也罷,失也罷,聚也罷,散也罷,對也罷,錯也罷,人生無非就是在得得失失中沈沈浮浮,在恩恩怨怨中糾糾纏纏,在對對錯錯中顛顛倒倒,在悲悲喜喜中來來回回,到了最後,能剩下些什麼呢?

  乾坤蕩蕩,繁華曆曆。不要在迷離的紅塵中迷失了生命的方向,不要在瑣碎的生活裏沈淪了此生的夢想,不要在莫測的世事中遺忘了心靈的覺悟。

  無怨、無求、無恨,無悔。

  這是一種光明通透的心態,這是一種放下一切束縛後看到的自己。陽光下再也沒有任何黑暗,身心安住,舒適自然,這是源自于生活的本質飛躍。

  人生遠的不是距離,而是你缺少與人世間的心心相印。當自己親自經曆人生的喜悲後,才能清醒地看清自己。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當自己親身經曆人生的起伏後,才會明白這生活的意義。

  明朝朱元璋建新政權後,賜給五臺山碧山寺方丈金碧峰禅師一個玉缽,禅師非常喜歡。金碧峰禅師自從開悟以後,能夠放下對其他諸緣的貪愛,唯獨對這個吃飯用的玉缽愛不釋手,每次要入定之前,一定要先仔細地把玉缽收好,然後才安心地進入禅定的境界。

  有一次,閻羅王因爲他的世壽已終,准備把業報還清,便差幾個小鬼來捉拿禅師。金碧峰預知時至,想和閻羅王開個玩笑,就進入甚深禅定的境界裏,心想,看你閻羅王有什麼辦法。幾個小鬼左等右等,等了一天又一天,都捉拿不到金碧峰,眼看沒有辦法向閻羅王交差,就去請教土地公,請他幫忙想個計謀使金碧峰禅師出定。

  土地公想想,說道:“這位金碧峰禅師最喜歡他的玉缽,假如你們能夠想辦法拿到他的玉缽,他心裏挂念,就會出定了。”小鬼們一聽,就趕快找到禅師的玉缽,拼命地搖動它。禅師一聽到他的玉缽被搖得砰砰地響,心一急,趕快出定來搶救,小鬼們見他出定,就拍手笑道:“好啦!現在請你跟我們去見閻羅王吧!”

  金碧峰禅師一聽,了知一時的貪愛幾乎毀了他千古慧命,立刻把玉缽打碎,再次入定,並且留下一首偈曰: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鐵鏈鎖虛空;

  虛空若能鎖得住,再來拿我金碧峰。

  當下進入了無住涅槃的境界。

  散盡浮雲落盡花,到頭明月是生涯。試想一下,當有一天我們的心靈如同虛空般,再也沒有任何束縛,那是怎樣一種自由。

  水流花放鳥自鳴,

  天際亂雲散虛空。

  青杏一樹春轉深,

  少年寸心寸寸真。

  知足地活,幸福每天在你身邊

  漫步在廣場上,天空散散地飄著幾片雪花,廣場上挂滿了大小不一的紅燈籠,遠處幾個小孩子津津有味地玩著手裏的煙花,熱鬧的午後,年味越來越濃。

  回望過去的一年,在與命運博弈的過程中,多少人輕松,多少人無奈,多少人平坦,多少人坎坷,多少人堅持,多少人放棄。命運其實很公平, 要想得到甜美的果實, 艱苦、挫折、考驗是必經的道路, 就如一盞清茶, 只有經過了滾熱的水反複地澆灌,才能散發出幽幽芬芳。所以面對前塵往事,不要歎息青春的韶華被生活蕩滌得毫無色彩,要相信暗淡的背後依然留有脈脈余香。

  人生百載,恍如夢幻,生活中要學會知足常樂,因爲生活中的煩惱、憂愁很多都是來自源源不斷的欲望。無論富貴至極,或是窮困潦倒,都無法超脫于繁紛雜蕪的塵世。面對世俗的虛幻名利,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如果無法做到灑脫,歡樂自然就被淹沒在喧囂混沌的塵世間,而我們身上珍貴的甯靜和純真也會漸漸地暗去。

  生活的色彩,需要我們自己創造。新的一年,新的氣象,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把過去的開心或不開心,煩惱或不煩惱,順利或不順利統統丟給過去,多花些時間和能讓你快樂的人在一起,少一些時間和那些讓你感到壓力的人相處,用積極、樂觀、開朗、大度、充滿陽光的心態去迎接每一個日出日落。

  活一時,忍一時

  忍,是一種大智慧,一種大勇氣,更是一種大福氣。忍,是人生的一門必修課,是人生的一門藝術課,甚至有時也是人生的一種修行。忍天下難忍之事,難忍能忍,忍人所不能忍,是做人、成事的關鍵所在。

  小不忍則亂大謀。項羽不能忍垓下一場戰爭失敗的恥辱,慷慨悲歌,自刎烏江,令人歎惋;劉備不能忍失弟之痛,貿然出擊東吳,兵敗彜陵;周瑜不能忍諸葛亮尖刻的嘲諷,活活氣死,傳爲一方笑談……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劉邦放棄顔面,忍一時之氣短,鴻門深深一跪,挽救了他的十萬大軍,從而成爲楚漢之爭最後的霸主。如果他因一時英雄氣長去和項羽硬拼,恐怕曆史就要改寫了。

  在生活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別人的冷諷、嘲笑、誹謗、侮辱。如果不能夠忍耐,就像面臨許多敵人,到最後不僅刺痛了別人,自己也會累得筋疲力盡。如果學會忍耐,我們就會笑著去面對眼前的一切,忍耐的背後,是一顆平靜安詳的心,一段平坦的人生。

  真正的忍不是怯弱,不是畏縮,而是一種寬容。學會忍,人生方顯灑脫。懂得忍,處世即得心應手。因爲容忍,陽光才變得燦爛;因爲容忍,大海才平靜如鏡;因爲容忍,我們才擁有希望!

  

《奉獻是無我的慈悲》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梅花開在好雪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